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洋松果(第116篇)
閱 / 總計1900字(閱讀4分鐘)
有句話你也許很熟悉: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這句話來自傑克·凱魯亞克的書《達摩流浪者》,他也被稱為美國“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9月份讀了他的代表作《在路上》。看這本書的緣由是一個自駕旅行博主的推薦:他們瘋狂的生活、瘋狂的說話、瘋狂的被拯救,一本書讓無數揹包客踏上了漫遊之路。
一直以來,荒野對我有著很強的吸引力。這本出版於1957年由真實的經歷寫出來的書,在上個世紀80年代傳到中國,影響了一大批揹包客踏上了自己的路。遇到了,自然要讀一讀。
除了推薦書本身,也想談談其他的內容。
新疆回來之後
今年7月份從新疆回來之後,一下子從細膩的高山草原,廣闊的戈壁灘,蜿蜒險峻的盤山公路,幽靜神秘的峽谷,壁立高聳的雪山,忽高忽低變幻莫測的天氣,熱情洋溢的少數民族風情,切換到城市蝸居模式,有點不適應。
晚上睡覺的時候做過許多次同樣的夢,夢到自己在山間睡著了,醒來之後發現四周一片靜謐。彷彿聞到了草地和牛羊的混合味道,手臂也感受到微冷的風。隨著視線逐漸清晰,發現遠處有燈光在順著山路緩緩靠近,又好像沒有靠近,恍惚了很久,才意識到自己在床上。
相比一直追逐地奔跑在路上,自駕自此不再那麼陌生,也埋下了一顆火種。和傑克·凱魯亞克在書中所寫一般,每次一到達目的地,就熱切期待著下一次出發。
對我來說,下一次的體驗突破,也許是繼續長距離自駕,也許是超越極限的長跑,也許是一次暴走般的徒步。
在路上這本書
花了2天時間看完《在路上》,一遍看下來,他們說的話,做的事,聽的音樂喝的酒,好像都不那麼重要。反而這種瘋狂、迷亂、放縱和肆意燃燒的生活,給人一種持續沉浸的迷醉感。
看著薩爾和迪安多次穿越美國東西部,甚至到了墨西哥,從不疲憊,肆意的任由內心的那團火燃燒。他們不斷出發,奔波在路上,從東到西,從西到東,穿越了一個個城市,一片片無人區。
在這樣的旅程中,相比身邊的人經歷的事,目的地變得不那麼重要。任由汽車的轟鳴聲和不斷奔走的腳步穿越情緒、思想、迷茫和不安,直到把身體中的燃料消耗完,才能暫時停下來。
或許我們很多人內心都曾有一種像他們一樣燃燒的衝動,不過被文化、社會、工作、家庭不斷影響,當進入了新的穩定的生活,這種衝動很快被壓制或消解掉了。
“ 我們要去洛杉磯!”他們大嚷道。“到了那兒要幹嗎?” “幹嗎?我們也不知道。誰在乎啊?”
看到他們不斷迷茫、奔跑、收穫、平靜,然後接著迷茫。我也好像找到了打通這些擁堵通道的方法,很多的慾望和衝動,在一種莫名力量的指引下。可以在身體和心理內部更加自由地流動,從驚濤駭浪逐步恢復平靜。
這種力量有時在平靜時可以獲得,更多的時候,需要走出去,行動起來。
書之外
近幾年看過很多荒野相關的電影和書籍,比如《涉足荒野》(同名書籍《走出荒野》)、《荒野生存》、《瓦爾登湖》,更不用提貝爺的《荒野求生》節目,跑步之類的書籍等等。也曾有過多次去山間和森林裡徒步的經歷。
這兩天又把《荒野生存》重新翻出來,在電影接近結尾的時候,Cheryl在童話般靜謐,綠意盎然的森林中,遇到了天使般的小男孩,一首天籟般的《Red River Valley》,幫助她接納和救贖了自己。也第一次,在PCT的路上哭了出來。
同名書籍《走出荒野》中道出了這次1600公里徒步旅行的初衷,因為是根據作者Cheryl身體力行的真實事件撰寫,文字也格外有力量。
幾年之後,當我的生活被悲傷搞成一團亂麻時,我又憶起了當時在胸中發芽的東西。是它讓我相信,這次跨越太平洋屋脊步道的徒步旅行,會讓我尋回原本的自己。
可以是長距離徒步,可以是跑步,可以是騎行,也可以開著車,坐著火車。有各自方便的地方,也有各自不同的體驗。帶著可能是混亂的生活中,發現的唯一一棵稻草,沒有目的的上路。
在現實中找不到的答案,處理不了的自我迷失。走到荒野中去,一步步丈量,一點點挖掘身體的潛能,隨之而來的是可以抽絲剝繭般聽到內心深處的聲音。
也許在打算放棄的前一秒,在某個普通的石頭陰涼處,在大美的風景裡面,在某個陌生人的善意中,在到達終點的那一刻。經歷過身體和精神雙重的折騰和打磨之後,找到了自己前行的目的和答案。
因為一直以來,我們被教導要有目標,要有方法和行動計劃,但能被規劃和計劃的,其實大都是我們已知的。
未知的,需要我們用未知的方式去探索。也許甚至不需要真的上路,心中有目標,有信念,從每天堅持做的事裡面,也能不斷到達遠方。
用在路上,去穿越所有的迷茫和困惑、慌亂和恐懼。把想說的話說出來,而不是為了什麼而說的話說出來,更有意義。
正像痛仰樂隊在歌詞中唱到的:
不要讓疑問留停在心間
讓我歡樂一點
讓我歡樂一點
不要讓疑問留停在心間
再見傑克
再見我的凱魯亞克
……
《走出荒野》Cheryl最後一句話:也許,一切順其自然,才算最瘋狂的事情吧。
在路上,讓腳步穿越所有的迷茫和不安。也願我們能夠,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作者:洋松果,90後,《成事法則》作者。關注網際網路圈有趣的職場人和職場事,專注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的成事法則、有價值乾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