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韓雨亭 發自湖北黃石
曾被稱為湖北“小井岡”的大冶市殷祖鎮南山村,俗稱南山頭,位於市區南部約十七公里處,山脈縱橫交錯,層巒疊嶂,水口重關,地勢極為險要。
眼前的南山村黑瓦灰牆,翠竹掩映,青山依託之下,如詩如畫,誰也無法想象這個隱於崇山峻嶺之中的鄉村,曾在湖北紅色革命中舉足輕重,不僅最早成立大冶中共黨組織,而且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也在此誕生,彭德懷、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戰鬥,南山村也湧現出餘立金、馬龍、饒惠譚、徐策等革命英雄。
時光推移,崢嶸歲月已成歷史記憶。近年來,曾偏居一隅的南山村發生鉅變,一條寬敞而平坦的“紅色旅遊道路”蜿蜒前行,它有效推動當地生態和紅色文化旅遊不斷升溫,成為大冶市重點打造的紅色旅遊目的地。
2020年11月,南山村被中組部、財政部確定為“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試點”,並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援。
“我們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相信肯定能成為國家鄉村振興的正面案例。”大冶市殷祖鎮南山村黨支部書記鄭昌兵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
大革命與小家庭
從大冶市區出發,穿過一條條溝谷、一個個山坳,跨過南峰港,眼前橫亙著一條高大山脈,它就是俗稱的南山頭。
為何這裡能成為紅色革命根據地,從而被稱為“小井岡”呢?關鍵是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
南山村坐落於幕阜山餘脈,跟江西省羅霄山脈尾端相連(井岡山系羅霄山中段),東接陽新,南連通山,西毗鄰咸寧,北與大別山隔江相守,系易守難攻之地,可扼住長江水道通往武漢重鎮的咽喉,故成為湖北東南革命鬥爭的戰略要地,系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板塊,由此被稱為“小井岡”。
據《黃石日報》報道,1928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派吳致民為特派員來陽(新)大(冶)地區工作。當時陽新縣各區都恢復了黨的基層組織,並建立了金海、龍山、福壽三個區委,大冶縣的革命形勢也在向前發展,黨員已有60人。
1928年8月,撤銷大冶特支,成立了中共大冶縣委,下轄4個區委共11個支部,黨員近百人,縣委機關設在南山頭,這是大冶縣建立的第一個縣委領導機構。
1929年9月,大冶縣第一個革命政權——大冶縣工農革命委員會在南山頭金公祠正式成立。
在中共大冶中心縣委的領導下,大冶縣第一個革命政權——大冶縣工農革命委員會在南山頭金公祠正式成立。同時,建立第五區工農革命委員會。從此,以南山頭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正式建立起來了。
隨著革命武裝力量的不斷髮展壯大,根據中央指示,中共大冶中心縣委決定以陽大遊擊大隊為基礎,吸收地方赤衛隊等武裝,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
這是湖北東南地區建立的第一支工農革命武裝。
1929年7月,在大冶南山頭的毛宕灣召開成立大會,紅十二軍由中央派到大冶中心縣委擔任軍事工作的謝振亞任軍長,侯中英任政委,由大冶中心縣委領導。
1929年12月,在陽新三溪口,紅十二軍正式編入紅五軍五縱隊第三支隊,謝振亞任支隊長,遊雪程任黨代表。從此,紅十二軍成為主力紅軍的一部分。
1930年6月10日,彭德懷根據中央的指示,在殷祖鎮馬對於村召開大會,宣佈將紅五軍第五縱隊擴編為紅八軍。
如今南山村仍保留著彭德懷當年檢閱紅軍的閱兵場。
作為一片紅色沃土,南山村也湧現了大批無產階級革命者,共和國將領餘立金、馬龍、饒惠譚、徐策等也是從這裡走向革命征途。
“我從小在上海長大,但是南山村也是我的故鄉。”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六師(蘇南)分會副會長、革命烈士饒惠譚之子饒政剛對澎湃新聞稱。
1915年3月,饒惠譚生於南山村,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戎馬一生,經歷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從勤務員做起,最終升至軍參謀長。
1952年下半年,中央軍委即將任命饒惠譚為上海警備區參謀長,但志願軍第23軍剛入朝,軍長鍾國楚回國與他商討赴朝鮮前線參戰,他本人即主動請求赴朝,該請求獲中央軍委許可,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軍參謀長。
在抗美援朝期間,饒惠譚組織了多次小規模戰鬥,並制定完成了大規模戰役作戰計劃。
1953年3月21日子夜,因所住農舍被敵機轟炸,他在朝鮮中部鐵源伊川郡谷南佐裡壯烈犧牲,年僅38歲,成為朝鮮戰場上犧牲的軍銜最高的3名烈士之一。
1953年3月,饒惠譚烈士遺體從朝鮮運回中國瀋陽,安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這是革命烈士饒惠譚(第二排左2)留給家人的唯一合影照,在母親楊燕(第二排左1)懷抱的饒政剛才1歲。
“我父親走的時候,我才1歲,母親只有28歲,在國家的幫助下,將我們4個孩子撫養成人。”饒政剛回憶稱,由於自小缺少父愛,給他成長之路造成了一定困擾。
“我記得小時候,每次看見同學們旁邊站著身穿軍裝的父親時,我就會產生失落感,沒有了父親,膽子也比較小,不敢調皮搗蛋,沒底氣。”饒政剛稱,他小時候經常幻想著父親有一天會回來,“哪怕是被父親訓斥也是好的。”
饒惠譚犧牲後,他的妻子楊燕終生未再嫁,維持著大家庭的生計,艱辛而不易。
“父親犧牲時,媽媽才28歲,難免會遇上追求者,組織上也出於關心幫助她介紹物件。但是母親與父親結為伉儷那一天起,她和爸爸就相濡以沫,生死相依了。母親對父親的愛並沒有因為父親的不幸罹難而有絲毫改變,她對丈夫的愛是忠貞不渝,超越時空的。”饒政剛在《忠誠的戰士》一書中寫道。
“父親去世後她對奶奶承諾,決不改嫁,從一而終。從此,母親關閉了一切個人感情的視窗,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學習和養育兒女的日常家務中……她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勤儉持家、撫育遺孤、贍養老人、自立自強的支撐起我們這個家。”
饒政剛認為,母親身上具有中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
“母親在父親犧牲以後半個世紀的漫長歲月裡,以頑強的意志和對父親執著的情感從青年走向中年、老年,直到走到人生的終點。”
早年,母親每10年就帶饒政剛兄妹去一次瀋陽祭掃。
“那時經濟條件差,交通也不方便,只能很長時間才去一次。”饒政剛稱,當他正式工作以後,經濟條件相對寬裕,每逢清明節他都會去掃墓,或到東北出差時,他也會抽空到父親墳前“看一看”。
他經常在思考父親是怎樣一個人,包括父親的革命理想和信念究竟是什麼?
“不要說別人,就連我的兒子對那段歷史都不甚瞭解。”饒政剛稱,2012年起,他決定透過整理資料、採訪和寫作,尋找和還原真實的父親形象。
有一次,他回到南山頭祭祖,老家侄子交給他許多當年父親寫給其母親、兄長的家信,也包括一封父親從朝鮮戰場上寄回家的書信,這或許是父親寫給家裡的最後一封信。
翻閱一頁頁發黃的書信,父親饒惠譚雋逸有力的鋼筆小楷躍然紙上。
“以前覺得電影電視上講的不真實,直到看了父親這些書信,才第一次體會到那時他們的思想境界真的是大公無私,一切都奉獻給祖國。也才能理解父親為什麼會放棄上海的生活,選擇去了艱苦卓絕的朝鮮戰場。”饒政剛曾在接受《新民晚報》採訪時稱。
2013年8月上海書展上,饒政剛撰寫的《忠誠的戰士》一書正式面世,該書真實記錄作為烈士父親饒惠譚短暫而傳奇的一生。
這次採訪和寫作似乎完成了他和父親的“對話”,自此更加理解父輩捨身忘我、保家衛國的精神世界。
近年來,饒政剛已成為一名紅色革命的民間宣講者,經常受邀講述父親及紅色革命故事。
返鄉創業只為“南山夢”
饒惠譚的故事在南山村不勝列舉。
“南山村很多長輩都參加過革命,我爺爺也是老紅軍,此前與國民黨部隊打過仗,也和日本人打過,我相信幾乎每個家族都有一部革命史。”鄭昌兵稱。
1929年,南山頭建立革命根據地,跟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但也因此被國民黨視為“眼中釘”,多次組織武裝力量血洗南山。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南山村所在的曹家山、馮家山、蔡家嶺、李家包、陳家、四股壋、上屋堂多個聚居點,曾受到敵人瘋狂偷襲和攻擊,慘絕人寰,幾乎所有房屋被燒,全部村民被殺,乃至於曾人丁興旺的聚居點變成“無人村”,為中國革命作出巨大犧牲。
這是讓所有村民都無法忘卻的痛苦往事,如今那些被標記著“無人村”的遺址,殘留著一堆堆殘垣斷壁,令人唏噓。
歷史如煙,如今南山頭“無人村”遺址、紅軍哨所、戰壕、紅軍洞、閱兵場、刑場、紅軍路、古民居、指揮部舊址、烈士墓都成為南山村革命的見證。
上世紀90年代,當地政府在南山頭金公祠旁建立了大冶南山頭革命紀念館,該紀念館由將軍像、將軍亭、紀念碑和展廳組成,立於群山間的莊嚴將軍塑像和巍巍的紀念碑,猶如一部南山村的英雄史。
“南山頭無數革命先輩和烈士為建設新中國作出過巨大貢獻,如何傳承好紅色精神,把老區建設好,讓老區人民早日脫貧,這成為歷屆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大冶市殷祖鎮黨委書記柯紅雲對澎湃新聞稱。
由於地處偏遠,山高路遠,資訊閉塞,自然條件艱苦,南山村一度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脫貧致富是一道難題。
“我們南山村以前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和看病難,當地有句古話,有女不嫁南山頭,可見當時經濟條件之艱難。”大冶市殷祖鎮南山村原黨支部書記饒惠開回憶稱。
“以前在老家沒有任何出路,只有紛紛到沿海地區打工掙錢。”鄭昌兵回憶稱,他只讀了一年書,此後他都是在城市路燈下讀書學習。
鄭昌兵是一位從南山村走出去的優秀創業者,曾在食品廠上班,當過清潔工,掃過公廁,開過出租車。
在當計程車司機期間,多次因工作表現優異,拾金不昧,他還榮獲各級組織頒發的榮譽——“優秀先進個人”“工作標兵”和“文明駕駛員”; 2012年,他還榮獲“首屆感動大冶十大人物”,成為當地響噹噹的人物。
2014年,鄭昌兵領著一幫老鄉南下廣東,赴汕頭承包古建工程,積累了一定財富,還在當地買房定居。
雖已在他鄉定居,但他卻始終關心家鄉發展。
“每次回到村裡,看見村裡大多孤獨的老人我心裡是不舒服的,道路狹窄,飲水困難。因為南山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出去後就沒有回來過。如果南山再這樣發展下去的話,我們這個村就會變成一個沒有希望的空巢村,給外面的遊人就是一個最熟悉的陌生村。”鄭昌兵說,他很早就有一個振興南山村的夢想,只是一直覺得自己事業還不是特別成功,因此一直在等待機會回報家鄉。
“我相信很多人出去創業,最終都是要回報家鄉。”鄭昌兵說,他爺爺也是一名老紅軍,先後多次和國民黨戰鬥,故而他對先輩革命的理想和目標有所領悟。
“作為革命老區的後代,我們一定要有責任和義務來繼承革命先烈遺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犧牲,勇於擔當向前進的精神。”鄭昌兵說。
近年來,他看見國家加大鄉村振興扶持力度,當地領導也多次希望他能貢獻力量,建設家鄉。
鄭昌兵結合自身的經濟狀況,他確定“時機到了”。
2020年5月,他終於下定決心,撇下在汕頭的產業,毅然回到家鄉南山村,參選南山村黨支部書記,最終成功當選。
這是一個成本不低的決定,他早已衣食無憂,公司上下也已有百名員工,而此時拋掉事業,返鄉當起了不起眼的村官,行為邏輯確實有些“反常”。
“起初我妻子並不同意我回來,原因是兒子才5歲,經我反覆勸說才答應一起回來,後來我把全家安頓在市區居住,聘請保姆照顧孩子,還準備了一輛車,每月生活成本並不低。”鄭昌兵說。
針對他的“反常”之舉,起初絕大多數朋友和村民也都表示不理解,大家都有一個相似的疑問——“你放著外面好好的事業不做,跑回來過官癮嗎,南山現在開發有工程了,你想趁機會撈點什麼嗎?”
“我從來就沒有什麼官癮,更從沒想過要當什麼官,更不想撈點什麼,從哪裡或是誰的手上得到點什麼好處費這樣的想法,但是誰信呢?”鄭昌兵說。
他最終給出了一個相對合理的解釋。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與私心,但我的夢想私心就是因為我從小心裡就有一個夢,一個南山夢,一個鄉村振興的南山夢。”
打造“紅色文化旅遊第一村”
如何充分利用南山村的紅色旅遊,實現鄉村振興,當地政府也早已開始行動。
《黃石日報》2016年的一篇報道稱,為加快老區脫貧攻堅步伐,黃石、大冶兩市以增強南山發展的內生動力為根本,以環境改善為基礎,以景點景區為依託,以發展紅色旅遊為重點,集中力量解決南山發展面臨的突出困難,併力爭在五年內將南山村建成“湖北紅色文化旅遊第一村”。
這是一個龐大的建設計劃。根據《大冶市旅遊總體規劃》針對南山村制訂的旅遊發展三年計劃和五年規劃,多項建設都已啟動。比如按照旅遊公路標準,新建一條從316國道至南山村的對接公路;改建南山村委會並在附近建設一處遊客接待中心和多家星級農家樂、紅色莊園;修繕彭德懷將軍、謝振亞將軍、何長工將軍、南山頭手槍隊舊居和饒惠譚將軍故居,對破舊的紅十二軍建軍舊址以及歷史遺留下的戰壕、哨所等文物進行修復;擴建彭德懷閱兵場,作為全市“公祭日”活動重點場所;彭德懷小學改建為大冶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分校,打造紅色文化基地;引進高附加值的特色種植業和林果業,建成楠竹、油茶、雜果、養生四大基地。
為力爭把南山村打造為“紅色旅遊第一村”,大冶市委還成立南山村紅色旅遊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黃石市委也決定將南山村納入地市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增派市委、市政府多部門組成駐村工作隊,合力推進南山村建設。
“大冶只是一個縣級市,開發旅遊方面可調動的資金並不多。但為開發南山村的紅色旅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針對南山村這樣紅色旅遊如此豐富的地方,我們投入專項資金,並積極向國家和省一級相關部門爭取相應資金,針對紅色旅遊資源予以修繕和建設,包括針對周邊的房屋進行改造。”大冶市文化旅遊局副局長呂敘軍對澎湃新聞稱。
黃石、大冶兩級政府把南山村紅色旅遊開發放在重要位置,進一步激發了當地的內生動力。
“南山村的鄉村振興之路,首要任務是開發紅色旅遊,我們很早開始聘請專家學者到南山村採風,把當年紅色歷史和故事進行深入研究和整理。其次是爭取上級政府支援,改變當地的基礎設施,比如修建道路、維修房屋和飲水工程都至關重要。”柯紅雲稱。
如何講好南山村的紅色故事呢?
目前大冶正在積極籌拍一部紅色戰爭題材電影——《師出南山頭》。這部電影由湖北和江蘇兩家文化企業合作拍攝,以1929年12月的“大冶兵暴”為故事題材,講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南山頭留下的英雄事蹟。
除了以紅色文化為先導,如何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和發展當地產業也是關鍵。
鄭昌兵當選為南山村黨支部書記後,他的目標很明確——帶領全村百姓修路、找水源和開發紅色旅遊。
擺在他面前首要任務是解決飲水難題。由於南山村地處偏遠,自來水無法送達,村民喝的都是蓄水池接的水。一旦天氣乾旱,村民就只能靠村委會去想辦法接水。
他上任兩個多月後,當地持續高溫天氣造成村裡嚴重缺水,他看見蓄水池已經乾涸,村民基本生活用水都難以保證。萬分焦急之下,只能自掏腰包下山採購礦泉水,由村委會幹部送到每家每戶。
此舉讓村民很感動,但他們認為送水不是長久之計,若想從根本上解決飲水難題,必須找到新的水源。
鄭昌兵聽完後一邊向村民打聽哪裡有古井,同時向上級彙報,邀請湖北省地質局技術勘探隊伍,幫助尋找水源。經過專業勘探,他們在南山村找到多處水源點,既有老古井,也有隱於深山和樹木叢中的新水源。
為便於供水,鄭昌兵還出資8萬餘元,修建起通向水源點的山路和水塔,此舉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水難題。
在完善南山村基礎建設過程中,鄭昌兵經常需要自掏腰包。
“2018年至今,我已為村裡基礎建設倒貼了160多萬元。”鄭昌兵說,他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把南山村變成以紅色旅遊為主導的4A級景區,全面推進南山的紅色旅遊和綠色產業發展,努力打造具有南山村特色的農果產品和休閒旅遊的生態產業發展基地。
“我一定會向這個目標去打造,我相信三到五年以後,南山村一定會發生鉅變。”鄭昌兵說。
責任編輯:蔣晨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