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春
書藝評判難,書藝創作更難。
當今時代,經常瀏覽網路,作為書法愛好者,會不時看到一些所謂的評論家談論這個作品不行,那也不好,這個是印刷體,那個沒靈氣,難道他們都是書壇大咖或者評論家嗎?你可以留一點口德嗎?人家網上曬字,有的是玩自嗨,有的是記錄學習經歷,有的是想宣傳自我,有的是想找伯樂,你知道人家的需求嗎?
我憑一時熱情參加過十多次硬筆書法比賽,得了一些安慰獎,成績不理想很正常,我本身沒練多久,也不是什麼專業人士,普通愛好者而已。我對評委水平期待值太高,不理解評審與書寫其實是不同的,其實書寫水平高,不代表評審水平高,評審水平高,也不代表書法造詣高。我發現有些評委自己參賽的成績也不咋地,甚至不參賽,評審簽名字跡也難看,但他們可以評判出作品的質量,總認為人家是不是眼高手低,其實好多是年紀大歇筆了,也有一些評委真的是書法評價理論家,所以不必要求他們一定有個高水平作品。雖然稍微有點書法修養的人,即便可能寫不出精緻的作品,也可以對作品大致評出個三六九等來,但真要達到對高水平作品的評價,還是需要這些專業評委們。既然學書者都有一定審美能力,大家學書就應該多學別人長處,大家評判也多以鼓勵為主,委婉地提出批評,不必弄得面紅耳赤,除非人家找上門來懇請斧正,拜你為師。
評判看起來容易,其實也難,同一個人在各種比賽中被評的差異也很大,有的書家在某項比賽獲最高獎,在某些賽事甚至入不了圍。難道是兩幅作品質量真就相差很大嗎?我以為有以下可能:一是評委的審美偏好,二是受書家的知名度影響,三是作品有一定差異,評審時把這種差異被放大了,此外可能有(這是道聽途說)商業炒作。因此,大家參加比賽也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對評委妄加指責,他們也有規則和標準,他們也是人,有時可能有一些你不理解的情況出現,總體還是公正的,很多賽事的評審幾乎是現場直播,大家可以看到,每個賽事都有評委會,不論是初評、複評還是終評,不是一個人說了算,只要你的作品足夠優秀,一定會被發現的。
評價書法藝術難,創作真的更難,學書者尤其是參賽者也都不是隻有偶爾練練筆的,他們都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經常擠時間反覆打磨、練習才可能寫出相對好的作品,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我所知道的第十三屆中鋼書法優秀獎獲得者山西省的李正倫老師,82歲了,天天堅持創作發作品到微信群,真的令人欽佩;著名書法家閆銳敏的弟子四川瀘縣的美女老師謝華,為推廣規範字書寫,也是天天堅持規範字書寫打卡發朋友圈。
由於評判書法作品有很多標準,比如內容、字型繁簡、書寫工具、筆法、字法、章法等,要注意的很多,而且每一項都難做好,就算是書法大咖創作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稍微的疏忽,一旦分神,出現一些問題都不可彌補,這是書法創作者們經常遇到的困惑。就算是書聖王羲之,他的《蘭亭集序》也有漏字錯字現象,可見創作之難,而評判者總是以挑剔的眼光去批評和評判。因此大家都要尊重創作者,尊重書法作品,要不惜掌聲和點贊!書法愛好者往往加入了各種書法協會,也進了很多社交群,不時的發些作品與書友交流,有人要點贊,有人要評判,出於創作的艱難,我更多的是學習,也喜歡點贊,有些人就說點贊者大都是溜鬚拍馬,或者書法素養低什麼的。難道你能確定我是在拍馬,拍馬屁的應該是想得到好處的,否則不會無緣無故去拍的,你覺得我點贊得到了什麼或者我想得到什麼呢?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請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是見作品都點贊可能會有這種嫌疑,美好的事物點個贊真的就是舉手之勞。如果一個書法的社交群成天死氣沉沉,連個簡單的點贊或者評價都沒有,點贊都要被說成其他目的,恐怕這個群就會變成個死群,你會失去作為群員的意義。
創作雖難,不過我還是反感不符合大眾審美的“醜書”,畢竟我們欣賞作品還是希望有美的視覺衝擊。個別人出了名就混入書法界到處題字,你還是要有自知之名,切莫落得個貽笑大方,比如某衣哥等。如果寫醜書都成了書法家,那個個都是書法家,就沒有書法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