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享受是讀書,有一種美麗是寧靜,有一種境界,是詩意地棲居。
——題記
總會有這樣的時候,想要找一處安靜的小屋,門前有花有草有小溪,最好再有一棵大大的楓樹,樹下支一張石桌,放幾把凳子。
閒暇的時候,靜靜地坐在樹下的石桌旁,沏一杯香茶,捧一本好書,享受著清新的口氣,體會那種“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滋味。
每每秋天來臨的時候,楓葉紅了,菊花黃了,桂花香了。就坐在石桌旁,看著滿地的紅葉,吟詩作畫,真可謂詩也飄飄,人也飄飄。
也喜歡在“人散後,一鉤殘月天如洗。”的靜夜,在小屋裡點一盞心燈,伴一窗幽簾,門前盛開的桂花香味穿過門縫,沁人心肺。燈下我獨坐案頭持卷低吟,在花香與書香的氛圍中一洗塵心。
是啊,以書相伴,是熱鬧中的靜慮;與書結鄰,是寧靜中的昇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許多我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和樂趣。
當我們把讀書閱讀,漸漸養成為一種習慣,就如同陽光灑進了心靈。她拉開了心靈與現實的距離,讓心靈在溫暖的陽光下漫步。
有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不一樣的書,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她能塑造人的精神,昇華人的思想。
記得小的時候,極喜歡讀書。最早接觸的書是《青春之歌》,書借來的時候,已經發黃了,也沒有書皮了,連四角都捲起來了。
看完這本書後,很是迷戀裡面的林道靜。有時也把自己想象成林道靜,求母親給自己剪一短髮,捧上一本書,靜靜地坐在裡屋,裝出一副很嫻靜的樣子。姐姐們就笑我說;“看看!看看!我們家的道靜,多優雅,多美麗。”惹得父母直笑。
有時,母親怕我看壞眼睛,常常會把書藏起來,可為了看書,我會把家裡翻個底朝天,最終書還是被我找到了。
上了初中,借同學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被裡面保爾,柯察金深深地感動。那時候,好些書都是禁書,只有偷偷地傳閱,偷偷地看。保爾勇敢、堅強,相信自己的力量,並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怕困難”的品質,成了我心中一時的偶像。
還有看《把一切獻給黨》這本書。裡面的吳運鐸,讓我覺得他很是偉大和不平凡。他心繫兵工,為人民兵工事業,做出了無私的奉獻。在淮南根據地時因陋就簡,帶領職工自制土裝置,擴大了槍彈生產。還主持設計研製成功槍榴筒,參與設計製造三十七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時、踏火等各種地雷,為提高部隊火力做出了卓越貢獻。
吳運鐸在生產與研製武器彈藥中,多次負傷,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經過了二十餘次手術,身上還留有幾十處彈片沒有取出,仍能以頑強毅力的戰勝傷殘,堅持戰鬥在生產第一線。他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每每看到吳運鐸身受重傷,仍然堅持工作的時候,我都會被他的精神感動到流淚,看到他傷的那麼嚴重,我也會深深同情。
當然在偷看這本書的時候,也曾被老師同學發現過幾次,沒收過幾次,可值得慶幸的是,我遇到的一個好老師,他也酷愛讀書,經過幾番糾結,最後還是一次一次,將書還給我了。
那個年代家裡姊妹多,生活困難,有時為了省煤油省電,就和朋友跑到父親單位的會議室,火車站的旅客休息室,廣場燈光下看書,吸取了不少營養。
記憶最深的就是,有時晚上想看書,就等父母睡著後,偷偷開啟手電筒,躺在被窩裡看書,為這事母親沒少說我。
後來怕父母發現,就用被子蒙上頭,鑽在被子裡偷看,有時在被窩待的時間長了,氣憋得不行,就趕緊鑽出被窩透透氣,然後再鑽進去繼續看。
想想最好的,還是月下讀書,不用油不用電。像古人一樣,尋一處地方,坐在明亮的月光下靜靜看書,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可我這人生來膽小,晚上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不敢出去的,也就沒了那份清淨和雅緻。
參加工作後,電是方便了,也有了小檯燈,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學習也越來越方便了,看的書也就越來越多了。慢慢地有了智慧檯燈,燈光可調節,可大可小,還帶有小鐘表挺好的;再後來又有了電話電腦,電子刊物,看書就更加方便了。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忽發現眼睛有些花了,再看書就有些吃力了,再說有時也嫌帶著花鏡太麻煩,所以看的書就漸漸少了起來,而拿起筆寫起文章,卻與日增多。
列寧說,書籍是巨大的力量。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韓愈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猶如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毛主席也教導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是啊,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以書相伴,是永恆的棲居。嚮往著“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平靜;躬身於“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的淳厚,沉醉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散淡,在“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的禪意中,迴歸生命的本體,在心靈的深處,向詩意虔誠地皈依。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
以書相伴, 獨享著這份書香,這份怡然,這份恬靜,這份泰然淡然、超然的情趣,誰說不是一種高雅的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