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大姓“張姓”,是源於“己姓”,而非源於“姬姓”,這是為什麼呢?
話說,黃帝軒轅氏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有十三個兒子有了自己的姓氏,姬姓由此分成十二個姓氏,這十二個姓氏分別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張姓的太始祖是“少昊青陽氏·己摯”,“少昊青陽氏·己摯”作為黃帝的長子,但“少昊青陽氏·己摯”卻不是姬姓,“少昊青陽氏·己摯”屬於“己姓”,張姓的一世祖是“張揮”,“張揮”乃是“少昊青陽氏·己摯”的兒子,“少昊青陽氏·己摯”是己姓始祖,那麼“張揮”的後代張姓子孫就自然是源於“己姓”。
說到這裡,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卻有十三個兒子建立了自己的姓氏而不再姓姬,尤其是“少昊青陽氏·己摯”作為黃帝的長子,“少昊青陽氏·己摯”卻為己姓也不姓姬,那麼黃帝去世後應該把君位傳給誰,其實大家不知道,“少昊青陽氏·己摯”是黃帝的長子,但是“昌意”卻是黃帝的次子,黃帝的二十五個兒子之中,“少昊青陽氏·己摯”和“昌意”最年長,“少昊青陽氏·己摯”建立了己姓,但是昌意沒有建立自己的姓氏,昌意依然是姬姓,所以黃帝晚年曾一度想傳位於同為姬姓的昌意,昌意的子孫也代代都姓姬,這就是為什麼“昌意”的兒子“姬顓頊”能在“少昊青陽氏·己摯”的兒子“蟜極”前面繼位的原因。
當代人不少人鼓吹姬姓乃是萬姓之祖,所以當代人就認為中國第三大姓“張姓”也是來源於“姬姓”,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張姓”其實來源於“己姓”,“張姓”並不是來源於“姬姓”。
春秋戰國時期的“張姓”乃是起源於“張仲”,“張仲”是少昊青陽氏的血脈子孫,“張仲”在西周時期乃是“周宣王”的卿士,西周王朝滅亡之後,張仲的子孫沒有輔佐東周王朝,張仲的子孫而是避居“晉國”,從此張姓在三晉之地定居世代輔佐三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解張”就是“張仲”的血脈子孫。
少昊青陽氏·己摯,少昊金天氏之血脈子孫,過繼給黃帝為嗣子,己姓,名“摯”,字“玄囂”,氏號“少昊青陽氏”,張姓始祖“張揮”之生父,也是帝嚳高辛氏之親生祖父。
張揮,少昊青陽氏之親生子,己姓·張氏,名“揮”,官居“弓長”,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血脈一世祖,血脈子孫有“張仲、解張、張孟談、張儀、張良、張道陵”等人。
昌意,黃帝軒轅氏之嫡次子,姬姓,名“昌意”,顓頊高陽氏之生父。
姬顓頊,黃帝軒轅氏之親生嫡孫,姬姓,名“顓頊”,字“乾荒”,氏號“高陽氏”,名字來源於“玄帝顓頊氏·風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