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自我了斷自己的生命。它是指個體在複雜心理活動作用下,蓄意或自願採取各種手段結束自己生命的危險行為。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
你可能想不到,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是歐洲強國之一的立陶宛。而在我國也會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壓力,複雜的人際關係,情感的背叛等諸多原因,而選擇了自殺。特別是當下的一些青少年,他們內心脆弱,面對問題,挫折時無力承受讓自己內心崩潰,最終選擇了自我了斷。前不久在江西豐城市孫渡街道某小區,因為作業過重,姐弟雙雙墜樓身亡。而姐姐不過12歲,弟弟只有10歲。這樣的悲劇,對家庭,對整個社會都是慘痛的教訓,更為更多的家長再次敲響警鐘。
在生活中,作為家長如何跟孩子談自殺這種行為呢?
1、自小就要灌輸孩子生命的可貴性及唯一性,所以要懂得珍惜。
生命對一個人來說往往是唯一,僅有的一次,一旦你失去就徹底地跟這個世界說拜拜了。而人活著,才會有希望,有未來,讓自己活出本真與自我。自殺需要有勇氣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活著需要用自身全部的熱情與熱愛去直面整個世界,繼而讓自己勇敢地挑戰自我,戰勝困難。餘華的小說《活著》便告訴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人活著,苦難會伴隨 一生,但我們不能因為困難,而放棄自己的生命,放棄生命給我們的各種體驗。
2、困難永遠只是暫時的,只要努力邁過去,它就會成為自己腳下的基石。
很多時候,面對苦難,我們很難跨越,那是因為我們的能力不夠,經驗不足。但人透過各種學習,是會不斷進步的,是可以逐漸使自己強大起來的。雖然有時候,困難讓我們焦頭爛額,甚至努力的效果也差強人意。而他人的冷嘲熱諷更讓我們感覺自己是在負重前行。但這些都不是你結束生命的理由。所以,即使困難重重,自己面前希望渺茫,而困在沼澤的痛苦更是讓自己心灰意冷,但即使如此,也一定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做代價,放棄生存的念頭。
3、自殺留給親人的是一抹揮之不去的傷痛,會讓親人備受煎熬。
自殺屬於非正常死亡,往往自殺者一了百了,而留給親人的傷痛卻是會煎熬他們一生。因為活著的人會自責,會覺得在孩子自殺的時候,自己沒有能更多更好地關心他們。而這份懊惱,悔恨會不斷地折磨他們,讓他們身心俱疲。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那份悽苦。父母因痛失孩子而常年失眠,甚至經常神經質,靠藥物作用,才能讓自己好受些。
4、自殺者對不起養育他的父母,更對不起自己一路走來的各種艱辛。
父母給了你生命,養育你,原本希望在自己的黃昏暮年,可以很好地享受孩子對自己的那份關愛與照顧。可以盡情地享受孩子承歡膝下那份喜悅。可因為孩子自殺這種行為,讓家長過早地失去了對未來的那份希望與期許。晚年少了那份本該有的依靠。對父母來說是一種沉重的打擊。而你對於自己生命的決絕,更是讓自己的大好時光流戛然而止。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人生的不尊重。
5、自殺是懦弱者的表現,強者即使無力自救,也懂得藉助於他人的力量走出逆境。
自殺者往往悲觀,內心很脆弱。他無法說服自己能更好地活下去,所以,便會選擇自殺這條路來躲避,逃脫現實的困境。這隻能說明他的內心還不夠強大到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從而讓自己從困境中走出路。更不懂得,藉助於外部力量幫助自己,讓自己順利地走出窘境。故此,自救無望,便需要藉助外部力量幫助自己。
生活中,家長要告訴孩子,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因為它對於我們來說是唯一,僅有的一次生命的體驗。故此,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能選擇自殺這條路。因為它讓自己徹底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讓活著的人備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