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方臘一戰死傷太多好漢,我們覆盤一下戰況
徵方臘一戰死亡的69位好漢的名單及死亡原因如下:
正常交戰陣亡25人:韓滔、彭杞、宣贊、周通、雷橫、龔旺、索超、鄧飛、扈三娘、李袞、項充、馬麟、燕順、呂方、郭盛、歐鵬、張清、李雲、石勇、解珍、解寶、秦明、鬱保四、孫二孃、阮小五。
其他原因死亡44人,具體如下:
重傷死亡4人:徐寧、李立、湯隆、蔡福;
毒蛇咬死1人:丁得孫
生病死亡10人:楊志、孔明、穆弘、張橫、朱貴、朱富、白勝、時遷、楊雄、林沖;
被俘殺害1人:郝思文;
不願被俘自殺1人:阮小二;
被神術殺死1人:王英;
水兵落水淹死4人:施恩、孔亮、候健、段景住;
水軍不濟戰死1人:孟康;
戰術粗放而死10人:宋萬、焦挺、陶宗旺、杜遷、鄒淵、鄭天壽、曹正、王定六、劉唐、鮑旭;
分兵導致死亡11人:張順、董平、張清、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單廷圭、魏定國;
從上述的七點不同以及陣亡名單,可以清楚地看出,宋江如果另請名醫、不殺戰俘、請回公孫勝、就地招募擴充水軍、進行正規戰術培訓、集中兵力的話,死亡人員將大大降低,大概是25人左右,這是徵方臘戰事的上策。
即使不另請名醫、不請回公孫勝、不就地招募擴充水軍,還可以採取如下措施:進行正規戰術培訓、集中兵力、不殺戰俘,最後死亡人數可能是45人左右,不到總數的一半,這是徵方臘戰事的中策。
即使改進戰術有困難,一定要分兵的話,還是可以採取不殺戰俘的政策,這是徵方臘戰事的下策。
事實是,宋江採取的不但是下策,而且還是下下策:殺俘。
宋江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他不知道這是下下策嗎?
他怎麼會不會知道這是下下策呢?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這樣呢?
顯然,宋江沒有僅僅站在軍事角度對待徵方臘戰事,而是還站在了更高的角度來看待這場戰事。這個更高的角度,就是政治角度。
站在政治角度,宋江在徵方臘的做法就很容易理解了。請回公孫勝、另請名醫、擴招水兵,那不是政治上有野心、讓人猜忌嗎?戰術培訓、集中兵力,那不是拖延時間嗎?
相反,分兵可以給人感覺是積極作戰,而且還可以防止非梁山軍參與徵方臘戰爭;殺俘是表明梁山同招安前的自己徹底劃清了界限,而且還會使交戰雙方將領拼死搏殺,戰爭場面將變得極為激烈血腥。所以,軍事上的上策、中策、下策、下下策、在政治上正好掉了個,最終宋江採納的軍事上的下策、下下策,卻正好是政治上的上策。
可見,宋江完美的新歌並沒有變,只是完美的標準變了,從過去的良心標準,變成了一半良心、一半政治的標準。
為什麼說還有一半良心呢?還記得歐陽侍郎給宋江出的完全沒良心的招嗎?就是大發戰爭財,“若沿途擄掠金珠寶貝,令人饋送浸潤、與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賤臣,可保官爵恩命立至 。”
宋江沒有這麼做,每攻下一城,總是安撫百姓,秋毫不犯。宋江做的,就是傷害自己的內心、傷害跟隨自己的好漢們。傷害後者,也同時是傷害自己的內心,因為宋江希望好漢們能透過犧牲,讓他們的家屬、後代們過上正常的生活、受尊敬的生活。
由於徵方臘戰爭的政治性成分,梁山軍經常以少打多,經常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地攻打關隘城門,期間自然會湧現出眾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及情節。
在第一次攻打杭州城時,只有宋江一路及水軍一路這兩路人馬總共3萬多人。杭州是方臘建國的都城睦州的門戶、屏障,由太子方天定鎮守,守軍有十幾萬,分了兩路各三萬人去支援獨松關、德清縣後,還剩下四、五萬人守城。
宋江將自己的3萬多人分成4路。分別攻打東門、水門、北關門、艮山門。攻打水門的便是水軍一部分的李俊、張順。
李俊是領袖型的8號號控制型,首先將宋江佈置的水軍屯紮地點由北新橋、古塘,改在了在西山,因為前者地處要衝,可能遭獨松關、德清縣、杭州城三處敵軍夾攻,後者前面是西湖水面,進可攻,後面是忠溪,退可走。然後的半個多月,李俊一直沒有和敵軍交戰。
李俊顯然是對的,但1號完美型性格的張順忍不住了。張順是水滸中的水下功夫冠軍,可以在水下伏得七天七夜。張順想出了一個完美漂亮的攻城方案,想憑自己的水下功夫從水門潛水偷入,進城後放火,然後內外配合先取了水門,再通知攻打其他城門的部隊同時發起進攻,從而一舉攻下杭州城。
這個方案太過理想化,8號領袖型控制性格的李俊不同意:“此計雖好,只是你一個人難以完成裡應的任務,而且進城太過危險。”張順回答:“便把此命報答宋大哥許多年的情分,也不多了。”
張順甘願冒此險,並非為了效勞政府。朝廷的險惡用心不用明說,大家心裡也明白,就是讓梁山軍、方臘相互消滅,在朝廷眼裡,方臘、梁山好漢其實並無二致,當然梁山好漢們內心也不認為方臘時壞人。
張順冒此險,不為其他什麼,除了自己藝高人膽大,就是替宋江分憂,快點結束這場折磨內心的手足相殘的戰爭。
1號完美型性格的人往往自己給自己整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