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雲輝
公元1117年,金國撕毀9年前與南宋簽訂的“嘉定和約”,悍然大舉渡過淮河入侵南宋。南宋大廈將傾之際,無數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慷慨赴死,用熱血和生命譜寫出一曲曲悲壯慘烈的英雄讚歌,將熠熠生輝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抗擊外侮的歷史豐碑上……
(一)死節群英
郭靖(金庸《射鵰英雄傳》原型),四川嘉陵江地方土豪的衛隊首領。吳曦在蜀地叛宋降金,將大散關外的階、成、和、鳳四州獻給金國。郭靖與“四州之民不願臣金,棄田宅,推老稚,順嘉陵而下。”
吳曦派兵攔截,百姓們雖“皆不肯行”,但在刀劍威逼下只得重返故地。郭靖行至白崖關,與弟弟訣別:“吾家世為王民,自金人犯邊,吾兄弟不能以死報國,避難入關。今為曦所逐,吾不忍棄漢衣冠,願死於此,為趙氏鬼!”言畢,毅然“赴江而死。”
閻進,南宋特使隨從。特使北上至雲中府(今山西省大同市)後,被金人扣押。閻進伺機逃脫。被抓回後,金將問:"何為亡?"閻進答:"思大宋爾!"金將又問:"郎主待汝有恩,汝亡何故?"閻進輕蔑一笑:"錦衣玉食亦不戀也!"金將敬重其膽氣,“義而釋之。”閻進歸心似箭,多次逃亡均被抓捕。
金將惱羞成怒,決定殺一儆百。
閻進面無懼色,告訴行刑者:"我要面向南方受刃,因為南方是我大宋皇帝的行在!”行刑者故意粗暴拉拽他的手臂,令他面向北方受刑。閻進“踴身直起,盤旋數四,卒南鄉(向)就死。”
何充,黎州(今四川漢源)通判,關卡被金兵攻破後,“充自刺不死。”被俘後,他至死不降。“親戚勸其苟免,充正色曰:‘我夫婦與兒婦義同死,汝等自求生可也。’於是上下感泣,願同死者四十餘人。”
何充“水飲絕不入口”,一心求死。
金兵“知其不可強,將剮之。”金將敬重他:"此南家好漢也,使之即死!"先前,何充不幸被俘,妻子陳氏直入金兵大營。金將大惑不解:"不呼汝,何以來?”陳氏答:"吾求死爾!"見丈夫被斬首後,陳氏“罵不絕口”,繼而“東望再拜曰:‘臣夫婦雖死,可以對趙氏無愧矣!’"金兵大怒,“以石擊殺之。”
文州(今廣西巴馬)知州劉銳,“與通判趙汝曏(xiàng)乘城固守,率軍民七千餘人晝夜搏戰,殺傷甚多。”因無援軍,劉銳拒守兩月餘後,寧死不降,“先殺其妻,父子三人登文王臺自刎死。”趙汝曏在“城垂陷”之際,“猶提雙刃入陣,中十六矢。”城破後,趙汝曏被金兵抓獲,先被
較之以上英烈,“蘄州雙英”李誠之與秦矩的英雄事蹟更加感人肺腑,萬古流芳。
(二)誠之死戰
李誠之早在擔任郢州知州期間,便憑藉敏銳的軍事嗅覺,“知金人必敗盟,大修邊防戰攻守禦之具。”調任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時,他已年滿花甲。他巡視各地時發現“蘄自南渡以來,未嘗被兵”,因此戰備鬆懈,於是有針對性提出“視城壁而增益之,備樓櫓,築羊馬牆,教閱廂禁民兵,激之以賞,積粟四萬”等防禦措施。
“金人犯淮南”之時,李誠之恰巧官任滿期,但繼任者尚未到任。李誠之得知金兵犯境,毅然取消讓妻子兒女先回老家的計劃,慷慨激昂激勵屬下:"我一介書生,得以鎮守邊陲多年。如今年近七十,夫復何求!唯一缺少的就是為國盡忠!我一定會與你們勠力同心守護蘄州!萬一不成功,爾等前赴後繼吧!”
他“選丁壯分佈城守,募死士迎擊。”一介書生,臨陣抗敵,竟然“料敵應變若熟知兵者”,連施巧計打得金兵叫苦不迭。金兵惱羞成怒,兵臨城下,圍困城池。“誠之出兵御之,又殺其將卒數十人,奪所佩印。”金兵無計可施,“又使持書來脅降。“誠之殺死勸降金使,將勸降書扔回金營,“金人卒不得志。”
李誠之“激厲將士,勉以忠義”,堅守蘄州。蘄州城被攻陷後,他身先士卒率部與金兵展開激烈巷戰,給予金兵重大殺傷。得知“子士允力戰死”噩耗後,他心知無力迴天,對妻小大喊:"城已破,汝等宜速死,無辱!"李妻許氏遂率婦孺子孫“皆赴水死”,李誠之含笑拔劍自刎,以身殉國。
“從誠之之死者,通判州事秦鉅。”
(三)秦鉅死節
秦鉅來頭不小,是丞相秦檜的曾孫。
他生性正直,對曾祖賣國求榮並殘害忠良的罪惡行徑始終耿耿於懷,視為奇恥大辱,發誓此生必定洗刷秦家恥辱。因此,金兵進犯蘄州時,名將趙放奏請宋寧宗啟用秦矩前往蘄州協助李誠之抗金報國。
有人堅決發對:“秦矩乃萬世唾罵的逆賊秦檜曾孫,朝廷啟用這樣身份的人抗金,豈不令天下人恥笑!”
趙放則據理力爭:“秦鉅的確是秦檜後人,但用人豈可根據其先人表現來判斷後人的好壞!臣懇求官家給予秦矩一個忠君報國的機會!”
宋寧宗拍板,擢升秦鉅為蘄州通判(相當於今副市長兼紀委書記)。秦矩不負厚望,“金人犯境”時,他“與郡守李誠之協力捍禦。”因援軍月餘不至,幾員大將貪生怕死,“棄城遁”,導致蘄州被金兵攻破。秦矩置生死於度外,與李誠之各率親兵與強敵展開慘烈巷戰,直至隊伍“死傷略盡。”
秦矩見大勢已去,決心以身殉國。他殺出重圍回到府衙,令人將官府所有倉庫一把火燒盡。他趁人不備,“乃赴一室自焚。”有個老兵瞥見熊熊烈火中有個身穿白戰袍的人,認出秦鉅,於是冒死衝入火海中拉秦矩逃生。
秦鉅大義凜然怒斥:"我為國死,汝輩可自求生!"他從容不迫整頓衣冠,坦然“就焚而死。”
兩個兒子也大義凜然,“從父俱死。”
李誠之全家殉國後,被朝廷“封正節侯,立廟於蘄,賜名褒忠。”秦矩被朝廷”封義烈侯,與誠之皆立廟蘄州,賜額褒忠。”
李誠之在金兵兵臨蘄州時,已是年近古稀,風燭殘年,且官任已滿,大可全身而退,含飴弄孫。但他毅然決定留守蘄州抗擊金兵,並留下妻兒與蘄州共存亡,表現出高尚的民族氣節與責任擔當。
秦矩為洗刷曾祖秦檜給秦氏家族留下的奇恥大辱,讓秦家後人從此昂首挺胸活在世間,抱定必死之心,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烈火焚身殺身成仁,同樣體現出氣節與擔當。
李誠之與秦矩以“鐵肩擔道義”的高尚氣節和擔當精神,得以名垂青史,為後世為官者樹立起光輝榜樣!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高階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文學刊物發表文章六十餘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