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篤君按:虛妄無所駐,空如淨琉璃。(虛極子語)
玻璃是最古老的完全人造材料之一,它是一種呈玻璃態的無定形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是從石英或其他砂石中獲得的。大約公元前三千紀中葉,在美索不達米亞就有了玻璃,考古學家在那裡發現了玻璃材料加工的最古老證據。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著名的玻璃產地是威尼斯的穆拉諾島,以精美而閃亮的威尼斯玻璃著稱。從十五至十八世紀,穆拉諾島一直都是歐洲最重要的精品玻璃生產中心。
▲ 《論礦冶》中描繪的十六世紀歐洲玻璃窯爐
《論礦冶》(De re Metallica,1556)這本西方礦物學的開山之作是由礦物學之父、德國礦冶學家格奧爾格烏斯·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1494-1555)所著,並在晚明由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與明朝天文曆法官員李天經等人合譯成漢語,名為《坤輿格致》,並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呈獻給崇禎帝,可惜次年崇禎帝就自縊而亡。明朝滅亡後,該譯本散佚。直到近年才在南京圖書館找到《坤輿格致》抄本一冊。
十五世紀,穆拉諾玻璃藝術大師安傑洛·巴羅維耶(Angelo Barovier,-1460)發明了模仿礦物寶石紋的玉髓玻璃(Chalcedony Glass)。這種玻璃是透過加入各種金屬混合物製成的,由於混合物的流動從而形成了帶有彩色條紋或斑點的不透明玻璃,看上去非常接近天然礦物寶石。
▲ 威尼斯穆拉諾玉髓玻璃杯(1500年) 現藏於洛杉磯蓋蒂中心
▲ 威尼斯穆拉諾玉髓玻璃壺(十七世紀) 私人收藏
這種技術其實在歐洲有著古老的傳統,早在古羅馬時代,就有了模仿大理石紋的玻璃。在文藝復興時期,玉髓玻璃經常用於生產高腳杯和球狀瓶。到了十七世紀,人們開始在其中新增砂金石,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審美,即金沙玉髓玻璃,也叫砂金石玻璃(Aventurine Glass)。
▲ 威尼斯穆拉諾金沙玉髓玻璃杯(十七世紀) 私人收藏
▲ 威尼斯穆拉諾金沙玉髓玻璃碗(十八世紀) 現藏於倫敦考陶爾德美術館
▲ 清砂金玻璃鼻菸壺(十九世紀) 現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砂金石玻璃在瑪瑙一般的玉髓玻璃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種燦燦發光的閃金效果。可惜到了十八世紀末,隨著拿破崙的入侵、威尼斯共和國的滅亡,穆拉諾玻璃業迅速衰落,玻璃產量急劇下降,玉髓玻璃的製作工藝也從此失傳了。
▲ 威尼斯穆拉諾金沙玉髓玻璃瓶 現藏於穆拉諾玻璃博物館
到了十九世紀,威尼斯穆拉諾玻璃藝術大師洛倫佐·拉迪(Lorenzo Radi)透過鑽研傳統配方記錄以及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反覆實驗,終於在1856年再次成功生產出模仿天然礦物寶石紋路的玉髓玻璃,從而將玉髓玻璃技術的發展推向新的巔峰。
▲ 威尼斯玉髓玻璃製品(1860) 洛倫佐·拉迪 作 現藏於穆拉諾玻璃博物館
洛倫佐·拉迪根據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穆拉諾玻璃器的基本構圖設計出適合玉髓玻璃花紋的器型,比如葫蘆形、水滴形和花觚形等等,從而完美彰顯出玉髓玻璃的色彩紋路,製造出非凡的審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