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外向開朗、熱情大方的孩子總是更受歡迎。內向怕生的孩子,有的時候會被認為“懦弱”“沒出息”的表現。但是,也有人說,怕生的孩子比不怕生的孩子更聰明。
怕生和不怕生,真的和智商有關係嗎?
事實上,目前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怕生的孩子更加聰明。相反,如果孩子過分怕生,已經到了見陌生人就哭,或者即使在沒有陌生人在場的情況下,父母離開一小會也會感到焦慮不安,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
孩子為什麼會怕生?
怕生是很正常的一個反應,是孩子經過不斷的社會性發展,獲得感知、辨別和記憶能力的表現。面對陌生人,孩子意識到是與家人不同的個體,害怕自己會受到傷害,因此可能會透過閃躲、哭鬧等方式引起注意,啟動自我保護機制。
一般來說,在3-4個月大的時候,孩子已經基本上能分辨父母了。父母向自己走來,會表現出高興的情緒。當父母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就會大聲哭鬧。
在5個月大的時候,隨著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識別能力的不斷增強,孩子已經可以明顯區分父母和陌生人。
在6個月大的時候,孩子的情緒和人際交往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對於不同的家庭成員,會有不同的親近程度的表現。
在8-12個月大的時候,孩子逐漸有了獨立意識,總是想掙脫父母的懷抱去探索世界。但是,孩子依然會非常依戀父母,對於陌生的人和事,可能會出現抗拒、膽怯的樣子。
到了2-3歲,出於共性,孩子依然會有怕生的表現。但是,由於遺傳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因素的影響,孩子怕生的程度會逐漸顯現出差異化。
怕生好還是不怕生好?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不怕生好,不怕生的孩子膽子大、自來熟,對誰都很熱情,社交能力槓槓的。無論是在學校,還是以後出去社會了,都很吃香。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怕生好,現在社會這麼複雜,坑蒙拐騙的事情時有發生,孩子怕生,說明警惕性更強,不容易上當受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保護。
你怎麼看呢?
小芽媽覺得,怕生和不怕生,是孩子不同階段的表現。在孩子認知形成的階段,怕生是一件正常的事。怕生,也是親子之間有緊密情感聯絡的一種表現,說明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十分穩定和親密。
但是,隨著孩子活動範圍的擴大,家長就不能任其發展了,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否則,孩子會對父母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對正常的人際交往產生不良影響。比如:
1. 讓孩子多接觸父母以外的家庭成員,或者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創造孩子與陌生人接觸的機會,增加社會交往,降低孩子的認生程度。
2.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多點耐心,不要孩子一問什麼,就不耐煩地回答,或者直接裝作聽不見,容易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受挫,形成怕生、害羞、內向的性格。
3. 不要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事事都包辦,這樣做很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甚至會讓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展,導致其無法正確認知自己的能力,容易對陌生的人和事產生膽怯心理。
怕生到一定程度要警惕
所以,我們不能透過怕生和不怕生來評價一個孩子聰不聰明。怕生和不怕生,是一種社會化表現。人在社會中生存,是無法避免與人接觸的。在孩子小的時候,怕生是一種自我保護。等到孩子大了一點,逐漸適應了社會化程序,怕生的情況一般都會有所好轉。
如果孩子到了2-3歲,還是非常害怕生人,見到生人就眼神躲閃、大聲哭鬧、非常焦慮,或者即使在家裡,父母上個廁所、晾個衣服,孩子轉身見不到,也會哭個不停,家長就要警惕了,可能是焦慮症的表現,應及早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對孩子異常怕生的行為進行詳細的評估。
還有一種孩子怕生的情況更復雜、更嚴重,那就是自閉症。
近年來,自閉症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的自閉症譜系障礙人群已經達到1000萬。
自閉症的症狀是各式各樣的,有的孩子脾氣暴躁,有的孩子性格溫和;有的孩子內向沉默,有的孩子很愛說話;有的孩子智力低下,有的孩子智商超高……
小芽媽的小區裡就有一個自閉症兒童,我經常看到他媽媽帶著他在小區的花園裡玩,教他認識花草樹木,感受藍天白雲。有一次路過的時候,和他媽媽聊了幾句,得知孩子在2歲的時候就出現了明顯的自閉症症狀:不願意主動和人說話、不跟小夥伴玩耍、不跟人有眼神交流、缺乏情感上的互動……
那時候,他媽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是單純地以為孩子性格內向、怕生,等長大一點就好了。然而,到了後面,孩子甚至都不願意和父母有肢體的接觸了,他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所以說,怕生不可怕,但也是有一個程度的。當孩子過分怕生,已經影響到正常的人際交往的時候,家長應該多個心眼,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以免導致事態嚴重化,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
寫在最後:
孩子的性格,3分天註定,7分靠後天。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開朗、獨立堅強。在孩子性格形成和人格塑造的階段,家長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才能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