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科學小實驗▲ 人工智慧學習
我是琦爸,我們一起帶娃在“玩”中學
興趣的培養在人的一生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兒童是一個人智力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對未知好奇心最旺感的階段,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的關鍵階段,科學的動手製作能點燃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動手能力,達到智力發展。
為什麼要陪孩子做科學實驗,先說結論:
1、透過科學實驗(實物活動)能夠幫助孩子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2、掌握了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3、兒童主要是透過實物活動來認識世界的;
4、科學實驗(實物活動)是兒童思維的真正源泉;
今天琦爸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我們到底為什麼要陪孩子做科學實驗,理論依據是啥?
我們做一件事情不能沒有理論的指導而盲目的去實踐。
我們不帶孩子一起玩,只與孩子一起交談,與孩子之間的交談互動,這種直接交往,主要是情緒性的。
而與孩子一起玩,做科學實驗,透過這種具體實物而實現的間接交往則更具有認識意義。
我們知道,根據兒童心理專家以及相關關注幼兒教育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在嬰兒期已經具有運用感知覺反映客觀世界的能力。
但客觀事物除了具有可被感知的特徵和屬性外,還有一些不能被直接感知的特徵和屬性——事物的本質屬性和事物之間的規律性聯絡。
而認識事物的這類屬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和規律性聯絡,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改造環境,才能成為世界的主人。
科學家,發明家,能夠發明創造,都是掌握了事物的本質屬性和規律,學會運用知識,是人思維活動的物化成果。
兒童獲得關於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有兩種途徑:
1、透過語言傳遞,從成人那裡繼承前人已經獲得的認識(知識);
2、依靠親身實踐,在成人的指導下實際地擺弄、操作物體,從而獲得直接經驗。
這兩種途徑應該是互相結合的,但對不同年齡的兒童來說也應該有不同的偏重。
對學齡兒童,也就是孩子進入學校以後,言語傳遞是主要的,而對於學前兒童,親身實踐,進行實物活動更為重要。
因為這個事情的兒童,言語還在形成過程中,發展水平比較低,很多抽象的言語還不能很好的接收和理解,學前兒童主要是透過實物活動來認識世界的。
為什麼透過科學實驗(實物活動)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呢?
因為實物活動是一種物件性活動,組成活動的動作都是以某種實際的物體(包括工具)為物件的。
要成功地完成一項活動,必須協調活動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使它符合客觀物件的特點。
這樣,活動的“邏輯”(運用什麼動作、如何組織動作等)與客觀事物本身的“邏輯”(它的屬性、它與其他事物的關係等)之間、存在著一種必然的聯絡。
孩子在反覆進行某種活動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行動的邏輯,從而也就逐漸認識了有關事物的邏輯。
(科學實驗)實物活動不僅使兒童獲得了對客觀事物的深刻認識,而且也獲得了深刻認識事物的心理機能——思維。
實物活動的物件,特別是工具,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前人思維活動的物化成果。
我們在帶孩子一起玩科學實驗的時候,孩子也在跟著擺弄這些物體時,我們能夠及時教給他們使用的方法以及物體的名稱,這就使實物活動本身具有一定的智慧價值。
孩子在擺弄各種物體時,有時拼合,有時分開,使其分析綜合能力在實際活動中得到了鍛鍊。
例如孩子小的時候,在活動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勺子掉到小椅子下面拿不出來了,想拿放在呆上的玩具但夠不著,於是他們就開始嘗試用各種方法來達到目的。最後發現,把小椅於微開,小勺兒就露出來了;
站在椅子上爬上桌子,就能掌到玩具。而且,這些方法還可以推廣到其他類似情境中去。
這樣,他們就掌握了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分析、綜合、分類、概括、發現關係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出現,表明兒童已經有了思維能力。
正是在實物活動中,兒童的思維能力才逐漸萌發出來。
當然,思維的發生與兒童掌握語言也有直接關係,因為語詞是思維的最適當的工具。
但如果沒有以實物活動中獲得的認識作基礎,兒童是不能真正理解語詞的含義的,語言也就起不到思維工具的作用。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實物活動是兒童思維的真正源泉。
學前兒童的思維總是在動作中進行的,離不開對實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動作,具有直覺行動性。
這就是為啥琦爸堅持要帶孩子一起玩科學實驗!
如果你也是一個想要帶孩子一起更高質量的玩,高質量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歡迎一起學習交流!
—End—
我們一起帶娃“玩”中學!讓娃玩出對科學的熱愛!
茫茫人海中相遇,都是一種緣分,我是琦爸,希望用科學遊戲、人工智慧學習和親子閱讀來陪伴孩子成長,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和思維方式。
育兒先育己,做父母的路上,我們一起身體力行,共同成長。
如果您也是一位孩子寶爸寶媽,也想帶孩子玩出新花樣,請加入琦爸組建的“父母研習社”,我們一起踐行帶娃“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