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抗日戰爭史上,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之一——八路軍是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
但很少有人知道,八路軍這個稱號事實上只存在於1937年8月25日到1937年9月11日之間,之後就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只是廣大指戰員和人民群眾習慣稱之為八路軍,便沿用下來。
八路軍在敵後團結民眾,建立大量抗日根據地,成為群眾的救贖,日偽的噩夢。
為了祖國獨立和人民解放,即使是在日偽和偽軍最前沿,最危險的地方,也有八路軍的活動。
承平寧抗日遊擊根據地就是深入日偽前沿的地方,被稱為冀熱邊抗日根據地最北部的抗日鋼刀。
在極其嚴峻的鬥爭形勢之下,八路軍與日偽鬥智鬥勇,湧現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其中承平寧根據地的主要建立者之一、全國抗日英烈——高橋的抗日事蹟廣為流傳。
他帶領部隊在被日偽重重圍困,又累又餓之時從日偽口中奪食的故事堪稱傳奇。
棄文從武,投身抗日
高橋,原名高明海,1916年生於吉林省密山縣。1931年9月18日,日偽在瀋陽發動“九·一八”事變,並迅速侵佔東三省,東北淪陷。
15歲的高橋隨家人流亡關內。見國家危難,高橋立下抗日報國之願,考入黃埔軍校洛陽分校。
畢業後看不慣國民黨對日不抵抗政策,對國民黨軍隊和政府失望。
1938年初,中共河北省委的李楚離到冀東檢查工作。高橋經人介紹見到了他,因都有拳拳救國之心,兩人徹夜談論國家大事。
高橋被共產黨抗日救國決心打動,自此決心加入共產黨。透過多番與地下黨員接觸,高橋被接收為共產黨員。走上抗日救國道路。
日偽佔領東北之後,就向農業發達、礦產豐富且交通便利的冀東推進,冀東人民慘遭蹂躪。
1938年夏天,中國共產黨冀東地方組織決定發起冀東大暴動,由中共冀熱邊特別區委會李運昌、胡錫奎為主要負責人,動員冀東22個縣的農民及開灤煤礦工人20餘萬人舉行抗日大暴動。
經李楚離介紹,高橋到豐潤縣北火石營,找到李運昌同志請求參加暴動。得到李運昌重用,令其在抗日聯軍司令部任作戰參謀。
在此期間,高橋屢次智鬥日寇,大顯軍事指揮才能。1939年夏,冀東地區的暴動部隊改編為八路軍,高橋被任命為十四縱隊隊長。
苦戰冀東,開闢戰場
1941年,晉察冀邊區根據抗日形勢的發展,決定在熱河南部的承德、平泉、寧城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承平寧根據地在長城以外,是熱河最北的突出地帶。
這一地區連線東北與華北,是熱河與冀東的咽喉,處於熱河省的心臟地帶,並且完全處於偽滿洲國境內。
由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日偽視為重要戰略防禦地區,處於日偽絕對控制之下。此處對敵鬥爭形勢嚴峻。
1941年3月至9月,日偽以6萬的兵力,在冀東開展了兩次“治安強化運動”,冀東部隊損失嚴重。
於是中央決定將該地區主力秋後撤出,只留下小部分隊伍配合當地武裝,繼續與日偽打游擊。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下,高橋受命留下。
日偽當局警備森嚴,八路軍彈藥補給極度困難。高橋帶領大約200人的隊伍與日偽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成功地開闢了遵化以北,佛爺嶺、壽王墳以西等大片抗日遊擊區。為承平寧根據地建設奠定重要基礎。
1942年3月到9月,日偽又對冀東根據地進行了兩次“治安強化運動”。
進行空前殘酷的大“掃蕩”,並實行“溝壕堡壘”政策,運用“清剿剔抉”戰術,瘋狂破壞敵後根據地。
高橋帶領的部隊在絕境中艱難求生,常常食不果腹,彈藥不足,還要面對數倍與己、武器精良的敵人。
但八路軍戰士從不退縮,高橋也應用其智謀一次次帶領部隊擺脫險境,還存在人民群眾的配合下開闢了隱蔽游擊區。
終於在1942年底,根據地留守的八路軍與外撤的八路軍配合,發動了熱南戰役,在五天之內打下了五十多個日偽機構和據點。
高橋率部與主力部隊在承平寧一帶打開了新的局面,將此前隱蔽的游擊區變成了公開的抗日根據地。
突圍上山,取食敵口
熱南戰役結束後,八路軍主力返回,留下高橋和閻漢臣各率領一個連繼續在承平寧地區活動。
1943年初,高橋所帶的主力部隊和周治國的第一遠征工作隊在承德縣匯合。
為此,部隊弄了些蕎麥麵和牛羊肉,準備慶祝熱南戰役開啟局面的勝利,在春節時給長期食不果腹的戰士改善生活。
大年三十晚上高橋部隊在承德縣的大營子正準備包餃子過年。卻突然收到情報,日偽正從大營子的東南山、東北山對部隊駐地實行包圍。
原來,熱南戰役中敗下陣來的日偽軍不甘失敗,轉身從偽滿抽調了9個滿洲旅、1個裝甲旅、2個騎兵大隊,27個討伐大隊,準備對承平寧根據地進行瘋狂反撲。
由於八路軍對敵情掌握不夠,偵察工作失利,游擊區已經被分割開來。
高橋部隊人數不到300,而日偽軍隊數十倍於他,並且裝備精良,有備而來。
他們同敵人必然有一場艱苦的戰鬥。情急之下,大家也來不及吃餃子,隨即決定突圍。
由於附近的光頭山山勢比較平緩,頂峰多為石巖,缺少茂密樹林,便於觀測敵情,高橋便決定率部向此處突圍。
承德的冬天寒冷刺骨,不巧晚間還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更艱難的是又狂風四起。高橋部隊在風雪瀰漫,天昏地暗的環境中,根本無法辨別道路方向。
高橋帶領部隊在夜晚走了十五六公里之後,發現沒有敵人跟上,以為衝出了包圍圈,下令做飯修整。
然而,飯還沒做好又被追上。無奈之下,大家只有餓著肚子繼續前行。
在沒到達光頭上之前,日偽仗著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派出十多個小分隊對高橋部隊搜尋圍堵。
戰士們且戰且走,尤其是天亮之後,情形更為艱難,一路上不曾有片刻休息時間。
從大年三十晚上被日偽突襲開始,高橋帶領的部隊,已經被圍捕了一天一夜了。高橋利用其對當地地形的瞭解,和長期打游擊的戰術優勢,才終於帶領部隊暫時擺脫了追捕。
眼見敵人沒有跟上來,戰士們也已經疲憊不堪,急需休息補充體力。於是高橋決定讓部隊在不遠處的村莊停下,弄些食物果腹。
戰士們提起精神,悄悄快步前行。等靠近村口時,便看見村裡炊煙升起,風中飄來飯菜的味道,又冷又餓的戰士們頓時有了精神。
等士兵上前查探時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十來人的日偽小分隊正在此處做飯。
鑑於日偽被沒有發現高橋部隊的行蹤,並且人數較少,高橋決定偷襲他們,命令戰士扔了幾個手榴彈。日偽小分隊慌亂中四下逃散,留下剛做好的飯菜。
眼見日偽都逃出,高橋決定讓戰士們先吃口熱飯再繼續撤。
逃走的日偽不久肯定會帶來援軍,此地的爆炸聲也可能引來附近的日偽,所以留給他們吃飯的時間並不多。戰士們只得在雪地裡狼吞虎嚥起來。
果然,還沒等戰士們吃完飯,日偽就又撲上來,並且人數數倍於高橋部隊。不過剛剛填了肚子的八路軍戰士鬥志高漲,迅速做出反應,再次成功突圍。
歷盡艱辛,在入夜之後,高橋率部成功擺脫敵軍,到達了光頭山。
光頭山上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戰士們手腳耳朵都被凍得失去了知覺,一碰便會被折斷。
有人不小心摔倒,便把手指觸斷了,甚至冷得連血也不會流,艱難無比。
但是戰士們聽到山下傳來村民們放的鞭炮聲,便又樂觀起來。
有人說:“別看我們沒放鞭炮過年,可我們把敵人吸引到光頭山上來,讓百姓過個安穩年,也就和我們過年一樣。”
在艱苦環境中,八路軍戰士仍舊互助互愛,一副手套也是大家輪流戴。十五六歲的小戰士腳凍壞了,也仍然堅持自己走,不給隊友添麻煩。
日偽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是顧忌夜黑天冷,容易迷失,便只在光頭山下設下包圍圈。這給了高橋部隊喘息和尋找出路的機會。
次日黎明前,高橋派人探查清楚了敵方埋伏,發現只剩西北方向一條500多米寬的溝沒有敵人把守,他便命令部隊天亮時從此處突圍。
成功下山後,部隊轉移到了承德縣最北部的瓦房溝的一個小營莊休息。
勇鬥日偽,智襲寧城
1943年5月,冀東軍分割槽將敵後抗日遊擊武裝改編成區隊,高橋被任命為第3區隊長,下轄約300人,屬於八路軍主力部隊,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
在永德、平泉、寧城等地活動。
對比之下,日偽在承平寧地區有2個旅、外加討伐隊和警察一共超過8000人,是抗日武裝的20多倍,力量懸殊,3區隊經常處於敵人圍困之中。
三區隊高橋帶領部隊,組織人民參與,將游擊戰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以打擊攪擾敵人為目的,化整為零,常常採取突襲的方式端掉日偽機構,擊斃日偽人員,並繳獲其武器彈藥以供自身使用。
日偽發現,八路軍部隊人數雖然不多,但是靈活機動,又有群眾支援,難以應對。於是便想盡辦法切斷八路軍與群眾的聯絡。
對根據地群眾實施了“集家並村”的政策,實行慘絕人寰的殺光、燒光、搶光政策,製造了千里“無人區”。
在嚴峻的勢下,1944年3月冀熱邊特委決定將冀東地委主力部隊決定撤回關內,三區隊隊長高橋帶領一個排在寧城周邊牽制敵人。
寧城是日偽的重要據點,為了獲得補給,高橋決定率領部隊攻打寧城。
當時,高橋率領部隊進駐老西溝,此處到寧城縣,山路五十里。
只要一宿就可趕到,城四周還有寺廟可供部隊潛伏。區隊部設在山坡上王臣家中,高橋待人在屋中研究打寧城的事情。
高橋在當地發展村婦八路軍王桂蘭已經提前去打探好了訊息,得知寧城警察署有警員63人,步槍70支,且分駐所相隔100多里,戰時並不能互相支援。
高橋表示入城之後只要切斷電話線路,就可以關門打狗。
還說在寧城歷史上有“燕王詐入大寧城”的故事,表示“要吸收古人經驗,儘可能智取,那樣可以減少傷亡,縮短戰鬥時間,節約子彈,智取萬一不成,再行強攻。”
天黑之後,高橋率領部隊整隊出發,天放亮前就悄悄地包圍了寧城。
行動之前,高橋給各連下達了命令:“只打縣公署、縣警察署、大滿號,不得騷擾民宅,不得搶掠小商小販”。
為了裡應外合,高橋先派了十幾個部下扮作挑炭的漢子偷混進城去了。大部隊則潛伏在四個寺廟之中。
高橋則領著偵查員王廣生從後牆跳進警察署院,摸進了警長齊子珍的屋中。
高橋用槍指著他說:“寧城已被我八路軍圍得水洩不通!把你的隊伍集合起來,就說新來的日本參事官要訓話。”
齊子珍只得忙忙集合起寧城警察部隊。高橋身穿日本軍服,還會日語,在警察面前假裝日本軍官毫不違和。
王廣生假意給他翻譯:“我傳達岸谷司令發來的電報命令:‘令寧城警察署全體荷槍跑步,急奔王爺府,那裡被八路軍三區隊包圍,火速增援,不得有誤。’”
警察們便立即轉向王爺府。躲藏在寺廟中的八路軍乘虛而人,佔了大滿號、銀行、偽組合、火藥庫,獲得大量布匹、糧食、藥品等物品。
高橋把這些東西分給了老百姓,只留下一小部分作為部隊的給養。
當警察們跑到王爺府,才發現是個騙局,等兩隊人趕回寧城縣城,才發現高橋部隊早已撤出,無處可追。
血灑承平寧
由於高橋部隊在根據地四處襲擊警察署,搶奪物資,日偽當局對他恨得咬牙切齒。於是惱羞成怒的日偽調動偽軍警萬餘人對高橋部隊實行殘酷的大掃蕩,勢要消滅這股八路軍,生吞活剝高橋本人。
眼見敵人攻勢日趨嚴厲,若不分散突圍,只怕所有人遲早都要命喪於此,於是高橋決定化整為零,分散遊擊。
他將三區隊分成3支小部隊,他自率1個排繼續在遊擊中心區堅持鬥爭,吸引敵人注意,其他兩隊散開混出包圍圈。
不久之後,在一次追擊中,日偽抓獲了一名護送偵查員的人,並從他口中得到了高橋部隊的行蹤。
不一會一支八九百人的偽軍警“討伐”隊跟蹤包圍了高橋小部隊宿營的寧城西部老西溝村。
面對敵人的重重包圍,深知此次突圍凶多吉少。高橋不顧自身安危,堅持自己留下,掩護戰士們轉移。轉移過程中還不忘燒燬身上的證件,揹著受傷的戰友。
終因寡不敵眾,高橋在激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8歲。他還是抗日戰爭期間犧牲在熱河地區和赤峰市境內的級別最高的八路軍團級指揮員。
高橋犧牲後,日偽軍為了發洩長期以來積蓄的怨恨,恐嚇當地抗日武裝,殘忍地將他的頭顱鍘下,裝入瓶子裡,在平泉、承德等地示眾。
正是因為有高橋這樣的八路軍戰士,八路軍才能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人民才有希望。
那些在艱難困苦之中堅持鬥爭的人,英勇無畏、為人民作出犧牲的人,在人民心中永垂不朽。
也正因此,當日偽軍撤走後,當地村民冒著生命危險把高橋的遺體偷偷掩埋了。
高橋的老戰友楊雨民,千方百計找到高橋的頭顱,運回寧城。
解放後,為了紀念高橋烈士,當地人民政府將老西溝村改名為高橋村,並於寧城縣的天義鎮修建了陵園。是寧城的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時常有人前往憑弔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