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月光下,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裡,數千年中華文化被濃縮成一臺服飾秀,娓娓道來。上場走秀的演員,演員身上穿著的華服的設計師,都是來自門頭溝區幼兒園和中小學的師生們。
舞臺上,一場周代成人禮盡展傳統禮儀的魅力;盛唐,敦煌“舞者”翩翩而至,腳步飛旋;宋時,“蘇東坡”對月吟詩,汴京街頭行人緩步;大觀園裡,“寶黛”初見,“寶釵”撲蝶,“探春”遠嫁;“民國學生們”高唱《少年中國說》,展現時代青年風貌……觀眾跟隨一位穿著校服的少年徜徉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領略不同時代的美,感受不同時代的中華自信。
這場名為“華夏霓裳”的中華傳統文化服飾展籌備了兩年,是2013年北京市大峪中學和北京服裝學院合作辦學以來的第四次階段成果展示。活動以服裝服飾為主要載體,以“山谷少年”作為核心人物線索,依託於博物館的自然環境以及人文空間,透過音舞詩畫等多種表現形式,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大峪中學學生王心怡和張莘鹿分別扮演了不同時期的兩位黛玉。候場時,倆人還在交流對紅樓夢的理解。張莘鹿說,參加這次活動,不僅會學走臺步,還要參與人物臺詞的設計,學習清代禮儀,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大峪中學高二學生郭羿辰扮演的是一位宋代夫人,她笑著說,雖然是一位“無名氏”,但是透過學習文化和禮儀,我逐漸學會去體味中華服飾和傳統文化的美。
大峪中學副校長呂娜說,我們希望展現華夏衣裳的歷史傳承,沒有一件服飾設計是架空歷史的。“展出的60餘件服飾,是從200餘件設計中篩選出來的。”她說,“全校學生都踴躍參與。整個過程也是全學科參與,語文老師負責對臺詞把關,美術老師負責對圖案提建議,歷史老師要對史實把關……我們希望學生透過參加活動,有收穫,有感悟。”
除了大峪中學,門頭溝區第一幼兒園、大峪一小、大峪二小、八中京西附小等學校的師生也參與了服裝設計。呂娜說,過去8年,高校助力,我們開設了一系列的藝術實踐課程,為學生搭建了科學、人文、藝術的平臺。2019年10月,以“冬奧有我”為主題的服裝服飾展演在北京冬奧組委展示中心舉行,活動聯合了國內和世界各地的友好校師生一起參與。這次“華夏霓裳”活動,我們邀請了門頭溝區的夥伴們加入,一起感悟傳統文化。未來,我們還將設計不同主題,邀請更多學生加入進來,參與設計和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