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的民主先驅
——為馬敘倫先生塑像
文/紀峰
雕塑家
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
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副會長
最近,我工作室的雕塑臺上新添加了三件人物雕像,一件小胸像,一件頭像,還有一件站像。這三件作品塑的都是同一個人——馬敘倫,他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的主要創始人和首任中央主席。
2018年12月,我有幸加入了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為一名光榮的民進會員。在學習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史的過程中,我被馬敘倫先生一生為爭取民主而奮鬥的大無畏精神所深深打動。馬老出身書香門第,早年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堅持抗日救亡鬥爭;抗戰勝利後,積極投入反對內戰爭取和平、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愛國民主運動,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新中國成立後,致力於推動新中國的文化教育、提升民族文化水平的偉大事業中,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長、高等教育部部長等職。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傳奇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
1953年元旦馬敘倫先生與毛主席在一起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雕塑家,我一直要求自己要有社會擔當、歷史責任,要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在為國學大師、藝術名人塑像的同時,要用手中的雕塑刀加大對紅色文化、對英雄先烈的表現,為他們樹碑立傳。因此,我決定以自己的虔敬之情,用心塑造馬老的塑像。
我收集了很多馬老的圖片、文字資料,進行梳理分析。一方面把他不同時期的照片分別影印出來,張貼在工作室牆上,每天認真觀察,仔細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徵;一方面深入閱讀他的傳記、自述等書籍,瞭解他的人生經歷、政治主張、學術思想、社會抱負......就這樣,馬老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漸鮮活起來。
馬敘倫先生與周總理在一起
人物肖像是三維立體存在的空間藝術形式,不同人物的生理結構、形態特徵、精神風貌都是不同的。塑造馬老肖像,跟我以前為韓美林、馮其庸塑像是不同的,因為他倆是我的恩師,幾乎天天見面,對他們的神態樣貌瞭然於心;與為季羨林、饒宗頤、徐邦達等人塑像也不同,那都是我面對他們當場塑造的,有具體而鮮活的參照。我沒見過馬老,手頭有的只是一些相對模糊的圖片,沒有人物實體可參照。如何準確地塑造出馬老的形態與精神來呢?
作者在馬敘倫女兒馬珮女士家中圖片資訊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聯絡到了馬老的孫女馬今女士。她熱情地為我提供了馬老的生前影片錄影和清晰的照片,還把馬老子女中形象比較接近馬老者的照片提供給我參考。她告訴我說,她的小姑媽馬珮長得最像馬老。得到這個資訊,我如獲至寶,趕緊與馬珮女士取得了聯絡。
2019年12月的一天,我如約來到了位於北京朝陽區呼家樓的馬珮女士家。開門後,一位八十餘歲的老人出現在我面前,熱情地招呼我坐下。她就是馬珮女士,是馬老最小的女兒。我說明來意,首先是要對照她做個泥塑小稿,藉以瞭解和掌握馬老形象的結構特徵;再是請她講述一下有助於體現馬老精神與情感特徵的相關故事。馬珮女士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請求。她帶我參觀了客廳牆上一些馬老的照片,並講解著每張照片的內容。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充滿了不同時代的印記。裡面很多都是讓人尊敬的人物,比如馬老與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領導人的合影。
馬珮女士介紹說,馬老家自祖上開始,家風一直很嚴。革命成功後,馬老以身作則,更是公私分明,單位配的專車從不允許家人坐,更不準家屬兒女因他的特殊身份搞特殊化。老人每天下班一回家就進書房,繼續忙公務、寫文章或者練書法,很少有時間顧及家裡的事。雖然馬老已去世五十年了,但至今家裡後代還都嚴格遵照馬老規定的家風,自己憑成績上學、靠本事找工作。馬珮女士說,她上中學、上大學都是自己依靠成績考取的,也是自己拿著戶口簿去學校報名的。
馬珮女士很健談,把她記憶中有關馬老比較深刻的事情娓娓道來。我一邊聽她回憶,一邊為她塑像。我發現,馬珮女士也是長方形的頭型,寬廣的額頭,炯炯有神的眼睛,尖尖的下頦,果然與馬老形象酷似。在輕鬆愉快的交談中,我很快為馬珮女士完成了一件小的頭像塑造。馬珮女士真誠地說,她非常想念父親,希望有機會在家裡供一尊她父親的塑像,以作紀念。我心裡決定,一定要創作出好的馬老塑像,也滿足她這個願望。
作者參照馬珮形象塑馬敘倫像小稿
從馬珮女士家回來後,我對馬老有了更深的認識,開始進一步解讀他的資料。可以說,翻開中國現代史,很多重大歷史時刻都有馬老的身影。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他在杭州組織民團活動,響應起義;1915年袁世凱稱帝,他辭去北京大學和北京醫學專科學校的兩處教職以示抗議,成為“掛冠教授”;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領導了頗有影響的“索薪運動”,宣傳反帝愛國主張;1920年他幫助陳獨秀成功脫離軍閥的抓捕;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先後拒絕敵偽華北臨時政府聘任的北大校長、汪偽政府立法院院長及上海市市長等職;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積極地投入“反內戰,爭和平,反獨裁,爭民主”的洪流中,發起成立了中國民主促進會;1946年“下關事件”中,他被國民黨特務打傷住院;1949年在北京西苑機場和其他民主黨派領導人陪同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閱兵;新政協會議上,提議以《義勇軍進行曲》暫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組織主持了國徽、國旗的設計工作,還提議10月1日為國慶節。新中國成立後,馬老被任命為第一任教育部部長。為了改造舊教育遺留下的諸多問題,他改革時弊,以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特別是他身有重病期間,仍心繫教育發展,夜以繼日,嘔心瀝血,可謂鞠躬盡瘁......
當時,我從情感和靈魂深處有一種創作衝動,於是一下子構思出了兩個不同時期的馬老形象。
第一件是新中國成立前後的馬老形象,精神飽滿,寬額短髮,通冠鼻樑,圓圓的眼鏡,唇上蓄鬚,雙唇微閉,嘴角上翹,神態慈祥和藹、滿面含笑,儒雅中透出堅定。他的神情好像在告訴人們“天快亮了”。這尊胸像突出頭部特寫,反映了人物的心理世界。
新中國成立前後的馬敘倫先生像
第二件塑像是表現馬老晚年的形象。人物面容清癯,目光炯炯,長髯飄飄,一副清氣儒雅、可敬可近的長者風範。塑像的身體部分採用大膽的處理手法,使雕像看上去更加穩固,在寓意上突出馬老追求民主的政治信仰、鬥爭意志和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
馬敘倫先生晚年像
兩件塑像出來後,我反覆地看,仍感覺創作上還是意猶未盡。經過琢磨,我深刻認識到,馬老身份上是教育家、學者、詩人、書法家,但更應是一位彰顯錚錚鐵骨的堅強民主戰士形象,原先塑造的胸像、頭像,突出的是馬老的文氣,沒有表達出他在革命戰鬥中民主戰士的一面,應該塑造他光輝的革命精神。於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構思,一個站立的全身塑像形象又在我腦海裡生成。這次可謂是成竹在胸,一氣呵成。
塑像中的馬老,目視前方,昂首挺胸,一手執杖下垂,一手背握書卷,思緒悠遠,體現他不同時期的為國家、人民鞠躬盡瘁的大無畏精神:身陷險境,“捕殺不辭,驅脅無畏”,視死如歸的不屈信念;對新中國的成立、民族的解放充滿無比的信心;獻身新中國教育事業的豪情壯志;“言行要利社會,依己之所信而行,得禍也在所不計”的可貴美德......我力圖把馬老各個時期的形象特點和精神氣質集中在這個立像之中,對人物特徵透過藝術提煉,使塑像成為馬老的精神化身與靈魂再現。
在馬老偉大精神的激勵下,我全心全意投入他的塑像創作之中。前後歷時三個月,數易其稿,終於完成了三件塑像。站在最後完成的馬老立像前,我久久凝視,鞠躬獻禮,致以無比崇高的敬意。馬老曾說“我們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結果,否則根本上就錯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奪取勝利的經驗總結,也是包括中國民主促進會在內的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的共同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作為一名民進人,既要對得起組織的信任,又要承擔起自己的社會的責任。透過三次為馬老塑像,也堅定了我作為一名中國民主促進會的會員,傳承馬老遺志,繼承民進精神,自覺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政黨制度建設,實現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使命擔當的堅強信念。
馬敘倫先生全身像
創作塑像期間,正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英勇抗擊疫情的緊張時刻。我一方面積極配合政府要求,儘量不出門,在封閉的創作室裡搞創作,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真切感受到了正如馬老所說的全國人民“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能有效應對國際國內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馬敘倫先生銅像揭幕儀式現場
END
峰,字雪崖,號冰庵,1973年生,安徽省界首市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會員,中國紅樓夢學會會員,北京曹雪芹學會會員。自1990始,師從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學習。同時師從國學大師馮其庸先生學習文史,書法等國學經典。深得二位恩師的言傳身教。三十年來,主攻雕塑人物創作,先後為中外文化藝術界和社會各界英模人物創作雕像百餘尊,代表作品有《啟功銅像》《國學泰斗季羨林銅像》《饒宗頤銅像》《馮其庸像》《徐邦達銅像》《學者詩人葉嘉瑩銅像》《國學大師姚奠中銅像》《藝術家韓美林銅像》等。出版有《紀峰雕塑札記》《紀峰雕塑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