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一天,一位老農民正在收拾家裡的老物件兒,不想竟然從族譜裡翻出了一張欠條,這張欠條是父親留下的。
欠條上寫著:八路軍向他們借了420塊大洋,並且欠條的末尾處,赫然簽著“賀龍”的大名!
這讓老農十分震驚,自打記事起,自己家中就一貧如洗,怎麼會借給賀龍這麼多錢呢?這張欠條到底什麼來頭呢?
為了弄清楚欠條的真假,老農開始踏上了艱難的尋找真相之旅。
欠條真假難辨
這個老農叫周炎光,來自湖南的農村,他的父親叫周蓮池,也就是欠條的主人,在他父親臨終前曾經告訴過他,等自己去世後,在族譜裡有個很重要的東西,要是實在過不下去了,就拿去給國家吧。
但是在父親去世後,因為他忙著照料父親的後事,再加上傷心過度,就把這件事拋到了腦後,這次從家裡收拾老物件兒時,才想起父親臨終前留下的話,於是他急忙翻找族譜,最終在夾頁裡翻到了這張欠條。
欠條雖然因為年代久遠已經泛黃了,但是卻儲存的尚好,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寫著:“今借愛國人士周蓮池先生大米64鬥,大肥豬一條,銀元420塊,銅錢500塊,小錢10貫,待祖國統一後來中央!”
在欠條的末尾,清晰地寫著賀龍的名字以及年月日,並且還蓋了一個叫陳菊生的印章。
周蓮池之所以囑咐兒子在自己去世後再拿出來,是因為自己以前是地主身份,所以不敢把欠條公之於世。
現在周炎光翻到欠條,又想起父親說的話,瞬間感覺內心很是酸澀,在他輾轉打聽欠條的訊息,但是卻沒什麼收穫的時候,他決定尋求國家的幫忙。
這張欠條一公佈,瞬間讓人們議論紛紛,要知道,雖然在那個年代我黨非常艱難,但是我黨也有明確地紀律規定:絕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
並且,倘若真的向群眾借了金錢和物資,又怎麼會是堂堂元帥親自打欠條呢?總之這個欠條到處都是詬病,實在讓人真假難辨。
很快,社會上有專業人士指出:這張欠條是假的!並且給出了有理有據的分析:
首先,欠條末尾的簽署時間是1945年3月,要知道,3月份國家仍在抗戰時期,壓根沒出現過欠條中說的“祖國統一”這樣的字眼;
其次,根據時間線,那時候的賀龍元帥正在陝甘寧地區,而周蓮池的老家在湖南,中間足足隔著千里遠的距離,賀龍是如何跑到湖南去借大洋的呢?
再者,欠條上的字跡竟然還有簡體字,要知道簡體字是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普及的,那時距離新中國成立還有一段時間。
總之這張欠條處處都是漏洞,實在很難將人們說服。所以欠條出現了很大的爭議。
有人認為這張借條必定是偽造的,他想透過這個手段謀取國家的錢財;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根據欠條的紙張,用的是確實是抗戰時期的方格紙,如果想要偽造,這種方格紙也不好找。一瞬間眾說紛紜,一度在社會上引起譁然。
不過,國家領導知道這件事後,秉持著“絕不佔老百姓一絲一毫便宜”的原則,開始著手調查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欠條來歷複雜
其實這張欠條的真假,最開始周炎光也不敢確定,於是他當時拿著這張欠條前往各地去打聽過賀龍元帥的蹤跡,但是查詢多年卻一無所獲。
後來因為周炎光的年紀也大了,總是感覺力不從心,但是他卻又一直想去掉這個心病,於是拜託了自己的鄰居去幫忙打探。
這個鄰居叫吳佑元,他接到委託後,就鄭重地開始了艱難的尋證之路,他不僅去了賀龍紀念館、博物館查詢資料,並且還走訪了當地眾多70歲以上老人的家中。
根據線索,很多老人都表示,確實記得當年賀龍的部隊來過村子,當時部隊去到了周蓮池家中,具體做了什麼不知道,但是當時周蓮池讓鄉親們幫忙搬過大米,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跟欠條有關。
後來他又到圖書館查閱了資料,資料顯示,當時中共展開會議,組成了一支南下的“第十八軍”,根據正常的路線,第十八軍的確會路過湖南。
不過雖說是查到了這些資料,但是卻沒什麼真憑實據,說白了,這僅僅只是自己的推測而已,事情一度陷入了僵局。
這件事一拖就拖了十年,直到2014年,事情才出現了轉機,吳佑元打探到了一個叫向軒的人。
這個向軒7歲就參加了紅軍,他跟著紅軍隊伍走完了長征,後來一直跟隨在賀龍身邊,如果能找到向軒,應該還能查到線索。
向軒有個特殊的身份,他的母親名叫賀滿姑,是賀龍的妹妹,在向軒很小時,父母就被國民黨槍決了,所以此後向軒就一直跟在賀龍身邊。
這麼說起來的話,向軒很有可能知道這個事情,至少能提供些有用的資訊的。但是難題又來了,他們就是普通的農民,去哪裡找老革命戰士呢?於是周炎光就找到了國家。
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將自己打聽到的關於向軒的資訊都告訴了國家,希望國家能幫忙找到向軒。
在國家的幫助下,周炎光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向軒,此時的向軒已經年邁了。向軒看到紙條後很是興奮,他一眼就認出那個簽名是舅舅的親筆字。
更加巧合的是,賀龍給這張欠條簽字的事,他是知道的!在向軒的回憶下,我們終於知道了這張欠條的來歷。
其實這張欠條並不是賀龍自己寫下的,而是賀龍的部下廖漢生中將與賀炳炎上將在經過湖南地區時,正好經過了周蓮池的家,當時周蓮池是當地的大地主,家裡很富裕,於是向我軍提供了這些金銀和物資。
當時周蓮池說不用寫欠條的,但是在我軍的強烈堅持下,於是用賀龍元帥的名義立下了這張字據,由當時的後勤部長陳菊生稽核,後來字據被送到賀龍手中,賀龍看後親自簽下了字。
最後幾經輾轉,這張欠條才重新送入周蓮池的手中。
其實那時周蓮池沒想著再向黨要回這筆錢,但是後來因為批鬥資產階級,眼看著日子越來越難過,於是在臨終前就囑咐兒子,日子是在過不下去的話,就拿著這個去國家。
聽完向軒說出的來龍去脈,大家都感嘆不已。
因為向軒當時還出具了“欠條是真實的”證明,所以社會上還一度有人想出高價買這張欠條。
既然知道欠條是真的了,那麼錢肯定要還給周家,但是問題又來了,現在據當時已經過去70多年了,物價也一直在飛漲,那麼現在該還多少錢呢?
最終百倍返還!
在我們如今的社會,物價早已漲了上百倍,如今的420塊錢和抗戰時期的420塊可是有著天壤之別。
從當時銀元的價值來看,那時的一塊銀元大概等於今天的30-40塊錢,那麼420塊銀元就是1萬3千元左右。
在抗戰時期,一塊銀元能買30斤左右大米,420塊銀元的話差不多能購買一萬多斤,換算成當今的物價,差不多是2萬5千元。
當然,除了銀元,還有豬肉、銅錢等,林林總總算下來,加上各方補貼,國家最後決定返還周炎光5萬元人民幣。
從發現這張欠條起至事情結束,已經過去十年了,事情告一段落後,周炎光高興地不得了,但是他高興的不是拿到這5萬元,而是國家對他父親“愛國人士”的認可。
其實在我國解放以後,國家收到了很多欠條,這些欠條都兌現以後,國家就紛紛收回了,但是周炎光的這張欠條,國家卻沒有收走。
為了表示對他父親周蓮池的認可,國家特批周炎光可以保留著這張欠條。
這件事情在社會上曝光以後,很多收藏家聞訊找到他,表示願意出高價收購他手上的欠條,但是都被周炎光婉拒了。
周炎光也清楚,因為欠條上有賀龍元帥的親筆簽名,所以價值非常的昂貴,但是這對他來說,最大的價值不光來源於這個簽名,更多的是它寄託了對父親的思念。
後來的周炎光也表示:“這張欠條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我希望周家能夠世代珍藏下去!”
在艱苦的抗日年代,其實我軍作戰條件非常艱苦,但是我國的百姓也都團結一致,他們無法去前線抗敵,便儘自己所能為我軍提供最大的便利。
可以說,我們的勝利離不開前線浴血奮戰的戰士,更加離不開全國團結對外的決心,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只有加倍珍惜,才是對前輩最大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