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重陽節到,“三月三九月九,沒事別往河邊走”,為何不去河邊走?
又到了一年重陽節。
這可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它在公曆的時間不固定,但是農曆都是每年的九月初九這天。
古人認為“九”是一個極大數字,而這一天月份和日子都是逢九,因此取名“重九”,而九又是一個“陽數”,所以“九九”被稱之為“重陽節”。
在古代的時候,重陽節是和清明節、除夕、七月半中元節一樣重要的節日,它們也被並稱為我國民間傳統的四大祭祖的節日。
古人在重陽節這天,不僅要慶祝豐收,祭拜天地、祖先,而且還會有登高、賞菊等活動,尤其是在唐代的時候重陽節尤為重視。
如今九九重陽節到了,估計有些朋友也會趁此機會出去秋遊、爬山散步等。但是在民間卻有一句老俗語:三月三九月九,沒事別往河邊走,這是為何呢?
不少農村長大的朋友們,應該多次聽說過這句老話了,家長們常叮囑我們,並且每年還要叮囑至少兩次,那就是分別在農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這個時間段。
估計不少人也很好奇,為何這兩天就不能去河邊走呢?
我們先來看看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這兩天到底有何特殊之處。
三月初三這個日子看似普通,但是在民間卻是多個民族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廣大的中原地區,一直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
意思就是說三月初三這天是軒轅黃帝的生日。現在不少地方依然還會在這一天趕到河南新鄭市的黃帝故里來祭拜。
而在廣大的南方地區,三月初三也被稱之為“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
比如在廣西的壯族自治區,每到三月三時節,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
可是在三月初三這段時間,天氣雖然已經較為暖和了,但是卻變化也是反覆無常的。可能早上還是穿棉衣,到了中午就要穿短袖了。
在河邊確實很涼快,因為這裡靠近水源,微風吹來人也會感覺很舒服。但是時間稍微長一點,就很容易被風吹得頭痛腦熱,甚至全身不舒服。
畢竟這個時候還是春天,風中還是有絲絲寒意,尤其是水邊的溼氣重,更容易導致感冒,特別是對於一些小孩來說,因為他們的身子抵抗力弱一些。
而且如果這個時候去到河邊走,尤其是一個人沒事往河邊走。那就很容易發生危險的事情。因為本來春天的雨水偏多,河邊又有很多的雜草,甚至還會因為春季雨水多而長滿了青苔,這樣踩上去是很滑的,一不小心就會摔跤。
另外一點,就是這樣的天氣很容易出現大的降雨天氣,這也是古人長期觀察的經驗總結。可能你剛在河邊走,一會兒工河裡就漲水了,這都是很危險的。
至於九月初九重陽節期間,不要去河邊走,原因也是差不多的。
到了農曆九月初九了,基本都已經開始入秋了。而重陽節又是氣溫由溫暖向寒冷的轉變過程,在此期間降雨也是比較多的,根據古人的觀察,一般重陽節都會降雨。
估計很多人都有聽說過俗語“重陽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幹”,說的就是九月初九這段時間是雨水的一個分水嶺。
如果重陽節下雨了,後面就會風調雨順。反之重陽節和九月十三都是晴天,後面就可能出現冬旱的天氣。
另外九月初九本來是登高、賞菊的日子,如果私自去河邊,這個也是不安全的。因為這個時候,好些地方都已經可能出現霜凍了,河邊本來氣溫就要低很多。
從一個較為暖和的地方去到偏寒冷的環境,這樣就很容易著涼感冒,因為河邊的風要大很多。不需要多久,一時半會兒就可能吹得人身體不舒服。
其實這個俗語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流傳,在我的家鄉這邊還有這樣一首童謠:“神仙難過正二月;三月三九月九,無事莫到江邊走;四月八,凍死鴨;五月五,凍死老黃牯;人是有毛蟲,六月怕北風;七月半,看牛伢子伴田坳;八月秋涼,移火進房;十月中,梳頭洗臉莫當風……”
這首童謠所說的就是在一年四季中,都是有一些“極冷”的日子,這也是古人長期觀察之後發現的,這是古人智慧的一種體現。
它就是在告訴我們,在一些特殊的日子裡,就要提高警惕,遠離危險,不要去一些比較危險的地方。比如降水較多的日子,就儘可能不要去河邊走動,這是非常危險的
各位朋友們,九月九重陽節到了,在你家鄉有這個說法嗎?你認為古人這話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討論,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