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好。”
“謝謝!”“不客氣。”
“對不起。”“沒關係。”
從小,我們就學會了這樣的禮貌用語,而且等我們成為父母后,教給孩子的也是同樣的話。
懂禮貌,是我們要求孩子成長中的必選項。
可是對不起的情況有很多,如果是故意傷害,孩子還要回答沒關係嗎?
朋友兒子今年上幼兒園大班,最近幾天一直帶傷回來,朋友覺得男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就沒有在意。
直到有一天,孩子額頭紅腫著回來,朋友才意識到事情嚴重。
詢問孩子原因,原來是班裡有個胖胖的男生欺負同學成性。
在戶外活動時,他為了搶到兒子手中的球,用力推了他一把,導致兒子額頭撞在了球門上。
朋友心疼地問孩子,有沒有告訴老師?
兒子眼淚忍不住掉下來,說“沒有,因為媽媽說要團結同學,小朋友說了對不起,自己就要說沒關係”。
看到孩子如此,朋友才意識到自己的疏忽。
於是,她認真地告訴孩子,“媽媽不再要求你一定要原諒對方。如果對方確實傷害了你,不原諒也沒關係的,你自己可以決定”。
“對不起”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沒關係”雖是得饒人處且饒人,卻不代表一味地縱容。
對故意施害方的“沒關係”,只會讓他們更加自鳴得意,甚至變本加厲。
如果教育孩子不分情況,都要以“沒關係”回應“對不起”,對受害方來說也是二次傷害。孩子可能也會因此變成怯懦膽小的人格。
我們希望孩子之間的矛盾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倘若犯錯的孩子並沒有真正認識到錯誤,說“對不起”的心有不甘,只是為了逃避懲罰;說“沒關係”情有不願,只是禮貌的道德綁架。對孩子的成長又有什麼好處呢?
成年人面對“對不起”,可以回答“沒關係”,也許是為了彰顯紳士風度,為了以退讓來呵護這段關係。
但如若得不到釋懷,又何必自我折磨。
那對於孩子,我們更不要強迫他們做一個聖人,畢竟傷不在自己身上,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們會有多痛。
綜藝節目《奇葩說》裡,馬東曾經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終會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而蔡康永補充道,“那不是原諒,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