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裡的老虎》,我是被這本書的名字吸引過來的。當我看到這本書的第一眼時,心裡就在想,菜市場裡怎麼會有老虎?作者為什麼要取一個這麼奇怪的名字?
帶著這樣的疑問,看完了這本書。看完後,我感覺我沒有看懂,確切的說,是沒有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不過,我還是在這本書中得到了一個資訊,這個資訊就是:給孩子一個穩定有愛的家。
這本書中有七個小故事,分別是:「動物之心」「菜市場裡的老虎」「蜉蝣」「沒有名稱的世界」「不名之物」「瞳」「迷鹿」。這幾個故事中只有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成年人,剩下的都是未成年的男孩兒。
但無論成年與否,這七個主人公都有一個相似的地方:原生家庭不幸福。他們都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紛擾的世界,他們都喜歡做夢、喜歡幻想、喜歡生活在安靜的環境裡。
看完這本書,給我觸動挺大的,因為我家也有男孩兒。男孩兒的內心其實很脆弱和封閉的,他們不像女孩那樣會撒嬌,就算撒嬌,也會被父母訓一頓,並且告訴他們,作為男孩子不能撒嬌。
「動物之心」的主人公的人生是被父母規劃好的,在他心裡,無論做什麼,母親都會認為他做得不好或不對。長大後參加工作,終於離開了父母。這時終於可以徹底放飛自我了。想象自己是動物,想象自己可以聽懂動物的語言,吃動物的食物和裸奔。
很多父母都和主人公的父母一樣,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對孩子各種干涉。而孩子沒有權力說不,也沒有權力拒絕。
「不名之物」的主人公離家出走後,遇見一個失去女兒的母親。在夢境與現實中來回穿梭,逐漸,他自己覺得他和那個死去的女孩合二為一。最終,他穿上了女孩留下的白色連衣裙和女孩的母親相依為命。
畸形的心理,必然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缺愛。男主人公小時候,就偷偷地穿媽媽的衣服,玩角色扮演。
如果男孩子的母親,從小多關愛一下他,結果或許就會不一樣。
男孩子,從小就被要勇敢、不哭,要有責任,但是卻很少理解他們,其實他們也需要愛。
在「瞳」這個故事中,女孩要求主人公和他一起走,主人公想起了媽媽的味道,想起從小到大,母親對他的細心照顧。他感受到了媽媽的愛,便拒絕了女孩的要求,決定留下來陪著母親。
在孩子6歲以前,基本上會得到父母全部的愛。但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爭吵也會越來越多。儘管父母還是一如既往愛孩子,但孩子能否感覺到父母之愛,是另一碼事。
書中所有主人公的母親,都是愛孩子的,但他們並沒有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愛。他們感覺到只有母親的專制,對自己的不理解、毆打和訓斥。
這本書所有的故事,多少都帶有一絲魔幻色彩。不過話說回來,夢、幻覺,本來就是虛無縹緲的,只有在夢境或幻想中,現實或超現實的東西才會出現。
但人生活在現實中,就註定了,夢終有一天會醒來,最終還是要回歸現實世界中來。就像「動物之心」中的男主人公,在經歷了學動物吼叫、用四肢走路、住籠子後,再次穿上衣服,迴歸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