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越發冷了,一冷起來好多人都在生病,咳嗽的、喉痛的、流鼻涕的……發燒的。
發燒對咱們粑粑麻麻來說實在太熟悉了,寶寶每年要來幾次那焦慮感可太熟悉了。
但可能好多粑粑麻麻都不知道,發燒它不是病,它就是種症狀——感冒可能發燒,流感可能發燒(對,流感跟感冒就是不一樣),小兒急疹會發燒,胃腸道感染可能發燒……
說白了,發燒就是身體對疾病做出的一種防禦機制。
總而言之,歸納有二:
一、它發生得挺頻繁,什麼病都喜歡帶著它玩兒;
二、有病治病,別隻一門心思想著退燒,更別什麼退燒方法都敢用。
以下這些方法,雖然你可能就是在它們的“陪伴”下長大的,但現在開始,請對你的孩子拉上警戒線。
捂熱退燒 X
說到不能捂熱退燒,很多人要現身說法了:我發燒的時候捂出一身汗,燒就退下去了。
劃重點——不是捂出一身汗後退燒,而是正在退燒時出了一身汗。
總的來說發燒是有過程的,先升溫,然後持續高溫,最後降溫。
熱量有來有去,升溫的時候穿多點能幫助它升得更快,降溫的時候也要想辦法把熱量排出去。怎麼排?穿少點是一個方法,但發燒的人大多穿得很多,甚至捂著,那排不出去的熱量只能透過流汗排出來。
你看,本來發燒就準備好了,要收拾收拾回老家了,你偏要捂著不讓溫度下去,人家沒辦法才大量流汗的,你倒還以為是自己捂出的功勞呢。
你捂一捂也就算了,孩子不能算,兒童的體溫調節能力還不太成熟,一旦沒辦法多渠道聰明地把溫度排出來,甚至因為捂著溫度持續上升,可能因為溫度過高導致 捂熱綜合徵。
捂熱綜合徵意味著什麼?缺氧、脫水、抽搐、昏迷、呼吸迴圈衰竭,甚至死亡。
物理降溫 ?
這裡打一個?號,是因為物理降溫方法比較多,我們不能一竿子說可以或不可以,而先撥成兩類再來聊。
一類是強力物理降溫手法,如酒精擦拭、冰袋冷敷…… X
實不相瞞,Q小聰小時候被用酒精擦洗過好幾次,雖然我家奶奶為我擦得一片慈愛,雖然我現在也還活得好好的,但是這不代表這件事就沒有危險,永遠別忽略倖存者偏差。
強力物理降溫手法在醫學上是明確不被支援的,突然的刺激會明顯增加寶寶寒戰、面板起雞皮疙瘩、哭鬧等不適感,如果面板血管因為驟然變涼而收縮,反而不利於熱量排出。
用酒精擦拭更過分,因為酒精會被面板吸收進入體內,可能造成酒精中毒。
另一類是溫和的物理降溫手法,如穿少點、蓋少點、多喝點。√
這些方法溫和到甚至在很多粑粑麻麻眼裡:這算物理降溫???
不止算,還是順應身體散熱機制的降溫手法,能幫助身體更好地透過面板蒸發水分實現散熱,且防止脫水。
打點滴 …X
緩緩打出一個叉,不是很建議的意思。
寶寶抵抗力比較弱,打點滴可能造成過度輸液,帶來過敏、感染等風險。話說現在很多地方都禁止點滴了,很明顯就是不推薦的意思,粑粑麻麻們別輕易讓寶寶打點滴。
尤其尤其尤其是中藥靜脈注射,不知道已經出了多少意外被禁過幾回了——中藥靜脈注射可能導致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死亡!
那發燒到底咋辦?
發燒是什麼?它本質上來說不是個壞傢伙,只是有時候鬧得過分了可能誤傷自己人,所以對待發燒本著一條原則:看程度。
- 如果寶寶沒有不舒服,用溫和的方式物理降溫就可以了;
- 如果寶寶感到不舒服,且腋溫超過38.5℃,就考慮吃藥;
- 如果寶寶腋溫超過39℃,或感到嚴重不適,身體出現異常,就必須就醫了。
吃藥吃什麼藥?
- ≥3月齡的寶寶,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口服退熱。劑量:每次15mg/kg,兩次用藥最短間隔6小時。
- ≥6月齡的寶寶,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口服退熱。布洛芬劑量:每次10mg/kg,兩次用藥最短間隔6至8小時。
兩種藥的退熱效果和安全性差不多,用哪種都可以,但不推薦把兩種退燒藥一起用或交替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