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汗青·劉欣華
在安徽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中學東院內,有座400餘年歷史的趙氏宗祠,這是古饒鎮中學的前身。祠堂內有塊石匾,上有當地趙氏曾主雲南王趙欽,邊款有記載:趙欽,曾任大明朝五城兵馬司。筆者對此非常有興趣,經查閱大量史料得知:
明代的兵馬司隸屬於兵部。永樂二年(1404)設北京兵馬指揮司,定都北京後分設五城兵馬司。即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指揮司正6品衙門。各設指揮1人,副指揮4人,吏目1人。負責治安、火禁及疏理泃渠街道等事。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衛戍區及公安局。
在帝制時代,京師乃天子居住之所,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政治內涵及戰略地位,合理的機構設定對確保京師安全及平穩運轉意義重大,因而歷來為統治者所重視。明代仿襲元制,設定五城兵馬司作為京師專職治理機構。五城兵馬司為東、西、南、北、中五兵馬指揮司之簡稱,南京五城兵馬司成型於洪武二十三年,永樂二年設北京兵馬指揮司,永樂七年仿南京之制設五城兵馬司,永樂十八年析五城兵馬司為東、西、南、北、中五兵馬指揮司,至此兵馬司之設大致定型。五城兵馬司職責頗繁,計有抓捕盜賊、巡視風火、管理市場、清理街渠、檢驗屍傷、編審鋪戶、賑恤災貧等項。
五城兵馬司是明代京師治理的重要機構之一,其主要管轄範圍為京師五城。明前期五城兵馬司的職責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呈現漸次增多的態勢,到弘治年間基本確定了其主要的職責範疇。京師治理體系龐大而複雜,宮城、皇城、京城各自設有相應的治理機構。在京師五城,除五城兵馬司之外,涉及到的主要治理機構還有巡城御史、廠衛、六部、順天府宛大二縣及巡捕營,它們與兵馬司存在職權交叉,因而需要在處理具體事務時配合、協調。互不統屬的設定理念本為分權與制衡,卻也帶來了權責不明,造成了權力的濫用與侵奪,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京師治理的高效化。
五城兵馬司因位小職卑,所屬權力往往受到高層權力體的侵蝕,從而被派加其職責範疇之外的役使,其中尤以廠衛及巡城御史為甚。行政系統的五城兵馬司之職權被作為監察力量的巡城御史和作為皇權及特務政治代表的廠衛侵奪,反映出明代監察和特務權勢過大的權力設定特徵,折射出皇權在京師治理中的強勢掌控力。到明中後期,由於京師居民不願坐鋪、京師實際治理任務量的增加以及五城兵馬司自身瀆職枉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兵馬司的治理功效頗受削弱。
參考文獻:
《明史》
作者: 張廷玉 等撰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1999
《明通鑑》
作者: 夏變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印刷時間: 1994
《明實錄》
作者: 孟築敏
出版社: 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3-12
《五城兵馬司與明代京師治安管理 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 東北師範
出版社: 東北師範大學
出版時間: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