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頭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有一天我騎它去趕集,我手裡拿著小皮鞭,我心裡正得意,不知怎麼嘩啦啦摔了我一身泥。
這是一首從小唱到大的兒歌,人們只是會唱這支兒歌,小孩子也比較喜歡它的旋律,可是有誰想過,當孩子從毛驢身上掉下來之後,她該怎麼想,怎麼做?也就是失敗之後,應該怎麼做?
昨晚聽過黃啟團老師的課之後,對於這個問題突然豁然開朗了。是“我學到了什麼”而不是“為什麼”。我認為這是我們教會孩子這首歌就應該告訴孩子的,孩子從毛驢上掉下來之後,學到了什麼?
1. 這頭毛驢是我的,我就應該經常跟這頭小毛驢接觸,應該經常騎,而不是從來也不騎。這頭小毛驢從來沒有被人騎過,有一天突然騎到它身上,它不摔你摔誰。想要得到某項技能,要經常練習,這項技能才能被掌握,不然你某一天想要用到它時,難免會摔倒。
2. 我手裡拿著小皮鞭,我心裡正得意。人在最得意的時候,往往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大意失荊州,騎在毛驢上應該非常小心,注意力要集中,注意前面的路,如果不是心裡面得意,而沒有注意到前面路的泥濘,又怎麼會摔到泥坑裡面去。居安思危這個成語,也包含在這首兒歌中了。
3. 路上有泥坑,說明應該下過雨,下雨天走路要格外小心,走路都有可能滑倒,何況騎得還是一頭沒有騎過的毛驢。在不熟悉的領域就不要用不熟悉的方法了,應該採用穩妥一點的方法,才不會讓自己掉進泥坑。
這是我們學到的東西,下回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們的孩子包括我們自己就知道怎樣去做了。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父母問自己的孩子:“犯錯的怎麼不是別人,而是你”“怎麼別人能做到,你怎麼做不到”就像上面那首歌,如果我們問的不是“學到了什麼”而是“為什麼”會是怎樣的答案?
1. 因為毛驢沒有被騎過
2. 因為騎驢人的大意
3. 因為天下雨
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只是回答了問題,還是不知道失敗了以後要去怎麼做。“學到了什麼”卻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在錯誤中,在失敗中學習到一些東西,而不是向孩子提問題,失敗了之後依然能學到東西,那失敗還叫做失敗嗎?這種觀點下長大的孩子,又怎會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