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永新
初看封神原著,會有很多疑惑,比如:
姜子牙到底是不是主角?是的話,為什麼第十五回才出場?
紂王為什麼糊塗到殺妻誅子的地步?難道他真的是個傻×嗎?
申公豹明明是闡教的叛徒,元始天尊為什麼不早點幹掉他?
看著徒子徒孫一個個被誘殺,通天教主為什麼無動於衷?
既然封神是為天庭錄用打工人,昊天上帝為什麼不出來指導工作?
燃燈等幾位大仙后來紛紛轉投西方教,他們是闡教的叛徒,還是另有深意?
書中常常說“天意如此”,到底是作者懶於解釋,還是希望讀者思考?
......
從整體結構上,《封神演義》有兩條線,對應著三個層面。在一個層面無法理解的事情,就要上升到另外一個層面去思考。
兩條線分別是:
️第一條線是明線,以姜子牙為視角,從商紂王無道,到姜子牙下山輔助西岐,再到商周大戰結束;
️第二條線是暗線,以元始天尊為視角,從元始天尊佈局封神計劃到最後封神完成,這條線主要圍繞闡截教之間的神仙鬥法。
這兩條線不是並列關係,也不是平行關係,而是有主次,常常交織在一起。從情節走向看,暗線是主線,暗線牽引著明線,明線為暗線而動。
回到第一個問題:姜子牙是不是主角?當然是,他是這條明線的主角。儘管姜子牙出場較晚,但元始天尊的那條暗線從第一回就開始了。姜子牙出場時,元始天尊的這條線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鋪墊。
全書的第一個場景是“紂王女媧宮進香”。紂王到女媧宮進香,看到女媧美妙的聖像就忍不住在牆壁上題了一首淫詩,一副“媽見打”樣兒,惹得娘娘大發雷霆,非要到朝歌扇他耳光。
暗線在哪裡呢?是那陣狂風。看原著第一回:
紂王正看此宮殿宇齊整,樓閣豐隆,忽一陣狂風,捲起幔帳,現出女媧聖像,容貌端麗,瑞彩翩躚,國色天姿,婉然如生......紂王一見,神魂飄蕩,陡起淫心。
偏偏是這股不正經的風,不遲不早,就在紂王瞻仰女媧宮的時候,揭開了遮擋聖像的幔帳,讓這位好色的君王淫心蕩漾。
好端端的怎麼就颳起了風?前文早有暗示,就在紂王准奏女媧宮進香時,文中就有一句:
正所謂:“漫江撤下鉤和線,從此釣出是非來。”
是誰撤下鉤和線?
除了元始天尊,沒有第二個人有這種動機。
後來,雲中子明知天要滅商還主動進劍除妖講凡爾賽文學,杜元銑因為雲中子的題詞而上書被殺,姜王后“娘味”十足地嘮叨紂王而得罪妲己(也有一陣風),妲己為避免“社死”而開始迫害別人,等等。這些事情的發生,站在第一條線上,看似偶然,但在第二條線上卻環環相扣,招招相連,背後儼然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在操控。
紂王的好色心,女媧的報復心,杜元銑的投機心,姜王后的妒忌心......別人的性格,元始天尊都瞭然於心。
他就像導演一樣,照著劇本安排著各個角色;像棋手一樣,操作著整個棋盤的棋子。在人間,他也沒有強迫誰做什麼,你甚至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他順著每個人的性格,或投其所好,或擊其所忌,因勢利導,順水推舟,一步步推動局勢向目的演進。看當事人的遭遇,站在第一條線上,就是“命”;而站在第二條線上,就是“天意”。
兩條線又形成了三個層面:
☯️第一條就是一個層面,是人類的層面,集中在兩個字上——內卷:商朝宮廷鬥爭和商周兩國之間的戰爭。
商朝內部矛盾主要是紂王與聞太師的權力之爭。紂王繼位之時,商朝的權力掌握太師聞仲手中——他有強大的仙界背景,是金靈聖母的徒弟,通天教主的徒孫,受師父之命下山輔佐成湯。在聞太師看來,有他為國事操勞,紂王就可躺平了。
但紂王不甘做工具人,隱忍了7年,乘聞太師北伐之際,開始了奪權行動。紂王后來一系列的看似freestyle的荒唐操作,實際上目的都很明確。他殘殺大臣是為了剷除聞太師黨羽,樹立自己的威望;挑起妲己與姜皇后的鬥爭,為了拉攏妲己,建立同盟。他對東南二諸侯和西伯侯的不同態度(殺和囚),是他平衡不同政治勢力的手法。打擊了聞太師勢力之後,他立刻將矛頭對準另一個山頭——比干和黃飛虎的王室宗親勢力。紂王的所作所為,充滿了權謀。
紂王和妲己這對cp也是重點。妲己利用紂王,我們都心知肚明,但是紂王同樣也在利用妲己。紂王喜歡妲己的美貌,更欣賞她對權力的野心,以及敢打敢拼的性格。這對戲精一起生活了24年,既有恩愛的一面,更是一對政治夫妻,他們各取所需,算計別人,也互相算計。
紂王試圖以天下大亂實現大治,可萬萬沒想到天意歸周。姜子牙在朝歌做了幾年臥底之後就來到西岐,開始著手實施他的宏偉計劃。他與文王鬥法,謀取相位;又攻伐北伯侯,剪斷紂王唯一的諸侯盟軍。在西伯侯仙逝後,他完全掌握了西岐的權力,如同聞太師在商朝一般。而武成王黃飛虎的叛逃成為大局的轉折點,拉開了商周大戰的序幕。
就在這關鍵的十幾年中,商朝的頂樑柱聞太師偏偏不在朝歌。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造反,聞太師被紂王派去北征,一去就是十三年。等到勝利歸來,聞太師不得不正視三個事實:一是紂王基本控制了朝政,杜元銑、梅伯、商容等重臣被清洗,朝中幾乎再沒有人敢冒犯紂王;二是紂王壞事做絕,成了貨真價實的暴君和昏君,天子威信掃地;三是姜子牙在西岐搞飯圈兒,天下諸侯盡反成湯。
最蹊蹺的是北海七十二路諸侯造反。這似乎是一切的開始:諸侯謀反——聞太師北征——紂王女媧宮進香——妲己進宮——杜元銑等被誅殺——姜王后被廢、太子出逃——東南兩路諸侯被誅、西伯侯被囚......北海的這波反賊竟然經得起聞太師大軍十多年的打擊!如果不是背後有強大勢力支援,還有其他解釋嗎?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是元始天尊調虎離山的一步。聞太師不走,紂王很難變壞,天下諸侯就沒有理由推翻商朝。仗打不起來,封神計劃就要泡湯......
就在聞太師準備撥亂反正的時候,東海又反了平靈王。而聞太師又一次選擇親征——聞太師對軍功的貪戀以及凡事親力親為的性格斷送了他力挽狂瀾的機會。
這就是封神的兩條線,明線與暗線交織在一起,暗線牽動著明線,故事向縱深發展,最終走向同一個終點:封神。
兩條線上還有三個層面。
明線對應著一個層面,是人的層面;而暗線還有兩個層面,神仙的層面:
☯️首先,元始天尊是一個層面,書中有很多交代,也有不少暗示。這個層面是神仙槓精鬥法,不止闡截之爭,妖精也參與,西方教也涉足。
封神工程不僅關係到十二弟子渡劫,還將重塑三界格局,非同小可,元始天尊貌似從容的背後,是如履薄冰,殫思竭慮。他以一個戰略家的魄力和手段,舉全教之力,最大限度爭取同盟,爭取最後的勝利。
首先,他要推動紂王變壞,讓商朝分崩離析,從而為西岐和天下諸侯攻商提供口實和機會。這個髒活主要是由妲己完成的,惡人也有惡人的用處。
其次,他對自己的門人排兵佈陣:將三代門人哪吒等直接派往西岐戰場,西岐大軍實力大增;將二代門人分批派出,定點清除截教仙人和妖怪;他還利用檸檬精申公豹,讓他發揮“邀仙”的作用。
第三,他聯合仙界的主要勢力,形成對闡教的統一戰線。離間女媧與紂王的關係,使這位商朝的庇護之神站在了紂王的對立面,同時,穩住整個妖界,避免他們倒向紂王。促使天庭明確地站在闡教一邊,瑤池金母借旗就是關鍵性的表態。爭取到西方教兩位強大的教主投入到對截教的鬥法中,保證誅仙陣和萬仙陣兩次決戰中的優勢。同時,元始天尊始終保持著對大師兄老子的絕對謙卑,讓這位仙界僅次於鴻鈞老祖的大仙堅定站在自己一邊。
最後,他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十二弟子平安渡劫,截教被肢解,眾神得了封號。
元始天尊既是封神工程的裁判,又是運動員。這種矛盾的定位伴隨著整個封神過程。作為師父和教主,他對徒弟和闡教是無私的,他為了保全十二弟子和闡教,押上了自己的聲譽,甚至是性命;作為創世大仙,他對仙界是自私的,他保全自己弟子的代價讓別人承擔,特別是師弟通天教主和闡教仙人。同樣出於對門人的保護,通天教主起初告誡弟子不要踏入商周大戰的泥潭,但是,闡教步步緊逼,截教弟子頻頻被圍獵,獵刀已經指向準聖級的趙公明、三霄娘娘,通天教主惱羞成怒,開始反擊。闡截對立,撕裂了整個仙界。萬仙陣失敗後,通天教主萌生了“重立地水火風、換一個世界”的念頭......
關乎三界存亡的時刻,已知封神世界的最高神仙——鴻鈞老祖不能再保持沉默。
☯️這就是暗線的另一個層面:鴻鈞老祖。
這是全書容易被忽視的層面。只有到達這個層面,站在鴻鈞老祖的層面俯視三界,才能理解封神榜的由來以及背後的秘密,以及“天意”一詞更多的含義。
鴻鈞老祖才是隱藏在封神迷霧之後的最大推手,而元始天尊不過是他計劃的執行者,像姜子牙一樣,也是個打工人。作為封神世界最高法則的制定者,他是以超脫態度看待三界。面對闡截二教水火不容,妖界的無節制壯大,西方教對東方的窺視......他曾帶領弟子鎮壓各方之後形成的宇宙平衡已經被打破,三界紛紛擾擾——鴻鈞老祖做大天庭的良苦用心。
鴻鈞老祖要對封神世界做怎樣的改造,我們在《封神演義》中很難找到明確的答案。不過,在封神之後的西遊世界,天庭成為三界最高主宰,西方教的繼承者佛教也被納入了天庭的治理之下。那麼,大概這就是鴻鈞老子想要看到的宇宙新格局吧。
【說明】封神系列文章,是對《封神演義》這部著作的虛擬人物和事件的分析和解讀,與宗教和歷史傳說無關。作者淺薄的一家之言,絕無褻瀆神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