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老齡化趨勢在加速,做好老年規劃勢在必行
全球老齡化的勢頭越來越猛,尤其是在發達國家。有統計顯示,發達國家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預計將從2015年的16%增加到2050年的25%。根據加利福尼亞大學等研究機構的最新權威資料顯示,從1840年開始,人類的壽命就在以平均每年大約三個月的速度遞增。換句話說,也就是每過十年人類就可以多活兩到三歲。在進入到21世紀以後,這個趨勢還在更快地加速,從2001年到2015年,短短不到十五年,人類的壽命增加超過了五歲。而且請注意,這個增速統計的是全球的平均壽命,而且它的這個增加可不僅僅是針對於發達國家,對於發展中國家也是一樣的,甚至增幅表現得更加猛烈。比如說咱們中國,在建國初期的平均壽命是不到四十,而現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報告,截至2016年,中國早已突破了七十六歲,整整多了三十六年。
如果你現在(以2021年為準)20歲,那麼你有50%的機率活到100歲以上;如果你現在40歲,那麼你有50%的機率活到95歲;如果你現在60歲,你有50%的機率活到90歲或者90歲以上。
在現今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的保障下,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有可能步入長壽人群之列,這點不以我們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做好老年規劃勢在必行。
二、如何做好老年規劃
第一 我們要改變觀念。人生階段是整個社會構建出來的概念,一個新的人生階段的出現,可以改變人們的認知,然後和這個概念相關的事物就會慢慢產生。歷史上,“童年”這個概念是19世紀出現的,之後便有了兒童保護法,有了兒童文學的黃金時代;20世紀40年代,“青少年”這個標籤出現了,之後就有了各種各樣針對青少年的產品和服務,比如說青少年穿的服裝,青少年音樂、影視產業等。這樣看來,如果能讓“新型老年人”的概念(退休後身體健康)深入人心,也許能有助於僱主們、政策制定者們和全社會成員重新思考,怎樣才能保持這個群體的經濟活力。
第二 開啟多段式人生。《百歲人生》這本書中說到,從1940年開始,人類壽命就以每年三個月的速度增長,近些年的增長速度更快。80後這一代有50%的機率活過100歲。在這樣的百歲人生裡,60歲只是中年。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能像過去那樣,學習-工作-退休三段論,而是要開啟學習-工作-休息-學習-工作,這樣的多段式人生。很多技術、管理、手藝活,其實職業壽命都很長,選擇另外一個職位繼續幹,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不少人到了50多歲的人,覺得自己快要退休了,不再積極進取,就採取等待退休策略,但卻因為思維的限制,同時缺乏技能和財務準備,競爭力下降,自覺不自覺進入封閉安穩的環境。退休僅僅只是一段事業的結束,完全可以返場再來第二段。褚時健在74歲開始和妻子承包荒山種橙子。王石這麼回憶這事兒:“橙子掛果要6年,他那時已經快75歲了。你想象一下,一個年近75歲的老人,戴一個大墨鏡,穿著破圓領衫,興致勃勃地跟我談論橙子掛果是什麼情景。雖然他境況不佳,但他作為企業家的胸懷呼之欲出。我當時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樣的挫折,我一定不會像他那樣勇敢。”
第三 做好保健身體。最好養成定期體檢、買充足的醫療保險,關注身體健康的習慣。
第四 擴大社交、家庭關懷。因為原來的工作社會角色被抽離,老人一定要有一個新的角色填補進來。重新加入老年社團,或者在新參與的休閒愛好組織裡擔任一個新的職位也非常重要。家庭方面,老人的家庭關係,大部分來自配偶,第二重要的就是子女在身旁。
第五 善於學習,培養愛好也很重要。
總之,老年規劃的核心是,給自己年輕的暗示,而不是衰老的暗示—— 不管是職場、休閒還是愛好,不管是繼續幹老本行還是換個領域,重要的是重新找到與社會的契合點,讓自己重新變得有價值 。在整個過程中,鍛鍊、社交、學習不能斷。(此文首發於公眾號橡樹奇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