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全球最大的水產養殖市場,根據智研諮詢資料,2019年中國水產品市場成交額達4258.2億元,較2018年增加了520.2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3.9%,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水產品市場的集中度在逐步提升。
水產養殖業週期長、產業鏈長,涉及育苗、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零售等環節,同時與勞動力供給、農業政策密切關聯。我國地大物博,水產養殖從地域來說也很分散,長期以來,裝置落後,只能靠養殖戶的經驗判斷“投了多少苗,現在有多少魚,需要喂多少飼料”。
36氪瞭解到一家位於廣州做智慧漁業的創業公司,優魚(廣州)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魚”),在其基於大資料的水產全產業鏈解決方案中,已經穩定可靠的實現了集資訊互聯、視覺化監測、智慧管控、全產業鏈服務於一體。產品涵蓋水質監測、自動化控制、自動投餵及水處理系統,平臺提供ERP記賬系統、生產管理到交易商城、供應鏈金融、全程保險等。
據優魚CEO林錦江介紹,團隊早期從集裝箱工廠化養殖專案開始搭建資訊化管理平臺,並重新認識了水產養殖行業。對於這個行業的現狀,林錦江給出了通俗的解釋:網際網路大廠為什麼會養豬,而不養魚?因為感測器,在岸上能用兩三年,在水裡面可能一兩個月就掛了,而且完全找不出原因。水裡面養了多少魚不能數,只能靠老養殖戶的經驗判斷,價值無法量化,所以金融不敢進,保險也不敢進,產業就無法形成規模。
優魚在2017年研發出U魚1.0版,其核心是視覺化水質監測系統,透過資料直觀反映出水質、溶解氧、pH值、溫度等。之後隨著天使輪融資的注入,優魚一方面在硬體方面迭代升級,提高物聯網裝置在水下執行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在2020年,U魚推出了U魚APP2.0,不僅能記錄養殖情況、計算成本和利潤,還可以追溯產品來源。更重要的是,U魚APP能與U魚水質監測、智慧控制器、投料機等智慧化裝置進行一體化聯動。
其業務流程是,透過U魚的智慧硬體裝置監測魚塘,產生資料,資料上傳到U魚平臺,養殖戶再透過終端裝置接收經過處理、簡單明瞭的資訊,進而實時瞭解魚塘情況、合理調控和設定各物聯裝置的數值,實現智慧化養殖。
林錦江向36氪表示:U魚平臺的開發到現在已經換了三次架構,現在所採用的微服務架構,是為了未來做開放服務,相當於在做一個水產養殖的“安卓”系統,每個U魚使用者都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在U魚平臺搭建自己的UI,做自己的業務流程。
優魚也在探索將服務延伸至終端消費者,以“吃安心”為例,透過U魚App二維碼,消費者能追溯到產品的來源。在傳統的模式中,農產品流通鏈條長,不易獲知產品的產地資訊和流通訊息,現在,透過一物一碼的方式可以建立溯源體系,幫助提升農產品流通系統的透明度,增加消費者信任度,有助於打造農產品品牌,提升優質農產品的附加值。
目前優魚的商業模式中,營收分為如下幾大部分:1)近年來政府加大在對農業領域的投入,由此所產生的大型專案定製管理平臺費用;2)專案實施以及水產物聯網裝置銷售;3)平臺使用者服務費及物聯網費用的收取;4)商城交易服務費。
優魚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的公司,U魚平臺的主控裝置都是自主設計開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透過將農機應用於網際網路、大資料結合,使平臺的邊際成本逐漸下降,預計未來使用成本會大幅走低,所以價格也是U魚相比同業的一大優勢。
近年來國家加強對農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如《關於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指導意見》和《關於調整和完善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相關政策的通知》等。2020年“十四五”會議中講到,我國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激發農村市場的增長潛力。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擴大內需“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各主要部委的政策,均向農村傾斜。
據林錦江介紹: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2021年上半年1~6月份,優魚的業績已經是2020年的一倍,2020年又是2019年的一倍。2021年全年的營收預計將達3000-5000萬,下一年度疊加商城交易,預計可達億元。
優魚在獲客方面現階段一方面注重標杆型客戶,承接和實施的各地政府性質的超大、大中型智慧漁業專案,現已達10+個,在行業內處於先行位置;另一方面透過行來展會,各地農業廳技術推廣站,媒體的宣傳報導及養殖戶的口口相傳直接觸達終端使用者,目前服務於3000多個養殖場,10000多個使用者。
到今年為止,U魚成功申請了近30個軟體著作權、六個產品的專利,並且跟包括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在內的高校對接和達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的戰略聯盟。U魚的技術研發團隊佔到員工總數的60%。
據悉,優魚希望在2022年度引入A輪資本,以快速覆蓋市場,樹立智慧漁業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