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結束後,有人對時任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的桂永清說:“你們德械師,都是一流人才”!擔任過德械師教導總隊長的桂永清卻黯然回道:
“一流人才,全都犧牲在南京城下了,剩下的都是二流人才,也包括我”。
在國民政府軍戰鬥序列中的真正德械師,分別是87師、88師、36師、教導總隊四個,他們也是當時中國裝備最好的軍隊,尤以教導總隊為甚。
為什麼是“德械”?
1924年6月,國民黨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蘇聯的援助和中共的加持,使得國民政府擁有了第一支屬於自己的武裝。相較於當時盤踞在各地的軍閥軍隊,這支具有新鮮血液和強大生命力的軍隊在北伐戰爭、中原大戰中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強軍隊。
在中原大戰後,收進了很多降軍,南京國民政府名義上所控制的軍隊一度達到了兩百餘萬人的規模,雖然數字很龐大,但其中以黃埔為主體開枝散葉而成的軍隊其實只有70個師,人數僅是三分之一,這就是我們熟悉的“中央軍”,也就是蔣介石所謂的嫡系部隊。
但即使是嫡系,由於當時的中國在近代落後世界太多,中央軍也無法脫離舊式軍隊的桎梏。裝備方面,以步槍為例,身為嫡系的中央軍在同一支部隊中卻有著不同的槍械,漢陽造、毛瑟槍、捷克式、比利時式,甚至還有民間土槍。
槍械不一,必然導致有效火力的大打折扣,後勤也無法保證。
黃埔教官大都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出身,只是在保定軍校停辦後來到黃埔繼續從教,他們所接受的仍是一戰時甚至更早的軍事思想,他們所教出的軍官,在中央軍中自然也無法適應現代新型戰爭的局面。
蔣介石對蘇聯人始終抱有強烈的不信任感,有鑑於此,蔣介石和他的幕僚們決定要尋找一位新的“合夥人”,來讓自己的槍桿子變新、變強,於是,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德國。
為什麼是德國人呢?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民政府大肆捕殺共產黨人,這讓國民政府與蘇聯的關係也跌入冰谷,形同決裂,蘇聯在國民政府中的軍事顧問也被“禮送”出境。
蘇聯人走了,但軍事顧問不能沒有,而當時有能力、且有意願的有美、英、日、德四個國家。
前三家都有龐大的在華利益,請誰都不好不請其他兩家,但軍隊只能接受一種訓練模式。
而德國正處在一戰後戰敗國的地位,受到《凡爾賽和約》的束縛,自顧尚且不暇,不可能侵犯中國利益。
另外,身為戰敗國的德國經常受到英法美等國的欺壓,與中國可謂同病相憐,再加上德國確有強大的軍事工業實力,早在晚清時期就有大量軍械、乃至戰艦出口中國,軍界風評極佳,所以德國成為國民政府的首選。
那麼,德國人怎麼想呢?
敗於一戰的德國人急迫需要龐大的國外市場來恢復國家實力,中國無疑是很好的市場目標,而德國此時的國際地位低微,面對蔣介石拋過來的“橄欖枝”可謂喜出望外。
受制於《凡爾賽條約》,很多德國的職業軍官被迫離開軍隊,自謀生路,國民政府的邀約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使得他們在異國他鄉也能得到很好的生活保障。
郎有情,妾有意,雙方的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中德蜜月下的軍隊升級
1927年底,蔣介石接見了德國名將魯登道夫的高階助手兵工炮兵專家——馬克斯·鮑爾。不久之後,鮑爾以“經濟事務顧問”的名義接手中國軍隊的改造。
他先回國挑選了46位退役的德國軍官來華,組成了精簡實用的軍事顧問團,在之後擴大到120人。同時在鮑爾的熱情聯絡下,德國軍工業巨頭哈布羅、西門子、克虜伯、法本等公司與中國紛紛達成軍火貿易協定。
鮑爾和軍事顧問團的第二任團長格奧爾格·維採爾提出了軍事改革的理論,如改造指揮系統,完善軍官和專業兵種培養制度,建設裝甲部隊等。而到了軍事顧問團的第三位團長漢斯·馮·塞克特時,才真正開始推動國民政府的軍隊改革。
為此,蔣介石專門挑選組建了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作為試點部隊,全盤接受德國軍事顧問團的建議,進行軍隊建設。
國民政府設定教導部隊由來已久,在黃埔軍校建立後就設立了教導團。1930年,為便於軍校學生練兵,教導總隊正式成立。保定軍校出身的唐光霽遵照德國顧問訓練計劃,在南京香林寺成立教導隊總部,其中主要包括挑選出來的優秀下級官兵和軍校學生組成。
1933年,桂永清接手教導總隊,按照德國步兵團編制,開始擴編並裁汰老弱病殘,各兵種共計有15名德國顧問擔任指導,完全按照德國軍隊典範訓練,旨在將教導總隊打造成為德式作戰部隊的樣板部隊。
經過擴編,教導總隊雖名義上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但實際上已經獨立成軍,具有旅一級的作戰規模。
在第五次圍剿紅軍結束後,蔣介石計劃整軍,教導總隊就作為首批參加整訓的部隊,編制為“教導師”,已成為全國陸軍部隊的楷模。
蔣介石的心頭肉
蔣介石對於教導總隊給予了很大期望,甚至將其作為中國“國防軍”示範來打造。凡是有關軍事改革必先經過教導總隊實驗,出國學習軍官在回國後,必須先去教導總隊服務或參觀。因此教導總隊無疑是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心目中的寶貝疙瘩、“近衛兵團”。
教導總隊的軍官基本都接受過正規的軍校教育,且多是海外留學歸國。如教導總隊參謀長邱清泉畢業於德國柏林陸軍大學,第二旅參謀主任廖耀湘曾在法國聖西爾軍校學習。
就連普通士兵也是精挑細選,不僅要有戰爭經驗,還要求具有一定的知識文化水平。
要知道在當時的中國,全國識字人口僅佔國內人口兩成不到,而教導總隊可以宣稱百分之九十的成員都是具有文化水平的軍隊,即便是與其他徳械師相比,也不遑多讓。
待遇方面,在九一八事變後,大部分國民黨軍隊都無法及時領到足額軍餉,但教導總隊卻是全額髮放,直到全面抗戰開始。成員被服、食宿一應俱全,還有豐富的娛樂活動,即便是87、88師這種中央軍精銳也無法比肩。
待遇好,是必須用辛苦努力去換的,教導總隊的軍事訓練水平很高,教導總隊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在桂永清接手教導總隊後,便給部隊定下了近乎苛刻的規章制度。教導總隊奉行“五不”的規定:“不抽菸、不賭博、不宿娼、不飲茶、不用熱水洗臉洗澡”。
武器裝備上,不僅配備德式輕武器,重武器也向德國靠攏。作為為數不多的擁有直屬炮兵的部隊,教導總隊的每個營都配有炮排,團屬炮兵還配有榴彈炮、戰防炮等重型火力。這在當時軍隊普遍落後的情況下,是十分令其他部隊眼饞的。
與豪華配置相匹配的還有強勁的戰鬥力。1936年西安事變後,教導總隊曾一度屯兵潼關,給張學良部造成了極大壓力,後又協助28師攻克華縣,參加一場渭南戰役下來,教導總隊僅陣亡二十餘人。
抗戰爆發前,教導總隊已經基本完成整編,已經脫離了實習訓練性質的部隊,成為真正的示範性質作戰部隊。
但是客觀來說,教導總隊在全面抗戰開始前的戰鬥經驗還是較少,特別是缺乏與真正現代化的日軍的交戰經驗。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隨著抗戰的全面爆發,教導總隊匆忙進入了抗日戰場。
成於南京,敗於南京
淞滬會戰是教導總隊戰鬥力面對的第一次大規模檢驗,在三個月的拉鋸戰中,教導總隊先後兩次投入一線戰場。
1937年8月,教導總隊一部交由張治中指揮,在日軍海陸空火力的圍攻下,雖傷亡慘重,但仍未喪失戰鬥力。
10月,桂永清回國後主動請纓,率領教導總隊全體投入戰鬥,第一團、第三團鎮守淞滬重地八字鎮。
11月5日晚,教導總隊夜襲奪回了日軍已經攻佔了一半的八字鎮,從第二天開始,幾乎每天都要面對日軍數十次大規模衝鋒,直到9日日軍在金山登陸,才被迫撤出戰場。
淞滬會戰結束後,原本計劃撤退至江西休整的教導總隊在南京司令部的強烈要求下留在南京,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此時的南京已經無險可守,除教導總隊外,另有八十八師、三十六師和憲兵隊,教導總隊負責紫金山和城垣東部守衛,另分一部防守烏龍山要塞負責長江防務。
作為防守南京部隊中條件最好的一支,實際上教導總隊幾乎負責了一半的南京防線。而教導總隊所負責的紫金山,也是整個保衛戰中戰鬥最為激烈的地區,也是最後陷落的地區,截止到12月13日南京陷落時,紫金山仍是中國軍隊唯一一處仍在進行有效抵抗的地區。
12月9日,教導總隊開始與敵接觸,日軍要控制南京,必要攻下紫金山,而拿下紫金山,要先攻下老虎洞,圍繞老虎洞的戰鬥從開始到13日的五天內,教導總隊雖然傷亡慘重,但日軍在紫金山未能前進一步。
在12日,我方的戰鬥形勢就已經開始惡化,南京城已經門戶大開,城內守軍多數已經潰退,教導總隊仍然堅守。但由於中華門失守,整個南京防線遭到毀滅性崩潰,長官部決定總撤退,此時只有渡江一途,但運輸司令擅離職守,導致整個撤退十分混亂,從紫金山撤下的教導總隊被散兵和逃難群眾衝散。
13日,日軍軍艦截斷了最後的退路,教導總隊全體3萬5千餘人,戰後收容不到四千,幾乎全軍覆滅在南京城下。
其中,數年積累的傑出軍官們已經基本殉國,教導總隊名存實亡。
1938年,礙於德日已經結盟,德國顧問不得不撤離後,教導總隊更是斷絕了裝備供給和訓練條件,桂永清在封蘭戰役中因為指揮失誤,導致教導總隊殘存的力量也損失殆盡,餘部編入四十六師,教導總隊的名稱也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