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遇到對孩子歇斯底里他卻無動於衷?
你是否經常要求孩子收拾書包早點上學,他卻總是拖拖拉拉半天出不了門?
作為家長的我們總是期望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成長,可卻總是事與願違?哪怕是一件在我們看來正確的小事,他們都不會遵從。其實這並不是天下大部分孩子小時候不聽話,而是我們並沒有運用好承諾和一致的心理學原理。
足球作為第一大運動,也吸引了大批球迷購買足彩,世界盃期間尤甚。兩位德國心理學家完成了一項研究揭示了足球場上人們奇妙的心理:一旦下注,他們對自己所買的球隊獲勝的資訊立刻大增。當然,這些球隊的實際贏率沒有任何變化,球隊還是原來的球隊,隊員也不可能在觀眾買他以後,技術上瞬間提升。只不過,在下注者的腦袋裡,一買下彩票,這支球隊獲勝的可能性就頓時變大。
乍看起來這一現象雖說有點令人費解,但賭客們的態度戲劇性轉變,跟一種常見的社會心理相關: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同時也顯得言行一致)的願望。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會一次次地欺騙自己,以便在做出選擇之後,堅信自己做得沒錯。
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喬納森費裡德曼做過一個關於引導孩子行為的有趣實驗。他找來一群小學生分成兩組,並給男孩們看了5種事先準備好的玩具。面對a組男孩,他警告說:“玩機器人是不對的,要是你玩了它我會很生氣,到時候你們恐怕會受到懲罰。”面對b組孩子,稍作調整地告訴他們:“玩機器人是不對的,我相信你們都是誠實懂事的孩子,所以這些玩具都給你們免費玩吧。”區別在於b組孩子費裡德曼並未警告和加以額外威脅。工作人員在旁邊觀察期間,22個男孩裡兩組都只有1個孩子碰了機器人,效果很理想。
當然費裡德曼早就猜到這一點。他真正感興趣的是,當威脅不在以後,這些孩子是否還能做到如此“聽話”。於是,6周以後,費裡德曼找來這批男孩回來,這次他並未在一旁監督,也未有說明任何威脅,而是默默地離開。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a組男孩18個都選擇了機器人,6周前非常管用的威脅這下完全失效。而b組只有4個男孩碰了機器人玩具。
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威脅並不能對孩子們產生長遠的行為影響,b組男孩之所以6周後仍然不玩機器人。是因為一開始他們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他們打心裡認為是自己不想那麼做,接受了費裡德曼的免費玩具,就應該做誠實的好孩子。
咱們要教育孩子的成年人,可以從費裡德曼的這項實驗裡吸收借鑑一些心得。
比如我們遇到孩子撒謊時,大部分家長會說:“撒謊是不對的,下次再這麼做,小心我打你嘴巴子……”,雖然一段時間確實湊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想到更好的理由,同樣會因為怕捱打僥倖心理再次對父母撒謊。這也關聯到之前所講過的,人天生就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反應。正確的做法是你得找一個合適的理由,讓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許下的承諾,就會發自內心的誠實。找理由對家長們來說有點棘手,理由要是過於“強大”,又會讓孩子們覺得是為它去遵從的,而不是自覺行為。
且每個孩子對於理由的大小感受標準不一,這就需要你對自己孩子在一次次嘗試中不斷了解,調整策略。比如有的孩子你可以略帶請求地說:“寶貝兒啊,說謊不好,爸媽會不開心。”,但有的孩子不會在乎父母感受,就不管用了。建議可以瞭解孩子在乎的事物去找理由,如果孩子喜歡奧特曼,就可以說:“說謊不好,你看奧特曼從來不對人類撒謊,打怪獸維護正義,所以人人都特別喜歡他,你想被大家喜歡,以後也別撒謊啦。”我相信明智的家長肯定會覺得後者更好,不帶威脅的讓孩子開心地接受並遵從。
曾經有個朋友為孩子的分房而苦惱,孩子怎麼也不願意自己睡,就算買了他喜歡的玩具可能一兩天後又不自覺爬到父母床上。於是朋友有天坐下來好好和孩子談心,瞭解他為什麼不想自己睡。孩子終於誠實說道:“因為我覺得我的床不夠酷,看起來不好看。”
這位朋友果斷帶上孩子去商城,並且給導購遞了一個眼色。導購對朋友孩子說:“這位小顧客,你喜歡什麼樣的床呀,自己挑。”朋友在一旁默不作聲,孩子看了一圈選了一張心儀的床,上面有他喜歡的蜘蛛俠圖案。朋友這時就對孩子說,那就這張吧,但是你要答應我,床是你自己選的,以後你也和爸爸媽媽一樣,像大人那樣勇敢地獨立睡覺。孩子興高采烈地說:“我當然會像蜘蛛俠那樣勇敢,以後有它陪著我什麼都不怕。”
後來果然他家孩子再也沒有鬧著跟父母睡。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孩子自己做出的承諾就會自覺地尊從,不再有牴觸心理。同時我們也能發現其中的邏輯:找到孩子在乎的興趣點-將其作為理由連線到對孩子有益的事情-孩子自己做出選擇承諾,相信並執行。
同時我們也不要陷入將獎勵等同於為孩子找到完美理由的誤區。社會科學家已經確定一點:只有當我們認為外界不存在強大的壓力時,我們才會為自己的行為發自內心地負起責任。優厚的獎品也屬於外部壓力,它可以讓孩子執行某一行動,但是不足以讓他自覺地對此行動負責。我同樣也遭受過這等苦惱,曾經給孩子獎勵他喜歡的玩具,可也發現,下次要他做一件他就會要更大更多的玩具才會樂意執行。
這些認識對教育孩子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表明,對於我們希望孩子真心相信的事情,絕不能靠“賄賂”或威脅讓他們去做,這隻會讓我們的孩子暫時的順從我們的願望。而是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做自己生活和學習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