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霸凌事件的增加和越來越嚴重的後果(例如自殺和未成年人殺人犯罪),更多的家長開始注意到霸凌,這種行為是由什麼引起的,又為什麼會持續發生。
霸凌明顯不同於逗趣。逗趣是人們對讓他們有好感的人做的,其出發點是有趣和積極的。熟人之間的愚人節惡作劇更能產生娛樂的效果。但其他惡作劇,例如在社交網路上發表對他人不利的和虛假資訊,就屬於霸凌,因為這樣的資訊是出於討厭、無法忍受或輕蔑的心態,出發點已經變成要對他人造成傷害。
情商的應用可以幫助人們理解霸凌的參與者,包括霸凌的實施者、受害者和旁觀者。用情商語言分析,霸凌的實施者有很大可能是自我認知維度較低(較低的自我接受導致不接受他人)、情緒自我察覺較低(缺乏對霸凌行為原因的認識)、同理心較低(不能站在受害者的角度)、社會責任較低(合作能力低下,更傾向於在考慮他人之前考慮自己)以及衝動控制能力較低(無法抵抗衝動)。受害者,用情商語言分析,可能缺乏自我認識(這一點在他人看來是自信心不足)、缺乏情緒的自我表達和對霸凌說“不”的決斷力。受害者往往因為過於獨立,不能把自己被霸凌的事告訴能幫助他的成年人,而他們自己又不具備處理霸凌問題的能力。那麼只是站在旁邊觀看,甚至對霸凌行為感到好笑的旁觀者,他們的情商能力如何呢?他們缺乏足夠的決斷性去制止霸凌行為,也缺乏一定程度的同理心去幫助受害者。獨立性的缺乏讓旁觀者無法挺身而出解決矛盾。相反,他們屈服於同齡人壓力而變成沉默的旁觀者。
旁觀者不會想到霸凌行為在“團隊”中的影響,只是關注到保護自己當下不受到霸凌(這一點確實是現實判斷能力的體現),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也缺乏相應的社會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霸凌行為從小學就開始了。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出想轉校、對上學表現出焦慮、抗拒搭校車回家或者說不清原因但拒絕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那麼,所有這些你需要注意的都可能說明他正在受到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