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後,在部分義勇軍的基礎上,中共東北黨組織建立了南滿、東滿、珠河、湯原、密山、饒河、吉東等十幾支抗日遊擊隊,英勇頑強地與日寇進行鬥爭。
1933年9月至1936年1月,中共東北黨組織根據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相續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據日偽警察部門統計,僅在1934年、1935年兩年的東北抗日遊擊戰爭中,東北人民革命軍出動52545次。據當時日本報刊記載,1935年日軍傷亡人數54766人。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東北各抗日部隊統一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發展到11個軍,27000餘人,游擊區擴大到東北70多個縣,將東北抗日遊擊戰爭推向了高潮。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據日偽統計機關統計,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等。日偽軍傷亡人數,據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推算,1931—1937年殲敵103500人,1937—1945年殲敵82700人。有效牽制了日軍兵力,1937年有20萬,1940年有40萬,1941年有76萬。
東北抗日聯軍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動搖了日偽滿在東北的統治,從1937年底開始,日偽軍調集5萬餘人的總兵力包圍牡丹江下游地區的抗聯各軍,企圖一舉“聚殲”。八女投江的英雄壯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1938年1月5日,抗聯第四、五、七、八、十軍組成抗聯第二路軍,周保中任總指揮。為了跳出敵人合圍圈,4月,中共吉東省委決定抗聯第二路軍以抗聯第四軍、第五軍主力分兩路西征。5月,抗聯第四軍和抗聯第五軍一部從刁翎(今黑龍江省林口縣境內)一帶出發,途經過一些小的戰鬥,繳獲了許多糧食和戰利品,補充隊伍給養。8月,隱蔽在五常縣衝河山裡的西征部隊向五常、舒蘭方面前進,遭到敵人數次圍攻。9月下旬,僅剩百餘人的抗聯第四軍被日軍包圍,激戰中部隊失散,軍長李延平、王光宇光榮犧牲。10月上旬,抗聯第五軍一部突出重圍,決定東返牡丹江沿岸休整。
1938年10月19日傍晚,抗聯第五軍第一師師長關書範率領部隊來到柞木崗山山下烏斯渾河西岸,準備渡河去克上克密營尋找第二路軍總部。柞木崗是牡丹江與其支流烏斯渾河的分水嶺,東面隔水相望的是大小關門嘴子山,烏斯渾河在這兩座山中間,向北奔流注入牡丹江。這裡有渡河道口,水淺時,人馬都能涉過,比較僻靜,是抗聯的秘密交通線。然而,這年秋天天氣反常,秋雨連綿不斷,河水暴漲,夜間渡河已無可能,部隊只得暫且露營在柞木崗山下烏斯渾河西岸徐家屯下邊河口處的柳樹叢中。
東北秋末天氣已非常寒冷,夜間更是寒氣逼人。由於長期攀山越嶺和頻繁戰鬥,加上給養不足,戰士們的衣服早已破爛不堪了。戰士們露天宿營要捱過寒夜的唯一辦法就是生火,而火光也會把敵人引來。近日行軍一直沒有發現敵情,加之這裡又是熟悉的游擊區,關書範便答應同志們燃幾堆小火取暖。
這天深夜,在離抗聯隊伍露營七八百米遠的一個樣子溝裡,住在樣子溝裡的漢奸特務葛海祿從下屯(今叫民主村)到上屯(今叫躍進村)去找“豆腐西施”尋歡作樂。走到東山崗樑上,葛海祿望見西山樑有篝火,判定那裡有抗聯隊伍宿營,就立刻返回下屯向駐紮在樣子溝村的日軍小隊長橋木報告,橋木馬上向駐紮在刁翎的熊谷大佐打電話報告。日寇立即拼湊日偽軍近千人,在熊谷率領下,連夜潛伏在抗聯隊伍宿營地的東南。搞不清抗聯隊伍的底細,日偽軍一時不敢輕舉妄動,只等天亮看清情況發起攻擊。
10月20日黎明,抗聯五軍一師和婦女團的隊伍整裝待發,關書範師長命參謀金石峰下河探路。快回根據地了,婦女團八位女戰士想清洗整理一下,也一大早來到河邊。金石峰渡河探路,當他快游到東岸的時候,敵人發現了他,便立即開槍。聽到槍聲,抗聯百餘人在關書範帶領下,邊打邊向西邊柞木崗山密林撤退。就這樣,八名女戰士被隔在烏斯渾河西岸。
婦女團指導員冷雲(1915—1938年)立即將女戰士組成三個戰鬥小組,隱蔽在河岸柳樹叢後面。這時敵人並沒有發現她們。冷雲見敵人緊緊咬住抗聯大隊不放,情況非常危急,立即命令:“同志們,快!向敵人開火,把敵人引過來,掩護大隊突圍。”
女戰士們立即向敵人開槍射擊,敵人不知所措,部署被打亂了,便分散兵力對付背後的抗聯戰士。抗聯大隊趁機迅速撤離突圍。敵人本來正在追擊抗聯大隊,卻被冷雲她們牽制,便決定集中兵力對付冷雲她們。
敵人不清楚從背後襲擊他們的抗聯隊伍有多少人,不敢貿然往前衝,就用迫擊炮輪番朝河邊轟炸和用槍射擊。女戰士們毫不怯懦,沉著地射擊撲上來的敵人,手榴彈不斷在敵群裡開花。
抗聯大隊發現婦女團戰士被敵人包圍,立刻派曲成山團長率隊折回接應冷雲她們。然而,日偽軍已搶佔了各險要處和制高點,火力控制了山口,抗聯救援隊發起反衝鋒,隊伍傷亡加重。抗聯救援隊繼續衝鋒。
置於絕地的女戰士們非常清楚,抗聯救援隊再戀戰就會導致全軍覆沒,於是,她們齊聲大喊:“同志們不要管我們,快衝出去,不能再停留,保住手中槍,有了人有了武器,就能抗日到底!”怎能撇下戰友不管?抗聯救援隊再次發起反衝鋒。
女戰士們猛烈地向敵人射擊,最終子彈打光了,只剩下三顆手榴彈。冷雲回頭看看戰士,見黃桂清(1918—1938)負傷了,就趕忙過去給她包紮。楊貴珍(1920—1938)也忙著為郭桂琴(約1921—1938)裹傷。李鳳善(約1918—1938)等四名戰士在撲打身邊的大火。
這時,日偽軍越圍越近,摸到近前他們才看清,讓他們膽戰心驚的抗聯大隊只是幾個女兵。敵人氣急敗壞,發起衝鋒,怪叫著要“抓活的”。
前面是強大的敵人,背後是幾百米寬的湍急大河,怎麼辦?
冷雲果斷決定渡河。這樣既能牽制敵人的火力,又能使營救自己的同志放棄營救決心突圍出去。豐富經驗的胡秀芝(1918—1938)班長堅決要求留下來做掩護。她大聲說:“同志們!咱們彈盡援絕,能蹚過河,就去找軍部繼續抗日;過不去,寧肯死在河裡也不當俘虜!”
“下河!”冷雲果斷下達了最後命令,同時,猛地站起來向敵群投去一顆手榴彈。接著,安順福(1915—1938)、楊貴珍也站了起來,相繼投出僅有的兩顆手榴彈。在手榴彈的爆炸聲中,敵人倒下了一片。與此同時,除胡秀芝掩護外,七名女戰士毅然跳入牡丹江支流烏斯渾河,攜手向河對岸蹚去。
突然,一顆子彈擊中了王惠民(1925—1938),她一頭向前撲去。冷雲立刻去抱王惠民,又一顆子彈擊中了冷雲的左腕。郭桂琴趕忙忙扶住冷雲,安順福趕上去抱住小王。冷雲捂著傷口,沉聲說:“走!”這時,子彈打中臂膀負傷的胡秀芝追了上來,她和安順福一起架著小王繼續渡河。
快看得出河對面山的輪廓的時候,越往前走,水流卻越深越急。戰士們多數負傷了,鮮血染紅了河水,子彈仍不停地向她們射來。這時,圍上來的敵人在河邊忙亂地喊叫:“回來,活命的保障!先回來的,發給大大的金票!”女戰士們回答他們的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呼喊。
日軍喬本隊長歇斯底里地叫喊:“打!統統地打!”罪惡的子彈從女戰士們的身後射來。她們忽而倒在浪花裡,忽而又從激流中挺立起來。
突然,一顆炮彈在女戰士們身邊炸開了,掀起巨大的浪濤。女英雄們的聲音和身影在巨浪中瞬間就消失了。
八位女戰士為掩護大部隊突圍而英勇壯烈殉難。他們犧牲時,年歲最大的冷雲只有23歲,最小的王惠民年僅13歲。“八女投江”的壯烈事蹟,在群眾中很快流傳開來,她們那崇高的民族氣節、視死如歸的精神激勵著繼續不屈不撓地抗擊日本侵略者。
1986年9月7日,在林口縣刁翎鎮柞木崗山下烏斯渾河渡口建起了“八女投江紀念碑”。
(參考文獻:《東北抗日聯軍鬥爭史略》《周保中將軍傳》《東北抗日聯軍林口遺址與戰事》《中國共產黨抗戰紀事》《東北抗戰史》《東北抗日聯軍史料》《東北抗日聯軍 參考資料》《神聖抗戰(圖文版)》《記者穆青》《大抗戰 同仇敵愾》《“八女投江”有關史實的再考證》《中國文物地圖集 黑龍江分冊》《中國孩子紅色勵志經典 愛國先輩的故事》《中國的抗日戰爭》《中共敵後戰場抗戰最紀錄》《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彙編:領導機構沿革和成員名錄》《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彙編》《解讀抗日戰爭》《大辭海 中國近現代史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