國慶的歡樂聲還在迴盪,轉眼又到了九九重陽節。自漢代起,重陽節已成為中華文化傳統和習俗中的一個固定節日,廣泛流傳至今。從1989年開始,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從此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又成了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人總會老的,這是無法迴避的自然規律。但是,人老了也並不表示一無所用了。古詩曰:“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年人擁有豐富的人生結累和社會履歷,那就是智慧和經驗,他們經過風雨的洗禮,沐浴過彩虹;他們見多識廣,每個老人都有一部生動的活字版。走近老人,只要能夠不討厭煩地靜下心來傾聽,常常會有醍醐灌頂之感。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在自己遭遇挫折和失敗時,應該聽聽“過來之人”的經驗,心裡會踏實許多。常常與老人相處,他們健康樂觀的心態,崇高節儉的美德,傳承孝道和善的家風,認真為人做事的精神,超然脫俗的情操,堅忍不拔的信念和意志,會使年輕人獲益匪淺。
沒有浮華,沒有虛假,老年人有的只是渴望,他們渴望與兒孫們多過一點日子,相處的時間,多一些相聚的時刻。他們都想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狀況,為孩子們的進步加油鼓勁,為孩子們的幸福如意而開心快樂。只要孩子們過得好,老人心中就別無牽掛。而年輕人因生活壓力,工作競爭,身心疲憊,便可以認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老人,這絕對是不對的。將心比心,因為你也有老的時候。
年輕人,當你已經長大成熟,成家立業,為人之父母后,而你的父母卻已退休在家,正一天天的衰老,隨之而來的是交際活動的圈子,越來越縮小或變窄,很容易出現無聊、孤獨、憂慮和抑鬱,晚上難以入睡等心理問題。在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今天,敬老已不能僅僅停留在讓老人吃好、穿好這一低層次的標準上,還要特別注重心靈上、精神上的關愛。
前幾天在手機上看到一則短文:“我們可以沒有別墅,但我們應該有一個情樂融融的家;我們可以沒有激情,但我們應該有溫馨,我們可以沒有浪漫,但我們應該有關愛。”它已把老人的心情與想法表示得淋漓盡致。
為此,做子女的,不能因為事業或家務繁忙擠佔了陪伴老人的時間,而應該到老人身邊多陪陪、多看看、多聊聊、多走走,一起散散心,給予老人以更多的親切、溫暖、體貼、為老人排鬱解悶,愉悅心情,即使不能回家看,打了電話、發了微信與影片,給老人問好請安,說幾句貼心話,我想這對做子女來說,總可以做得到吧。雖然說50、60以前的老人由於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不同,思想觀念也就完全不同,所以,與現在的年輕人代溝很深,但絕對不是一點溝通的方法也沒有,我想老人們大多都是明白人。關健就是如何選擇好話題,進入交流的最佳良機。
現在,我們的國家早已進入老齡化的社會,老年問題已經成了整個社會最為關注的首要問題。無論立足現在,還是著眼未來,全社會都十分重視敬老愛老助老的工作。關愛老人,關心長輩,巳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年輕的朋友們,記著愛你們的父母與長輩,平時多陪陪他們,這是很大的孝順,可以到任何時候你都不會不後悔,可以在你心中永遠不留下任何遺憾。
重陽聚關愛,讓我們的老人笑在重陽,笑在天天。關愛老人,孝敬長輩,就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就在我們的日日月月、年年歲歲裡。在此,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我們全天下的老人們,祝佳節快樂如意、幸福安康,笑口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