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馮叔,我讀您的書,看到一句話,「很多痛苦,都源自介意自己的角色以及周圍人的評價」。那麼,又該怎麼擺脫這個困擾呢?
馮叔:人在生活當中要扮演的角色非常多,有一些痛苦跟角色有直接關係。
比如說,你大學畢業,剛進入職場時,別人老說你是小白,什麼都不懂,不那麼尊重你。但是,你大膽跟人提意見,又會有人覺得你不知天高地厚。
再比如,等你老了,六十歲了,你稍微一多說,又會有人說你好為人師。
如果你對此很在意,就可能會因此而感到不舒服。這就是角色,以及周遭人的評價,帶給你的痛苦。
1995 年的時候,我左腳的小腿腫了一塊,非常疼。去醫院拍片子,做檢查,醫生認為極有可能是癌症,治療的辦法是把小腿鋸了。在之後的治療中,醫生們發現,最初的判斷可能是誤診,那個腫塊不是癌症,而是炎症。當炎症治了一段時間,我的腿就好了。
假如當年沒有及時發現誤診,把我的腿鋸了,從那以後我就只有一條腿了,那麼,「殘疾人」這個角色,肯定會讓我內心裡有點自卑,擔心遭受打擊。
角色帶給人一個活動邊界和姿態。一個角色就有一個邊界,一個姿態。
有人說中年人要戒貪。為什麼這麼說?就是中年人年富力強,容易突破角色帶給自己的活動邊界和姿態。如果在這個時候角色演得過了,膨脹了,覺得自己位高權重,什麼都想要,就容易判斷錯誤,導致最後失敗。
人在生活中,總是有一個角色要扮演。而這個角色帶給你的快樂、不快樂,很大程度在於別人怎麼評價你演的這個角色。
我看到一個故事。一個女生要結婚了,她不想要彩禮,但是她父母非得要,說,「我們家閨女啥都不要,這麼簡單就跟人走了。那別人怎麼看我們啊?」於是發生了衝突。
這個女生的痛苦來源於,她必須收彩禮的這個角色還沒演,她父母已經規定了。她父母規定的這個角色是要演給別人看的,當然也是他們需要的。
當然,角色和別人對你的期待還是個互動關係,有時候會傷害你,有時候也鼓勵你。
舉個例子,人過六十,一說話,別人就說你好為人師,那就說明你這個角色和別人的期待是不一致的。別人期待的是你慈眉善目,迷迷糊糊地啥也不說,可是你老說話,這就是不一致。
但是,有一點很有意思,你六七十了,人家期待你弱不禁風,一步三晃,可是你還特別健壯,還在外面折騰,這時候,別人也可能說,「這老爺子還不錯。」
這就是生活,你要足夠強大才行。
在我們中國文化裡,很多人活在別人的眼裡,不活在自己的心裡。於是,人情、面子、口水就特別重要,經常會有人說,「人家會怎麼看咱們啊」。
問題是,人家怎麼看,重要嗎?你自己有沒有演好最重要。你演不好,別人都說你好,也還是不好。
我記得,我剛工作的時候,也經常碰到這種事,老是有人說,「這事兒別人怎麼看啊。」後來我發現,「別人」是抽象的,我也不認識他們,我天天都為了他們高興忙活,等我沒錢了,他們不給錢,也不給我工作。我幹嘛要去巴結他們?
所以,我做生意以後,就堅定做好自己。而且我發現,等你做好了自己,你也就成了「別人」。當然,我說別人,別人信不信無所謂,至少,我不受別人左右。也就是說,想擺脫束縛的辦法還是要相信自己,做好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這樣的話,別人對你這個角色的影響就小了。
有時候看到網上一些人很奇怪,經常跟粉絲吵架,那就是不強大。粉絲他也不認識。中國那麼多人,挨人罵不是很正常的嗎?罵就罵唄。你不是為他而活的,你是為你相信的東西而活的。如果你不相信他,為何要受他影響呢?
比如說,和尚,他相信他自己的那一套,就不受外界影響,也不生氣。
我曾經看到個故事:有一個村裡的寡婦偷人生了一個孩子,她很害怕,怕人議論,就把孩子放到了寺廟門口。廟裡的和尚把孩子撫養長大。很多年以後,這個寡婦準備把孩子領走。她感謝和尚為了撫養孩子,多年來承擔著罵名——大家都罵這個和尚,身為出家人竟然有了孩子。
結果和尚卻說:「你不用感謝我,我沒有任何損失,因為我一出家就已經斷了是非,他們說是什麼都跟我無關。我還要感謝你,給了我一次考驗的機會。」
所以,我看到網上很多人跟粉絲你一句我一句,罵來罵去,我覺得這就是他沒有放下角色,還不夠強大。
強大的話,不僅不為捱罵痛苦,還會讓罵人的痛苦。怎麼讓罵人的痛苦?他罵你,一點效果沒有,他就會痛苦。你也不生氣,也不會搭理他,不表示任何意見,蔑視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內心沒有任何波瀾,這才叫強大。
圖片來自網路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