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資料、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正在不斷邁入資訊時代。在此背景下,依託網際網路、虛擬現實等資訊科技,一個虛擬世界不斷髮展壯大。與此同時,人類在虛擬世界中的實踐活動(以下簡稱“虛擬實踐”)也逐漸成為人類實踐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虛擬實踐在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新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其中,現實的人在虛擬世界中主體性的消解,是較為突出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面臨“虛實矛盾”挑戰
在網際網路和移動終端的助推下,虛擬實踐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人們可以在現實實踐與虛擬實踐之間自由切換,實現了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的來回穿梭。這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發展的同時,也讓某些“虛實矛盾”不斷湧現。
1.過度依賴。在現實的人融入虛擬實踐的過程中,一些人出現了過度依賴虛擬實踐的問題,且隨著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越發凸顯。虛擬實踐因其自由互動性、身心沉浸性、現實超越性等特性,容易讓人沉淪其中。很多虛擬實踐的設計者會想方設法地把人留在虛擬世界中,讓人不知不覺沉淪其中而不能自拔。在虛擬實踐中,不少人能夠獲得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比擬的放鬆與精神慰藉。一些人在現實世界中難以獲得足夠的成就感,但在虛擬實踐中卻更容易獲得自我實現,從而不自覺地偏向虛擬實踐。現實的人對虛擬實踐的過度依賴,會導致對真實世界缺乏客觀認識,價值觀也會發生變化甚至異化,容易引發精神空虛、心理疾病甚至網路犯罪等問題。
2.自由受限。在虛擬實踐中,人們可以瞭解甚至體驗不同工作與生活,獲得更多自由度。然而,虛擬世界的主體自由往往是受限制甚至是異化的。一方面,在進入虛擬世界後,一些人認為可以“肆意妄為”。這種極端自我的狀態容易使人陷入“虛擬世界絕對自由”的幻象中,甚至可能把這類認識延伸到現實世界,影響現實的人的行為。另一方面,虛擬實踐中存在個人隱私等資訊容易被竊取和販賣的安全隱患,而且這種限制或侵犯行為往往較為隱蔽。虛擬實踐中的人幾乎被“全景敞視”,自由被極度壓縮。所以,在虛擬實踐中,人的主體自由是被限制的。
3.技術異化。經過幾次技術革命,技術把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也引發了人的異化。現代技術自誕生起,就已成為人類異化的力量。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人逐漸成為虛擬世界中的一個個節點,在“人—機共生”的關係中,現實的人可能會異化為虛擬實踐的一個“物”。當現實的人融入虛擬世界、成為虛擬世界的一部分時,便會面臨失去主體性的危險。特別是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人被“物化”的趨勢越發明顯。現實的人逐漸演變為虛擬的人,並以此形式存活於虛擬世界中,成為某些數字化的客體。虛擬的人被賦予全新的虛擬屬性,變成了作為虛擬世界關係網中一個節點的“物”。當人沉迷於虛擬實踐時,這種“物”甚至可能成為一種自我認同。當人逐漸成為“物”時,虛擬實踐中現實的人的主體性就會被不知不覺地消解。
4.創新弱化。虛擬實踐在強化人的主體創新的同時,也存在弱化主體創新效能力的負面效應。虛擬實踐是設計者依據一定的規則設計出來的。人們在開展虛擬實踐時,只有符合設計者預設的條件才能推進實踐活動。這與現實實踐存在較大差異。現實實踐的推動條件並不是單一固定的,而是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存在多種可能性。虛擬實踐雖然能夠模擬現實世界,但其觸發實踐的條件通常較為簡單,不利於創新。虛擬實踐在其設計過程中就存在有限性與可預知性,從而制約了“未知探索”的無限性與不可預測性,存在創新弱化的風險。
推動“虛實共生”發展
“虛實共生”指虛擬與現實的實踐不再互相排斥,而是構建互相滲透、和諧共生的關係,共同促進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虛實共生”可以為虛擬實踐帶來的“虛實矛盾”提供解決的契機。
1.理性對待虛擬實踐。為應對現實的人對虛擬實踐過度依賴的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維度考慮。首先,客觀理性看待虛擬實踐。一些人對虛擬實踐過度依賴,是因為沒有正確認識與理解虛實世界,錯誤地把虛擬世界看作生活的大部分。不管虛擬實踐如何發展,我們都要把握人類認識的本質和規律,重視現實的實踐,不能顛倒主客體的關係。其次,劃清虛擬實踐與現實實踐的界線。虛擬實踐可以給人以更多的體驗感、自由度、成就感等,但其並不能代替現實實踐。所有的虛擬實踐都要回歸現實世界才能真實化,才能夠真正滿足人全面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要對虛擬世界具有清醒的認識,避免沉溺其中,保持現實的人在虛擬實踐中的主體性。
2.維護虛擬實踐自由。現實世界中的自由是相對的,虛擬世界中的自由同樣也是相對的。為更好避免現實的人的主體自由在虛擬實踐中被隱性限制,需要進行多方面提升。我們需要正確理解“自由的自覺”,這是對人的根本認識。在虛擬世界,現實的人同樣需要對虛擬自由進行正確的認識。一方面,要堅持個人的自律。虛擬實踐中確實給予了人更多的主體自由,但不能因為缺少現實世界的約束就“肆意妄為”。現實的人需要遵守虛擬世界的道德要求,因為究其本質而言,虛擬的人同樣是現實的人的延伸,不會因為個人資訊被遮蔽就可以完全脫離現實世界。現實的人在虛擬世界也應自律,注意自身形象,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另一方面,強化虛擬實踐中的他律,主要是在法律法規方面。當前,很多國家都出臺了相關網路法律和行為規範,以維護虛擬世界的秩序。我們要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網路法律意識,在虛擬實踐過程中主動接受他律。此外,各個網路平臺應加強對網路系統的建設,提高安全係數,抵制駭客入侵,以免出現個人資訊被盜取的情況。並且,有關監管部門也要加大網路違法整治力度,維護網路安全和公平。這樣,我們才能構建一個公平自由的虛擬世界,保證現實的人在虛擬世界的自由。
3.正視技術異化現象。面對虛擬實踐的技術異化現象,我們需要辯證看待虛擬實踐,正確認識和對待有關技術。人們應消除對技術的盲目膜拜,認清技術本身只是人類實踐活動的一個工具。虛擬實踐是人類實踐的一部分,虛擬世界中的人還是要回歸現實。並且,虛擬實踐的真實體驗只有迴歸現實才能真正實現。現實的人處在虛擬實踐中時,應識別出虛擬實踐存在的潛在風險,保持虛擬實踐與現實實踐之間的張力,理性看待虛擬實踐。在虛擬世界中,人要保證對技術的主導權,維持現實的人的主體性,有效控制技術帶來的種種弊端,從而實現“詩意地棲居”。
4.交替強化虛擬實踐與現實實踐。虛擬實踐是現代技術的結晶,擁有一些超越現實實踐的特點。其中,創新性是很多人較為關心的一點。虛擬實踐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予現實的人更多刺激與體檢,進而更加全面地培養人的創新性。人類的創新往往源於模仿,而創新的基本知識也需要前期積累,先有模仿與學習,再有創新與突破。虛擬實踐能夠提供較為完善的模仿與學習空間,可以讓人們以較低成本和較為真實的體驗獲得創新知識的積累。不過,其中也有實踐活動觸發條件較為單純、有限的制約。為超越虛擬實踐對創新性的限制,現實的人還需要在虛擬實踐中保持創造型人格,不為虛擬實踐所限。人在虛擬實踐獲得相關知識後,通常還需要到現實世界中進行二次檢查,把虛擬實踐與現實實踐進行融合,以提升對知識更為全面的理解。虛擬實踐為設計者所設計,只要有設計者就會有邊界與限制。為超越此限制,探索型虛擬實踐需要包容更多未知因素,以此促進創新。同時,對於探索型虛擬實踐,需要虛擬和現實兩方面的相互強化。在虛擬實踐獲得一定結果後,需要回歸現實實踐中檢驗,再根據現實實踐檢驗後產生的結果,重新設定條件,再一次在虛擬實踐中模擬。二者互相檢驗,共同創新。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應是一種“虛實結合,螺旋上升”的過程,互相補充與促進。
當前,虛擬實踐已成為人類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享受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積極消除其負面影響。在虛擬實踐中,現實的人應堅持自身的主體性,使虛擬實踐更好地助推人類的發展。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當代量子詮釋學研究”(19ZDA038)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黎傑松 吳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