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出生於1799年,出生在法國工商業發達的城市,父親曾經當過政府官員,而他自己也曾當過律師,所以對法國當時的社會比較熟悉,尤其是對社會和人性看的比較透徹。因為當過律師,他的邏輯思維很強。同時,透過各種案件可以窺測當時的社會。他看到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爾虞我詐的爭鬥及其醜惡的內幕。決定奮筆疾書,展現出時代風貌。
時代背景
19世紀上半葉的法國,經歷了拿破崙帝國、法國波旁王朝復辟和路易·菲利浦王朝三個政權更迭。資本主義制度的確定,工業革命的展開,法國迎來了商品經濟飛速發展,進入到了一個追名逐利的時代,實用主義、務實成為當時的時代精神。
當時的社會
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批判家,他的筆下:
19世紀的法國是一個被金錢主宰的社會,每個人都很忙,忙著追求財富和金錢,並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地位。追名逐利、物質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是當時的時代特徵,整個社會瀰漫著一種極端利已主義的自私冷酷的金錢意識形態。於是大量的精緻利己主義者粉墨登場,包括落魄的貴族、貪婪的資本家、吝嗇的高利貸者、斤斤計較的市民、毫無人性的惡霸、心狠手辣的政客等等。
19世紀的法國是一個社會階層分明,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社會:
上流社會的資本家、政客、貴族、野心家等等,他們窮奢極欲,貪婪斂財;
中產階級,包括經紀人、商人、公證人、法官等等,他們拼命賺錢,天天想著如何使自己的財富增長,攀附權貴,從而擠進上流社會。
社會底層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產者,他們勞累過度,神經疲憊,每天都在想著如何穩住目前的生活,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既得利益不被剝奪,同時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使自己不那麼累。
金錢主宰下的人性
“人間再沒有像金錢這樣壞的東西到處流通,這東西可以使城邦毀滅,使人們被趕出家鄉,把善良人教壞,使他們走上邪路,作出可恥的事,甚至叫人為非作歹,犯下種種罪行。”——古希臘悲劇家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金錢化,人性扭曲,個性泯滅,誰擁有金錢,誰就擁有權力等等思想,都體現在了巴爾扎卡的筆下。
比如《高布賽克》,高布賽克是個貪婪吝嗇的傢伙,他以高利貸的方式盤剝他人,常為幾個法郎也要斤斤計較,卻寧可讓堆積如山的貨物和食品腐爛在自己倉庫裡,也不願意拿出來。在他看來,除了金錢的力量,他不相信任何原則,沒有任何信仰和是非觀念。
“只有一種有形的東西具有相當實在的價值,值得我們為它操心,這種東西……就是黃金。”
比如《歐也妮·葛朗臺》,他是一個嗜錢如命的吝嗇鬼,他既放高利貸,又經營種植園,還搞公債投機,抓住和利用各種機會大發橫財,一度成為當地首富。但他卻極其的吝嗇,為爭奪金錢,居然嚇死了妻子,騙取了女兒的財產繼承權,一手造成了女兒的愛情悲劇。
比如《高老頭》,高老頭是一個暴發戶,他在喪失愛妻之後,拒絕再娶,把對妻子的愛全部轉移到兩個女兒身上,視她們為掌上明珠,傾其所有供她們享受。他聘請了最優秀的教師來培養她們的各種才藝,讓她們學騎馬,有自備車輛,生活的奢華像一個有錢的老爵爺養的情婦。
兩個女兒成人後,高老頭拿出了高額的嫁妝,讓他的兩個女兒嫁入豪門,成了伯爵夫人和銀行家太太,躋身上流社會。
當然,此時的高老頭很受兩個女兒的尊敬,但好景不長,出嫁後兩個女兒揮金如土,沒錢或者錢花光了,就向父親要。就算再有錢,也填不滿這兩個無底洞。隨著高老頭被兩個女兒榨乾最後一毛錢後,再也無法用金錢換得女兒們的愛,最終被兩個女兒拋棄。
人生的最後一刻,高老頭獨自一人在冰冷的房間裡,此時他的兩個好女兒卻在精心打扮,準
備出席鮑賽昂夫人的盛大舞會。人性被金錢的扭曲在這一刻顯得特別明顯。
還有愛米莉侯爵小姐、鮑賽昂子爵夫人、埃斯格里尼翁侯爵等等,他們是落魄貴族的代表,無論是貴族小姐,還是名媛貴婦,她們一個個表現得十分自尊、自傲、自恃高貴,他們既鄙夷新貴和資產者暴發戶的粗俗和銅臭氣,又在骨子裡幻想恢復貴族的特權,夢想家財殷厚。虛偽、高傲是她們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