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提出:“推動優秀八閩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朱子是宋代新儒學的集大成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朱子文化中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思想成果,推動朱子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其時代內涵與當代表達形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紮實開展對朱子文化的學理性研究,是推動朱子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前提。
朱子文化歷經近900年的發展,形成了十分豐富的內涵。只有深入剖析這一宏大思想體系的基本觀點、演進脈絡、表現形式和歷史影響,深刻、全面地理解朱子文化,才能將其中的精華充分地挖掘出來,進而才談得上結合時代需要對朱子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這方面,對朱子及其後學著作的整理和精準註釋始終都是推進學理研究的基礎性工作。朱子留存於世的著述多達近2000萬字,除了一些重要的代表性著作,其中相當部分內容只是完成了文獻整理,而缺少深入的學理性探討,這需要我們嚴格按照原典原籍做腳踏實地的思想探究工作。要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在把握精髓“守住神”的前提下,積極能動地推動朱子文化的變革與創新,深刻闡發立足現實並解決當今時代問題的創新內容,努力發掘出朱子文化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內涵、新價值,讓朱子文化在新時代獲得更大的發展。
只有“傳統”與“時代”創造性結合,才能造就最有生命力的文化。這就要求我們實施學術創新戰略,尤其要注重強調朱子文化在學術創新上的現代性意義,加強朱子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第一,夯實朱子相關歷史文獻工作,策劃出版《朱子著作註釋叢書》《朱子師友文獻叢刊》《朱子後學文獻叢刊》等系列叢書,為現代化闡釋奠定原始文獻基礎。第二,加強朱子家風教風、冠婚喪祭禮儀等方面的學術研究,使公眾深入體認朱子文化。第三,對朱子理學開展深度歷史探究,重新挖掘朱子學與“大閩學”乃至中華傳統學術思想的淵源關係,系統梳理海內外朱子文化的傳播史和接受史。最後,強化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對朱子文化產業品牌的開發和保護意識,形成濃郁的社會共識與輿論氛圍,不斷推動朱子文化高質量發展。
以新媒介促進朱子文化普及,積極探索朱子文化介入新時代社會生活的可行路徑,是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保障。
朱子文化在歷史上曾經發揮了規範社會行為、引領社會風氣的巨大作用,然而,今天的社會條件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朱子文化作為產生於古代並在古代發展成熟的文化形態,其很多思想觀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從社會大眾對傳統文化具體內容的認識度上看,朱子文化大眾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我們要努力找到朱子文化中,與當代社會最契合,尤其是可以深度契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容,在深入研究闡釋的基礎上,進行大力宣傳與推廣。當今時代,人們渴望構建一種新型家庭觀念,讓現代家庭生活溫馨、和諧、健康和有序,於是把目光投到傳統的家文化思想上,挖掘朱子家文化的當代價值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人倫領域,朱子文化傳統價值理念所包含的對人倫親情的肯定,對道德價值的追求,對集體主義的崇尚等思想在當今時代仍具有重要價值。
其次,要儘可能高效運用當今傳播領域的各種媒介,提升朱子文化的傳播力度。當今時代,傳播與普及的媒介較之以往大為豐富,各種新興的傳播媒介與平臺層出不窮,還有各種花樣翻新的文創宣傳推廣手段。在年輕群體中,新媒介甚至已經超越傳統媒介,成為他們知識與資訊的主要來源。我們要促進朱子文化的普及,在強化傳統媒介的同時,尤其應對新媒介給予特別的關注與重視。各種新媒介對傳播方式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利用它們來普及朱子文化,要找到相應的契合點。隨著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朱子文化在普及過程中還應運用好海外華人和外國人喜聞樂見的新媒介。
以新形式提升朱子文化體驗,是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應該具備的視野。福建是朱子文化的發源地,朱子之學稱為“閩學”。這是福建推動朱子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得天獨厚的條件。其中尤溪朱子誕生地、建陽朱子著述地及歸葬地、武夷山朱子講學地、同安朱子首仕地、漳州朱子《四書》思想成熟地等更是重要的標誌性遺存。在這些地方,人們可以領略春秋大義、感知家國情懷,能夠追尋尊賢尚功的傳統、體悟除舊佈新的精神。
如此豐富的傳統文化如何與新時代文化相對接?關鍵要通過歷史遺存,讓朱子文化生動起來,並以此努力去實現社會生活認同這種傳承、發展這種傳承。比如,具備條件的相關地區,在朱子文化遺存資源普查和保護的基礎上,可以考慮整合提升若干個有亮點的朱子文化遺蹟,設計開發朱子文化沉浸式體驗線路。對於社會大眾,可以視為體驗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旅遊。從省內現有的朱子文化遺存來看,其本身就具有豐富的生動性。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到具體的環境中,搶救朱子文化遺存,並按照其生動的內涵恢復傳統的本意,從傳統的視覺生動,進入到傳統的文化生動。
[作者為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專案(第二批)“推動朱子文化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