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教授、龍軟科技董事長毛善君
智慧化煤礦的建設是一個巨複雜的高科技系統工程,實現井工礦井的真正無人開採,技術的複雜性不亞於登月工程。
與傳統煤礦相比,智慧化煤礦的五大體系“標準體系,技術體系,裝備體系,管理體系,培訓體系”有其本質的區別。我國的高鐵、登月和火星工程,如果不是基於高科技的五大體系進行科技攻關、工程示範、技術驗證、系統除錯和推廣應用,他們就不可能工程應用常態化,就不可能成為國家的驕傲。基於高新技術,智慧化煤礦的建設和常態化執行,就必須實現“裝備智慧化,分析線上化,控制協同化”。透過頂層化的設計,實施系統化的工程,實現全行業產業鏈的資源動員和協同,才能在煤礦的智慧化領域也實現高科技的突破。
當前,頂層設計還處於起步階段:2018年前,從技術到裝備,我國智慧化煤礦建設都未形成體系。近兩年來,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強力領導下,開始逐步引導全行業進行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和釋出,取得了階段性得成果,有力促進了智慧化礦山建設的程序。由於五大體系的複雜性和高科技發展的快速性,頂層設計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實際上,目前的頂層設計與智慧化煤礦建設“裝備智慧化,分析線上化,控制協同化”的最終要求還有不少距離,需要進一步解決平臺統一性、裝置先進性、資料共享性、系統協同性等問題,否則,將事倍功半
近年來,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資訊共享標準的建立,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具體操作層面還需政策的進一步引導,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如目前無論在生產礦井還是礦業集團總部,都缺乏基於GIS“一張圖”的統一管控平臺;相關子系統單獨招標和建設,不是基於智慧開採完整系統的總包和交鑰匙工程模式,缺乏基於統一標準的約束,其結果是又人為製造資料孤島,不利於智慧化煤礦“分析線上化,控制協同化”的建設目標。所以,破除資料孤島,任重而道遠!
隨著華為等科技巨頭紛紛進入煤礦行業,行業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和礦山智慧化建設是極大利好。華為煤礦軍團前期提出,智慧礦山必須在“統一標準、統一架構”下,基於統一的數字平臺,實現行業資料、能力、知識、人才和平臺共享;並在“安全”的前提下,真正做到高效、集約的煤礦智慧化發展。龍軟在礦山智慧化上的理念和華為是完全一致的。
9月14日,華為又進一步和國家能源集團,在神東煤炭多個礦井成功實踐的基礎上,向全行業釋出了“礦鴻作業系統”,將最終徹底實現礦山成千上萬裝備和感測器的萬物互聯和介面標準化。
華為礦鴻作為智慧礦山開放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核心,向下賦能礦山裝置,實現生態夥伴裝置在統一資料標準下的大聯接,第一次使統一資料架構成為可能。向上使能生態夥伴,透過華為最先進的雲數字平臺及強大的雲能力,支援生態夥伴的各類智慧化應用工業APP,共同打造基於華為礦鴻的礦山數字孿生。有了統一資料架構,未來基於全量資料的各類場景下的AI和大資料分析和應用將愈發強大,智慧礦山建設是一個動態演進的過程,真正的智慧礦山將逐步成為現實,並不斷進化。
作為科創板上市公司的龍軟科技相信:攜手華為雲數字平臺、華為礦鴻,我們更是能夠發揮在煤礦“包括地測資訊在內的透明化”領域的深厚和獨到積澱,建立基於多維GIS“一張圖”的智慧化統一管控平臺,助力智慧化煤礦實現“分析線上化,控制協同化”。破除資料孤島,最終實現資料共享和發揮資料的價值。當前,龍軟科技正在著手構建基於華為雲數字平臺、華為礦鴻的智慧礦山解決方案,並加快幾個礦山的驗證落地。
龍軟科技堅信,基於統一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智慧化煤礦,各個架構層的廠商協同共享資料價值,充分發揮各自最大的優勢,必然會讓煤礦智慧化建設走上良性迴圈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