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水分
都是乾貨
1.在舊民主義革命時期都有哪些階層為挽救國家危亡進行了探索?結局如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以上結局說明了什麼問題?
農民階級:1851年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運動,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勢力;1900年爆發了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兩次革命運動結果都失敗了,因為農民階級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地主階級:19世紀60年代,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開始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
資產階級:19世紀末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但最終還是失敗了。20世紀初期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他們的努力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性
說明了: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它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2.列強在近代史上對中國進行了哪幾次侵略?結果怎麼?為什麼?請分析侵華各階段的特點以及列強的侵華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六次侵略戰爭:
1840—1842鴉片戰爭、
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
1883—1885年的中法戰爭、
1900—1901年的八國聯軍侵華、
1937—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
前五次侵華,中國均失敗。
原因:
外國方面:列強處於資本主義上升階段,具有掠奪性經濟力量強大船堅炮利;
中國方面:清政府腐敗盲目自大,經濟武器裝備落後,軍官無能指揮失利軍隊沒有戰鬥力。
第六次侵華中國取得勝利:
原因是:
(1)由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由於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的路線
(3)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的對日作戰粉碎了日本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方針
(4)中國共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其它抗日武裝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和創立敵後抗日戰根據地,抗擊了大部分日軍和幾乎大部分偽軍。
(5)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援。
侵華的階段及特點:
(1)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前:列強用武力開啟中國大門以滿足其商品輸出、開拓世界市場。
(2)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經濟上由商品輸出變為資本輸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軍事上趨向聯合侵華
(3)辛亥革命到國民大革命時期採用“分而治之”的侵華政策,扶植軍閥及代理人。這一時期日本暫進取得了獨霸中國的局面
(4)大革命到抗戰勝利:以日本全面侵華為主
(5)抗戰勝利後到新中國成立:美國扶植蔣介石反共反人民。
影響:
(1)列強侵華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獨立,是造成中國近代日益貧窮落後的根源。
(2)他們把西方技術帶入中國,給中國舊制度、舊觀念以前所末有的衝擊,同時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3.比較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異同。
(1)歷史背景相同:都發生在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中國面臨瓜分危機。目的相同:都希望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領導階級相同: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結局相同:都失敗,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失敗原因相同:都由於資產階級妥協和侷限性又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2)主張不同:變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革命主張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手段及性質不同:分別採用暴力革命與和平改革;一個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另一個是資產階級革命性質。
4.試分析戊戌變法中的維新思想和辛亥革命中的民主思想的主要異同點。
共同點:都是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
不同點:
(1)維新思想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科技和教育,進行政治改革,但沒有觸及封建土地制度的內容;
(2)民主革命思想主張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改變封建土地制度並提出平均地權的主張。幻想實現自上而下的改革;民主革命思想主張用暴力推翻封建統治。
5.中國近代史上中國農民階級在不同歷史時期是怎樣發揮其群體優勢和作用?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農民階級發揮其群體優勢的有:
①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在中外反動勢力沉重壓榨下發動的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戰爭,不僅把農民戰爭推到最高水平,而且給了中外反動勢力巨大的打擊
②在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滅種的的關鍵時刻,又是中國農民挺身而出,發動了義和團運動,最終被中外反動勢力鎮壓下去,但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農民階級發揮其群體作用的有:
①國民大革命時期,農民積極參加支援北伐戰爭
②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農民支援土地革命的開展,使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形成,為中共找到適合國情的中國革命道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③抗戰時期顧全大局,接受減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④解放戰爭時期,農民積極支援前線是解放戰爭迅速獲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6.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的道路上經歷了哪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哪幾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我們從百年鉅變中得出的基本歷史結論是什麼?
第一次:由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第二次:是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是在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領導下開始新的革命,這就是改革開放,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
在百年的革命與建設的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開建立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和富強和人民幸福。
7.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是由哪三方面因素造成的?
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制度落後
清政府的腐朽。
8.黨在歷史上有哪幾次重大挫折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又是怎樣解決促進新局面到來?說明了什麼?
(1)民主革命時期:
第一次重大挫折是1924---1927年國民大革命失敗。
原因:(1)中外勢力聯合破壞革命。(2)中共處在幼年時期,缺乏鬥爭經驗,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
糾正:1927年召開八七會議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的方針發動秋收起義並在起義的過程中在文家市實現了工作重心轉移,由城市轉向農村,開始農村包圍城市。
第二次重大挫折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原因:推行王明的“左傾”錯誤主張。
糾正: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並在長征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並取得長征勝利,粉碎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促使中國革命新局面的到來。
(2)現代史時期的挫折: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原因:毛澤東對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鬥爭形勢,作了錯誤的分析。
糾正:1978年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事的思想,拋棄了以階級鬥爭為綱,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中來,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說明了中國共產黨的胸懷坦白,有錯必改的高風亮節;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黨,促進經濟發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是黨的宗旨和出發點;黨的方針政策是與時俱進的。
9.鴉片戰爭前中國同英國相比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存在著哪些差距?到19世紀60年代外來因素使中國社會出現了哪些變化。變化中進步的主流是什麼?
(1)中英相比:
第一,政治上,英國在17世紀就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中國仍處於封建社會,清朝統治衰落,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
第二,經濟上,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生產力巨大發展,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中國仍處於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的封建社會,清政府財政困難,入不敷出。
第三,軍事上,英國船堅炮利,掌握著海上霸權,積極對外殖民擴張;而中國清王朝軍隊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紀委鬆弛。清朝統治者“閉關鎖國”,虛驕自大。
(2)外來因素使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
第一,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變成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第二,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三,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使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走向解體,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同時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
第四,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打破了中國的封建閉關狀態,使一批先進的中國人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面對現實,掀起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思潮。
第五,掀起了以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為目的的洋務運動。
(3)進步的主流:向西方學習。
10.中國歷史上國共兩黨兩次合作是怎樣實現的?對中國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第一次:孫中山在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中屢屢失敗,在蘇聯和中共的幫助下,決定與中共聯合,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反對北洋軍閥;中共在革命進入低潮後認識到,面對強大的敵人,必須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共同對敵。孫中山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並接受中共民主革命綱領。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標誌著國共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第二次:面對日本侵略的步步深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誌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全面抗戰爆發後,蔣介石明確表示了聯共抗日的決心,紅軍改組為八路軍和新四軍,國民黨公佈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國共合作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戰。
第一次合作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高漲,北伐戰爭取得巨大成果;第二次國共合作最終趕走了日本侵略者。
1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在革命處於重要轉折階段毛澤東是如何站在時代前列推動革命向前發展的?
1927年後中共產黨人反抗國民黨白色恐怖的三次起義相繼失敗,毛澤東審時度勢,率領部隊上井岡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塊革命根據地;同時,毛澤東及時從理論上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說明了中國革命採取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這樣一條道路;是由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並形成了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為中國革命指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20世紀30年代,“左”傾錯誤在黨內佔統治地位,排斥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和思想,導致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紅軍被迫長征。遵義會議上,糾正了“左”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紅軍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完成了戰略轉移的任務,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勝利後,中國革命最後勝利即將到來。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作的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並規定了革命勝利後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和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
12.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道路進行過哪兩次重大的探索?並指出探索的時間。這兩次探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各有哪些?探索成功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探索:
20世紀20年至30年代對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相同點:
(1)都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逐步擺脫俄國革命和建設的模式,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
(2)黨內都有正確路線和錯誤路線的鬥爭最終正確路線戰勝了錯誤路線而獲得成功。。
不同點:
背景不同:第一次探索是在大革命失敗後,革命處於低潮的情況下進行的;第二次探索是在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已經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了的情況下進行的。
共產黨所處的地位不同:第一次探索共產黨處於幼年時期、處於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第二次探索共產黨已經成熟,處於執政黨地位。
基本經驗: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一切從中國國情出發。
13.近代中國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爭取獨立,二是實現國家工業化和近代化,談談圍繞這兩個基本問題中國近代各階級階層進行了怎樣的探索和實踐結果怎樣?從中你能得出怎樣的認識。
探索與實踐:
(1)洪仁乾的《資政新篇》反映了中國人最早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由於太平天國處於戰爭狀態未能實行。
(2)洋務運動以“自強”“求富”為目標,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裝置,有利於中國近代化,客觀上抵制外國侵略,但由於不觸及封建制度,最終失敗。
(3)康梁主張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但試圖透過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走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結果失敗。
(4)孫中山以三民主義為綱領,以建立資本主義共和國為目標,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為手段,領導辛亥革命,但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
(5)中共成立後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以爭取民族獨立為主要目標,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為國家富強奠定了基礎。
認識:近代中國獨立與富強兩大任務是互相關聯的,沒有民族獨立就不可能國家富強;而國家富強,民族獨立也無保障,民族獨立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