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天,雲南邊境麻栗坡縣又迎來了一輛滿載遊客的中巴車。
這些遊客們正要和幾十年來千千萬萬慕名來此的人們一樣,前往紀念對越反擊戰勝利的聖地老山主峰。
遊客們紛紛在椅子上坐定,卻遲遲不見司機發車。
正在大家微微有點不耐煩的時候,車門突然開啟,上來了一位個子高大,身姿矯健的老大爺,司機一見到這個人,這才踩下油門,中巴車向老山主峰疾馳而去。
車子上不乏有當年參加過那場血與火洗禮的老兵同志,認出了這位老大爺,也立即肅然起敬,對他點頭致意。
當滿腹疑問的遊客們來到老山主峰的老山支前參戰陳列館,看到老大爺走到一張寫滿英勇戰鬥事蹟的巨幅照片底下。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陪自己坐了一路車的老大爺,正是當年令越南鬼子聞風喪膽的英雄民兵哨長、麻栗坡退休武裝部長、鄉鎮人大主席駱科邦。
抄起菜刀上戰場
生於1955年的駱科邦,是麻栗坡縣楊萬鄉長田村統瓜寨土生土長的當地農民。
楊萬鄉地處中越邊境,著名的“兩山輪戰”中的者陰山系列戰役,就發生在這個地方。長田村民兵哨所,和者陰山就隔著一條山溝。
在駱科邦青少年時代,中越兩國關係密切,在對面越南的安明縣,也有不少苗族、壯族等邊民和寨子裡的老鄉們沾親帶故,哨所民兵們也並無多少事情可做。
不過在和平中長大的駱科邦也有自己的煩惱:他滿心想當一名民兵的願望卻遲遲不能實現。
一年又一年,直到駱科邦娶了老婆成了家,他也沒能當上民兵,縱有滿腹委屈,也只好認了。
駱科邦20歲那年,原本靜悄悄的中越邊境,開始漸漸產生越來越令人不安的變化。
從長期以來所謂“同志加兄弟”的越南境內,一批又一批的華人攜家帶口越過國境逃往中國,這些人身上,卻沒有一點值錢的家當。
分居在兩國境內的邊民親戚走動也日益被越南國境線上全副武裝、不斷從越南本土增派的軍警騷擾。
到1978年的時候,局勢已經惡化到邊境上到處都密佈插滿竹籤的深坑和地雷,邊民正常往來幾乎不再可能。
越南的炮彈也肆無忌憚地不斷落入中國,造成我邊民多起死傷。
安明縣的越南苗族親戚對自己國家的這種行為無法理解,私下裡跑到中國詢問道:越南“官家”如此悖逆行事,“大朝”怎麼反而軟綿綿的呢?
從種種事蹟中,駱科邦清楚明白,對面的者陰山,再也不是那個和平安寧的山丘了,一場劇烈的風暴就要降臨到麻栗坡、楊萬鄉、和小小的長田村。
鄧小平綜合所有嚴峻情報,終於做出了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決定。
1979年春節一結束,中國56萬大軍的炮火就狠狠砸到了越南鬼子的頭上。
隨著隆隆炮聲,楊萬鄉也立即成了戰爭的最前沿,所有的民兵們都帶上武器,日夜在哨所警戒。
當民兵意味著榮譽,自然也意味著犧牲。
因為出身問題,駱科邦平時在鄉里受到的照顧並不多,因此也就沒有被編入正式的民兵。
憑私心而論,就算他捲起鋪蓋帶著老婆逃難走了,也不需要有什麼心理負擔。
駱科邦不愧是堂堂中國男子漢,在國家大義面前,他絲毫沒有計較個人得失。
借用後來拍攝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一句話,中國是那些貧下中農的,也是他這個富農子弟的。
長田民兵哨所的對面,駐紮著越軍的1個正規連隊和4個公安屯。
1979年3月12日,一小股越軍從這些駐地之中像一條條毒蛇游出來,開始向哨所逼近。
聽著不遠處哨所從零星到激烈的槍聲,駱科邦在家中再也躺不住了,四下摸摸實在沒有趁手的武器,索性抄起一把菜刀就衝出了家門。
用菜刀拼槍炮,一不小心便再也回不來了,妻子嘗試阻攔丈夫的衝動:“科邦啊科邦,我不是不讓你去,我是擔心,人家能收你嗎?”
駱科邦心中沒有閃過一絲絲猶豫:越南欺人太甚,自己一箇中國男兒當然守土有責。
威震邊關的哨長
駱科邦的第一仗就顯露出他不同凡響的軍事才能。
當他扛著哨所急需的彈藥箱爬上陣地的時候,一個不幸的訊息傳來:
民兵楊光龍被越軍擊中,壯烈犧牲,帶著楊光龍鮮血的槍也就成了駱科邦名正言順擁有的第一支武器。
駱科邦沒有辜負戰友用生命給自己換來的機會,在他猛烈專注的火力中,絲毫看不見往日在村寨裡受過任何委屈的影子,幾場戰鬥下來,駱科邦已經成了長田哨所的所長。
駱科邦把越南人的心理摸得門兒清,越軍認為:
憑藉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和正規的軍事武器,“老子打不贏解放軍,難道還打不贏你那麼幾個民兵?”大白天就大搖大擺地對長田哨所進行武裝挑釁。
挑釁越多,越南鬼子的膽子和野心就不受控制地膨脹,他們終於決定再次嘗試軍事冒險。
—天深夜,月黑風高,長田偵查哨兵正警惕地聆聽四周動靜。凌晨五點鐘左右,突然,兩顆綠色訊號彈飛上天空。
緊接著,越軍向我哨所發動了猛烈的炮擊,一時間山上的草木被炮火引燃,照亮了夜空。
炮火急襲過後,越軍駐紮的一個連就兵分三路,趁暗中向哨所悄悄摸過來。
敵人自以為得計,其實駱科邦早有準備。炮聲一響,民兵們就躲進了隱蔽部;炮聲一停,他們迅速佔領各自的射擊位置,專等敵人自尋死路。
駱科邦隔著茅草觀察,敵人的位置越來越逼近。大約有五十米的距離時,他大喊一聲:“打!”。
頓時,輕重機槍、衝鋒槍、步槍一齊開火。接著,無數手榴彈拼命投向敵群,敵人死傷慘重,正面攻了幾個回合都打不上來。
兩翼迂迴偷襲的越軍看正面失利,又怕周圍村寨支援的民兵堵住退路,打了一陣也丟下幾具屍體,拖著傷員慌慌張張地逃回去了。
戰後,駱科邦不無得意地說:“他們在解放軍那裡撈不到的東西,在我們民兵身上也沒有撈到。”
越南人並不甘心失敗,他們利用膚色相同的優勢,常常派出間諜潛入楊萬鄉埋設地雷,有時甚至直接帶上衝鋒槍,向田裡勞作的中國農民開槍掃射。
僅1984年,越軍就向我哨所和村寨開槍打炮一百多次,打死打傷我邊民五人。
越南人如此卑劣行為,讓我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同胞們也為之不齒。
雖然是漢族,但對面越軍用苗語說些什麼,和他一起巡邏的苗族隊友們一五一十都會向他解釋。
有—天,駱科邦帶著兩個民兵到邊境線巡邏,返回的時候,又聽到對面山上的越南鬼子大吼大叫。
因為三人都是漢族,當時也聽不懂他們叫些什麼。
誰知回到哨所的時候,幾個苗族民兵馬上對駱科邦說:“越南鬼子在用苗語罵我們!”。而且還特別喊著駱科邦的名字辱罵。
這下可把駱科邦氣壞了。
他心想:“這些傢伙,當年我們把大米、白麵送給他們吃,好槍、好炮送給他們用,如今他們卻忘恩負義,不僅搶佔了我們的領土,還出口罵人。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辱罵,而是對中國民兵的挑釁。”
為了讓越南鬼子清楚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二天一大早,駱科邦帶著兩個苗族民兵,拿著狙擊步槍,悄悄地摸到敵人陣地前沿潛伏下來。
亞熱帶叢林地區,早晚氣候寒冷,草叢中又有惱人的蚊蟲,駱科邦和戰友們卻如同解放軍戰士一樣一聲不出,耐心等待著機會。
等了很長一陣子,一個敵人從工事裡走了出來,看看外邊沒什麼動靜,便向工事裡面招了招手,兩個..三個…裡邊的敵人一個接一個,足足出來了6個。
他們像往日那樣,有兩個趴在塹壕邊,有四個蹲在塹壕坎上,又扯著嗓子鬼叫起來,其中一個嗓門最高的竟然當眾脫下褲子,開始對著中國土地尿尿。
駱科邦眼見戰機來臨,端起狙擊步槍,瞄準那個不知羞恥的越南鬼子,心想:“今天我讓你到閻王老爺那裡去吼吧!”
只聽“叭”的一槍,那個還沒來得及拉上褲子的敵人應聲栽倒在塹壕下邊。其餘五個敵人受到如此驚嚇,竟然顧不得收拾他們同夥的死屍,拼命逃回了工事。
從此以後,長田民兵哨所再也沒有聽到過越南鬼子的罵陣。
氣急敗壞又無計可施的越南人不惜花血本對外宣佈:“誰取了駱科邦的人頭,就重賞三萬獎金!”
不過這三萬元的“鉅額賞金”,到中越戰爭結束,也沒人拿到。
英雄民兵
中越邊境衝突斷斷續續持續了10年,當解放軍突入越南境內,將援助越南的所有物資帶回我國的同時,以駱科邦、魏朝元等為代表的各族優秀民兵也在漫長的邊境線和各個哨所上執行反滲透、清特務、守邊疆的艱鉅任務。
以駱科邦帶領的長田哨所民兵為例,他們與敵軍先後共進行大小24次戰鬥,斃敵12名,傷敵多名,摧毀敵觀察所2個,暗堡1個,高重機槍各1挺,住房1幢,塹壕20多米及其他軍事設施。
駱科邦本人榮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哨所先後立集體二等功、集體三等功各兩次。
民兵們的偉大貢獻和傑出戰績迅速超出了小小的麻栗坡楊萬鄉,引起了成都軍區乃至中央軍委的注意。
1984年9月10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釋出《嘉獎令》,嘉獎參加老山、者陰山自衛還擊戰的全體指戰員和民兵、民工同志。
《嘉獎令》中說:“…在自衛還擊作戰中,全體參戰同志戰勝種種艱苦,克服重重困難,堅決執行命令聽指揮,英勇頑強,前仆後繼。
團結一致,密切協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廣大民兵、民工踴躍支前,為保障戰鬥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你們創造的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將永遠載入我軍的光輝史冊…”
我軍的嘉獎,就意味著敵軍的眼中釘,必須除之而後快。
1986年4月2日,越軍集中火炮向長田哨所轟擊。
駱科邦早已司空見慣,他鎮定地將19名漢苗民兵散入隱蔽處躲炮,自己則趴到前沿觀察敵情。
炮火剛停,駱科邦就組織82迫擊炮還擊,喊:“各就各位,架炮!”“瞄準敵觀察所——放!”“瞄準越軍陣地——放!”“瞄準敵彈藥庫——放!”
駱科邦喊一聲,一發炮彈就準確落在相應的越軍工事上,騰起一片火光。越軍的大炮落得一場空,民兵的小炮卻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當年10月9日,長田哨所被雲南授予“鋼鐵民兵哨所”榮譽稱號。
駱科邦也被成都軍區授予“模範民兵哨長”榮譽稱號、被評為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十大新聞人物之一,之後多次參加老山英模報告團巡迴演講,還受到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駱科邦的榮譽,當然也屬於麻栗坡縣支前參戰148個民兵民工連、30個民兵連,以及包括楊光龍在內,56名民工、民兵烈士;
更屬於在整個中越邊境上熱血愛國的千千萬萬各族人民。
在整個中越邊境戰爭期間,長田民兵哨所配合部隊作戰94次,單獨作戰85次,斃敵428名,俘敵50名。
沒有民兵們的偉大犧牲,解放軍在越南境內是難以安心作戰的。
進入90年代之後,中越關係開始緩和,邊境的硝煙也漸漸散去,駱科邦終於能夠重新享受他親手創造出來的和平。
這個曾經不受待見的富農子弟,如今眾望所歸地成為了楊萬鄉的武裝部長。
2009年,駱科邦從鄉鎮人大主席位置上退休,但他仍然不忘接待來訪麻栗坡的各個參觀訪問團,把一生的心血,都獻給了生養他的祖國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