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帝位傳承無不充滿著爾虞我詐,甚至是發生骨肉相殘情況,為了爭奪那代表著世間至尊地位的龍椅寶座,太多人失去了理智。清朝作為封建王朝發展最頂峰的朝代之一,皇位的傳承自然也不會一帆風順,比如康熙皇帝時期就發生了九子奪嫡事件。
雍正皇帝雖然在皇位爭奪戰中成功上位,但他也深知皇子內鬥有多殘忍,於是為了防止此類事情再度發生,自雍正皇帝開始啟用秘密立儲的方法選定皇位繼承人。
在皇宮乾清宮正殿前的“正大光明”牌匾後面藏有寫有皇位繼承人的詔書,此外,皇帝也在身邊密藏一份,等皇帝去世後,顧命大臣們取出牌匾後面的詔書,然後與皇帝身邊密藏的那份詔書進行核驗,只有核實過後才最終敲定繼承人。
採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減少皇子內耗,只不過到了咸豐皇帝之後,清朝皇帝的後代子嗣數量都比較少,因此皇位的交接比較順利,這一項秘密立儲制度也就變得可有可無了。但是在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后的道光皇帝的登基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因為嘉慶皇帝是“猝死”的,大臣們在牌匾後面根本沒有找到傳位詔書。
道光皇帝是嘉慶皇帝第一任皇后的兒子,雖然排行第二,但是由於他的哥哥不幸早夭,所以道光是名義上的“嫡長子”。道光自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頗得爺爺乾隆皇帝的喜愛與認可,有次乾隆帶著年僅10歲的道光去打獵,沒想到道光竟然一箭射中一頭雄鹿,這讓乾隆十分高興,賞賜給道光不少東西。
在嘉慶即位後,爆發了一場由民眾組織的暴動,天理教這支由數百人組成的隊伍竟然一路暢通無阻,成功攻入京城皇宮,在皇宮中肆無忌憚地搜捕嘉慶皇帝。其實在天理教準備發動動亂時,便已經走漏了風聲,但官府對此竟然視而不見,以一種看“猴戲”的態度對待此事。
在天理教攻入皇宮後,大臣百官和太監們都被嚇傻了,根本沒有組織有力的反抗,這時,還是皇子的道光帝帶著臨時組織起來的護衛英勇殺敵,最終粉碎了天理教的這次動亂。道光的英勇表現也獲得了嘉慶的嘉賞與認可,在嘉慶心中的地位也直線提升。
嘉慶皇帝估計也以為自己能像乾隆、康熙皇帝一樣高壽,但沒想到的是,他自己會在熱河行宮中突然駕崩。雖然嘉慶皇帝駕崩得有些突然,但大臣們一點都不慌,聯合去乾清宮牌匾後面去取傳位詔書,但等大臣們到了乾清宮卻集體傻眼了,牌匾後面根本沒有詔書!
此時不僅大臣們慌了,道光也慌了,雖然大臣們和他自己都認為嘉慶皇帝會把皇位傳給他,但沒有傳位詔書背書,即使他成功即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順。正當朝廷對此束手無策之際,太后下的一道懿旨結束了這場危局,為道光帝繼承皇位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太后在懿旨中誇讚道光勤敏好學,深得先帝喜愛,並支援道光即位。其實此太后並不是道光的親生母親,而是嘉慶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道光皇帝的三弟和四弟都是她的親生兒子,如果在嘉慶皇帝沒有留下傳位詔書的情況下,支援她自己的孩子上位,那麼清朝也許會有一次殘酷的爭位風波。
一開始在沒有傳位詔書時,太后的權力太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歸屬,在這種情況下,道光甚至已經開始秘密聯絡支援他的軍隊,準備武力奪取皇位。
實際上,朝中大臣大多都認可道光帝,認為道光是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太后也深知這一情況,如果支援自己親生兒子奪位,指不定會令大清社稷動盪不安,自己和兩個兒子也不會有好下場,於是太后最終選擇支援道光登基。
道光和大臣們也沒有想到,太后會這樣做,不過太后的這一做法也極為明智,獲得了道光帝的感激,在道光皇帝登基後被尊為皇太后,一生尊榮。更神奇的是,據說在道光皇帝登基後沒幾天,那個“失蹤”的傳位詔書就嘉慶皇帝的寢宮中被找到了,上面也的確說是將皇位傳給道光。
不過這種說法到底有多少可信度,人們也不得而知。對於嘉慶皇帝不在牌匾後面留遺詔的原因人們也有很多猜測,一種說法是,在嘉慶帝寢宮中找到的傳位詔書是真的,嘉慶帝之所以沒有將其放在牌匾後面是因為他看到其他幾個兒子也非常優秀,想要再考察考察,所以就將詔書取了出來。
另一種說法是為了保證道光皇帝即位的合法性,道光皇帝和太后聯手做了一場戲,其實在嘉慶皇帝寢宮中找到的那份傳位詔書是兩人偽造的。只不過,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對太后本身沒有什麼影響,不會威脅到她的地位,由此可見太后的聰明之處。、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