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電影,總能洗滌人的心靈,或是讓人找到一個暫時忘卻煩惱的烏托邦,或是讓人領悟生活、夢想、希望的真諦。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時我們苦口婆心的說教,卻比不上一部電影體現的道理更讓孩子記憶深刻。
今天向大家推薦10部高分影視劇作品,這些簡單的故事,卻蘊含著無比清醒的教育真諦……
來源 | 藍橡樹(ID:blue_oak)
豆瓣評分:8.3
孩子成績不好,就應該放棄嗎?
《墊底辣妹》告訴我們,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你不行。
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日本電影,高中生工藤沙耶加有一個重男輕女的爸爸,一直以來,她都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栽培。
高二的她,學習水平卻還停留在小學四年級。
父親漠視女兒、老師也對她感到不屑,所幸,她還有一個從來不會放棄她的母親。
在沙耶加面臨休學危機的時候,母親提出的參加補習班的建議,徹底將她拯救了。
補習班的坪田老師懂得利用孩子的愛好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坪田的幫助下,沙耶加對學習認真了起來。
她從墊底逆襲到讓所有人傻眼的資優生,最終拿到了慶應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誰說墊底的孩子沒有成功的可能?
電影中,坪田老師說出的那句話,成為了不少人在倍感壓力時,用來激勵自己的座右銘:之所以有壓力是因為你有可以成功的自信。
豆瓣評分:9.2
“不要喪失對美好事物的渴望,積極樂觀地活著,保持人性的真與善,一樣能收穫成長,實現人生的價值。”
這部電影有著毫無任何雜質的和善。
家境貧寒的阿里幫妹妹莎拉拿回修補好的鞋子時,不慎將鞋子弄丟,為了不被父母責罰,他央求妹妹暫時保密,答應一定會幫她買雙新鞋子。
買鞋子的過程曲折,但阿里一直在尋找機會,向妹妹“贖罪”。
整部電影節奏沒有太大的情節起伏,講述了生活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但卻能喚醒我們樸素生活中可貴的善良,還有對希望的追求。
日子很苦,但我們還是要堅守著內心的純粹繼續奔跑下去,不要喪失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因為總有新的風景在等待著自己。
豆瓣評分:8.9
一位名叫艾米的女孩,在意外中失去了媽媽,和從小就離開自己的爸爸來到了加拿大定居。
一開始,艾米無法接受自己的爸爸——這個一天到晚只會鼓搗植物標本、設計各種奇怪裝置的人,似乎和自己是兩個世界的人。
有一次,艾米在散步時找到了16個大雁的蛋,她把大雁的蛋抱回家去孵化,每天好好地照看著它們,一起跑、一起玩、一起睡。
然而,政府規定野雁不可以家養,艾米必須要令這些小雁放歸自然。
童心十足的父親想出了奇妙的主意幫助艾米,他動手為女兒製作了一架滑翔機,讓她帶著小雁學會飛翔,然後在遷徙季節一路護送“雁媽媽”艾米帶領小雁們飛向安大略湖。
在這個過程中,父女倆的關係不再疏離,艾米終於讀懂爸爸無言的愛,而這個“大小孩”爸爸也終於知道為人父親的責任和義務……
豆瓣評分:8.1
“生活的殘酷會讓人不知所措,於是有人終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願睜大雙眼去看清形勢,不願去想是哪些細小的因素累積在一起造成了這種局面。”
這也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作品,令人震撼無比。
電影中的女主原型莉絲·默裡,從小生活在貧民窟,父母都是癮君子,母親不僅吸毒,還精神分裂,眼睛失明。
莉絲8歲開始乞討生活,本該在享受母愛的年齡,她卻像大人一樣照顧父母。
雖然擁有一對非常不稱職的父母,但她卻至始至終都在感恩而並非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當所有的人說不可能,她卻堅定自己的信念,從不向命運低頭。
憑著頑強的自律精神,僅用兩年就學完了原本四年的課程,並以門門全優的成績進入哈佛,以心理學博士畢業。
她逃離了貧民窟,徹底改變了一生的命運,被評為“美國當代傑出年輕女性”,受到總統克林頓接見,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特為其頒發過“無所畏懼獎”……
豆瓣評分:8.6
“言語的駁斥只捍衛了一種觀點,而身體力行的教育實踐搭建了無數座世界。”
“雙減”政策的出臺,彷彿給以往的教育內卷按下了暫停鍵。
我們不得不開始思考:未來的教育應該是怎麼樣的?什麼是好的教育?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給我們答案。
巴赫曼先生是教師隊伍中平凡的一位教師,在他的課堂,沒有各種成功學論調,沒有高談闊論,也不僅僅侷限於課本知識與考試內容。
他的課堂沒有條條框框,秉持開放、尊重的原則,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輸出觀點想法,被稱作教育界的烏托邦。
“這些分數它只是暫時的,它並不是真正的你們。你們與它截然不同,分數根本無法代表你們,它只是某一瞬間的影像,記錄了像數學英語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更加重要的是,你們都是很棒的孩子和年輕人。”
豆瓣評分:9.2
“如果生活中有什麼使你感到快樂,那就去做吧,不用管別人說什麼。”
海蒂從小就失去了父母,7歲那年,姨媽把她交給了獨自一人在阿爾卑斯山上生活的爺爺。
這裡的仙境,治癒了海蒂的童年,也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然而沒過多久,姨媽卻為了一筆報酬,強行把海蒂送到城裡做富貴小姐克拉拉的伴讀。
幸運的是,最終海蒂又回到了小村莊。
見過世面的她,與村裡的孩子截然不同——大家的理想都是“牧羊”、“農民”、“鐵匠”……只有海蒂想寫故事!
這個與眾不同的理想遭到了大家的嘲笑,但克拉拉的奶奶一語道破真相:
“那是因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過更大的世界。如果生活中有什麼使你感到快樂,那就去做吧,不要管別人說什麼。”
當孩子跟別人不一樣時,請給予他們做自己的勇氣,讓他們去追隨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吧!
豆瓣評分:8.3
瑪麗的母親自殺身亡後,舅舅弗蘭克獨自撫育瑪麗。
第一天上學,瑪麗超乎常人的數學天賦就暴露了。
這時,姥姥伊芙琳出現了。
她的目的很明確,她要爭取的不是外孫女,而是一個天才少女——伊芙琳有強大的財力和資源將瑪麗培養成一個成功的數學天才。
但舅舅堅決不答應,他一直叮囑瑪麗隱藏自己的天賦,做個普通人。
原來,瑪麗的母親也是一名天才少女,因為受不了外婆伊芙琳培養天才的專橫教育,才選擇了自殺。
在伊芙琳看來,瑪麗和媽媽一樣,是肩負數學使命的,只要好好培養,就一定能獲得讓世界矚目的成功。
一場虎媽教育和羊爸教育的正面PK揭開帷幕……
讓孩子做一個天才還是一個普通人?
這其實取決於孩子自己的內心,家長們順勢而為,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本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就好。
豆瓣評分:8.7
“表面看著像是棉花糖,內裡卻堅韌剛強,但又絕不是固執己見,而是用寬廣、博大的胸襟包容著一切。”
故事發生在一個小鎮醫院,一位剛離婚的護士,惡意地把兩個剛出生的男嬰,交換了位置。兩個家庭六年後才發現,孩子竟然不是自己親生的。
前者的一家之主是野野宮良多,建築公司高管,事業有成,希望把兒子培養成和自己一樣上進的人,但幾乎很少拉下身段和孩子玩耍。
後者是齋木雄大,沒有上進心,卻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孩子。
當兩個家庭決定把孩子交換回來時,富爸爸對自己的教育極其自信,卻發現親生兒子拼了命地想回去以前的家。
血緣羈絆和日久生情、金錢本位和親子時間,孩子會如何取捨?
到底該怎樣做父親?在和兩個孩子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事業有成的野野宮良多才明白:良好的親子溝通,應該從放下身段開始。
豆瓣評分:8.9
“我們身邊有很多特殊的人在改變著這個世界,正是因為他們對世界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的想法很獨特,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他們是少數派,一旦他們展現出自己的才華,世人都為之嘆息。”
八歲的小男孩伊夏,他的世界充滿了別人並不以為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
然而,學習是他最大的敵人,他不會認字也不會寫字,基本的事情都不會做,當他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能掌控的範圍後,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接受教導”。
在新學校,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克突如其來,他的教學方式很是鬼馬精怪,同時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
當尼克幫助伊夏找出癥結所在——閱讀障礙症,同時也發現了他獨具的天賦——異乎尋常的繪畫才能。終於尼克用時間、耐心和關懷,讓伊夏找回了自信心和快樂。
豆瓣評分:8.2
“把淚水看成流星,把擁擠當作溫馨,把蒼白看成水晶,生活需要一點小聰明。”
身為女性,是否要為了家庭而放棄自我,又或者為了實現夢想犧牲家庭?
我們或許可以在《來自俄亥俄的獲獎者》,這部由真人故事改編的電影中,找到答案。
女主角伊芙琳·瑞安,是一名受過教育的女性,結婚前她在雜誌社做專欄作家。
婚後,伊芙琳生育了10個孩子,成為全職主婦。
伊芙琳的生活被做不完的家務,哄不完的孩子包圍,她的丈夫還是一個盡添亂的巨嬰。
伊芙琳用她獨特方法,把這一手爛牌打出了溫馨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