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經歷:
初中時開始寫作,高中畢業後在報社當記者6個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擔任戰地救護車司機。
1961年,飲彈自盡,享年62歲。
婚姻寫作:
“海明威每寫一部小說都要換一位太太。”
1921與第一任妻子結婚,1926年出版《太陽照常升起》
1927年與第二任妻子結婚,完成《永別了,武器》
在第三段婚姻期間,創作《喪鐘為誰而鳴》
《太陽照常升起》奠定了其在“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中的超然地位。
內容梗概:
武器代表戰爭,“戰爭糟透了!”海明威在小說中借多人之口多次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和憎恨。“有一種人企圖製造戰爭。…還有一種人不願意製造戰爭。但是第一種人一定會強迫他們作戰。”戰爭把普通人裹挾進來。沒有正面描寫戰爭場面,而是透過士兵傷亡的景象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全書瀰漫著悲觀主義、虛無主義情緒。
全書分五部
第一部主要記述在戰場的受傷經歷。
第二部描寫在醫院和護士的戀愛故事。
第三部講述返回部隊後大撤退逃生時的景象。
第四部描寫與戀人逃往瑞士的經歷。
第五部講述與戀人短暫的美好生活以及大出血去世的結局。
——海明威好像很喜歡以景色描寫開頭,很有畫面感。
——結尾簡潔,此時無聲勝有聲,哀莫大於心死。
人物描寫生動傳神
心理描寫細膩生動
書中有大段的對話,區別是誰說的有時候還有點兒吃力。
——沒太理解這段描寫中的情緒,是調侃?還是嫉妒?還是生氣?最後一句話好像可有可無,但為什麼作者要寫呢?而且雷那蒂的反應這樣平淡,好像不太正常,又要表現什麼?
小說中偶爾提到主人公與家庭的關係,除了“見票即付的支票”和祖父,沒有提到更多。只是隱晦地交待“(感情)一開始很好,可惜後來吵架吵多了,感情也慢慢地淡薄了。”“一提到他們,我就覺得煩”。不知道是否有何深意。
“後來我受傷了,它(聖安東尼像)也找不到了。我猜可能是在包紮站裡被別人拿走了”
——是不是說,聖像並不能保佑平安。但是士兵還是希望平安。
戰爭的虛無——
以上幾段,說明參加戰爭好像並沒有特別的意義,普通人只是被裹挾其中。
小說中一個厭戰士兵的黑色幽默令人印象深刻。他故意把疝氣帶弄丟,想借此住進醫院,因為沒有病歷卡未果。“我”建議他“想個辦法把頭撞個包”。到了約定的地方,“他頭上的鋼盔已經掉了,額頭上正在流血。”可是已經沒用了,所屬的部隊已經來接他了。
文中借多人之口多次說到:
“戰爭真是糟透了。”
“不會有比戰爭更遭的事情了”
“如果戰敗就更糟糕了。”
傷員受傷情景的殘酷:
天呢,主啊,快點開槍打死我吧。
軍醫們將袖子擼到肩膀上,滿身血汙,像屠夫一樣。
少數傷員在輕聲呻吟,但是大多數都默默無聲。
他(醫生)動作輕巧,可是臉上卻顯出嫌惡的表情。——動作表現職業,表情表露心理。
摘錄幾句話:
我本來不想愛她的,因為我根本不想愛任何人,可是誰知道我竟然愛上了她。
因為戰爭時期的朋友實在太多了。
但是直到這一刻,我恍然大悟,其實我自己並沒有自己所想的那樣不可或缺。
世界上就沒有能夠僥倖逃脫的事,絕對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