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擷英】
作者:方楚雄(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
七十年前,我出生在廣東潮汕一個普通的勞動人民家庭。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上了畫畫。開始總是用木炭、粉筆在地上描來畫去。家人、親友和路人的讚揚與鼓勵,令我對畫畫的熱情與日俱增。後來,親友給我帶來一本名為《齊白石老公公的畫》的畫冊,我如獲至寶,如食甘飴,便嘗試著改用毛筆在毛邊紙上畫畫。五歲那年,我有幸拜在嶺東名家王蘭若老師門下,從此便走上了一條藝術的正道。蘭若老師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無所不精,具有很深的傳統功力,對我後來的發展影響頗深,同時也造就了我畫路寬廣的特點。
天地生靈(中國畫)方楚雄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在蘭若老師離開汕頭那幾年,我又有幸得到另外一位嶺東名家劉昌潮老師的指導。昌潮老師擅長花卉、山水,尤以蘭竹、墨荷最為精妙。他雖言語不多,但其雄勁蒼潤、揮灑自如的筆墨功夫,使我受益匪淺。兩位啟蒙老師皆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畢業於上海美專,既重視系統訓練,又重視傳統繼承,讓我從一開始就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笑俯大地(中國畫)方楚雄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有幸到廣州求學。學院式的系統訓練,素描、色彩、人物、寫生、創作等課程彌補了我的弱點。黎雄才、陳金章、楊之光等老師誨人不倦的教導,以及嶺南畫派重視生活、重視寫生、相容創新的精神,均深深滋養著我的藝術人生。
美院畢業留校任教後,學院派我到京津兩地學習,我先後拜訪請教了李可染、李苦禪等許多藝術家前輩。特別是跟隨孫其峰老師學習,更加開拓了我的藝術視野,對我後來的美術教學工作頗有啟迪。
竹林佳趣(中國畫)方楚雄
大學畢業後,我便把精力集中在花鳥畫的創作和教學上,多次深入到山區、林場、森林寫生。廣東的鼎湖山、梅林,海南的霸王嶺、五指山,雲南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那古樹蒼藤、老幹新芽、奇花異卉、山澗小溪,源源不斷地為我提供著創作靈感。這種席地鋪紙、對景創作的寫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花鳥畫壇還是不多見的新嘗試。後來我多次帶學生到各地寫生,不僅留意山野林木之美,也留意村前舍後瓜蔬雞犬、柴火農具之情趣,使得作品更加充滿鄉村泥土的氣息。
中國花鳥畫自唐以後成為獨立畫科,宋代達到高峰。唐宋的花鳥畫是以忠實表現客觀物象為主,元明清則強調主觀感受,情懷抒發,不拘於形,重視筆墨趣味。其實,寫實、寫意也好,具象、意象也罷,並沒有所謂高低優劣。“各有靈苗各自探”“橫看成嶺側成峰”,只要能表現畫家的真情實感和審美追求,有品位、高格調的畫作總是會被歷史留住的。
衛士(中國畫)方楚雄
我學畫畫六十多年,教學四十多年。誠誠實實做人,認認真真作畫。在學習、創作和教學中,我不斷地探索、實踐和提高。我深深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對傳統藝術充滿著熱愛與自信。
繼承傳統,面對現實,是當代畫家所面臨的課題。不斷創作出既有民族文化底蘊,又有時代精神和個人風格的作品,表現天地生靈,感受生命,讚美生命,是我一生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畫畫是我一生之至愛,也成為我的生活方式。在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著其中的艱辛和快樂。
世間風物筆中來,丹青相伴不知年。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26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