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某團加強文化建設促進官兵合編合心合力——
“一營一品牌” 集聚“源動力”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鄧東睿 通訊員 王妍潔 鄭 義
“護衛中樞、穩固大局!”“為劍築巢,吾輩自豪!”這幾天,記者一行來到火箭軍某團採訪,午飯前,官兵們洪亮的口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集合喊口號,緣何各有各的調?原來,該團作為戰略導彈部隊的新型力量,組建於調整改革期間。官兵來自不同單位,合編後崗位多、任務雜,大家工作經驗、思維模式等不盡相同,集體榮譽感、單位歸屬感有待加強,時常出現單打獨鬥、各自為戰。
“既要搞好戰鬥力建設,也要搞好文化建設,把大家擰成一股繩,才能實現形合而神聚。”該團政治工作處主任崔曉明介紹,為儘快改變這一狀況,他們結合深化“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開展“一營一品牌”文化工程建設,即營連提煉團隊精神、班排提出特色口號、人人寫下勵志格言,引導官兵加深對本單位使命任務的認識理解,凝聚奮進力量。
“本以為就是想幾句標語口號,可真正行動起來,卻發現並不容易。”工兵連指導員張焱焱告訴記者,接連幾個夜晚,他和幾名骨幹憋在房間裡搜腸刮肚都沒想出來,到底確定啥精神、叫響啥口號。
最後,教導員王驥的話點醒了張焱焱:“何不到歷史中去找找答案?”他們查閱史料發現,儘管工兵連的先輩們常年身處深山施工一線,但他們的事蹟中很少出現“苦”和“累”的字眼,反而“甜”與“收穫”比比皆是,這讓大家深受觸動。幾經討論,工兵連官兵將連隊精神總結提煉為兩句話:“深山放歌我心歡暢,為劍築巢吾輩自豪。”
其他連隊聞訊紛紛前來取經,全團上下很快颳起了一股“頭腦風暴”。官兵在一次次追根溯源、概括總結、交流討論中,學習連隊文化、認清自身職責、共擔肩上重任。
前不久,列兵小牛分到工兵連。施工現場,連續幾周鑽山洞、運石頭,讓他一度萌生退伍的想法。
一天,指導員張焱焱找來一塊石頭,請小牛刻上自己的名字,將它放進連史館。“從下連那天起,你就與工兵連緊密聯絡在一起,你每一天的表現都在先輩們注視的目光中。加油吧,‘後浪’!”那一刻,一股熱流湧上小牛的心頭,他終於懂得了連隊精神那16個字的含義。
如今,該團每個營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品牌。在這些特色品牌激勵下,官兵們搞建設、抓備戰的凝聚力空前高漲,一塊塊“硬骨頭”被啃下,一個個難題被攻克。看著各個連隊面貌一新,該團政委湯仁江感慨地說:“文化軟實力助力提升打仗硬實力,精神的力量永遠是制勝刀鋒!”
唱響自己的“奮鬥者之歌”
■火箭軍某團政治工作處主任 崔曉明
在編制體制改革中,不少單位經歷了轉隸分流、轉型重塑。這個過程有快有慢,但有一個問題不容迴避:那些新組建或合編時間不長的單位,一無史館、二缺史料,在持續深入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中,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更加有效地開展主題教育?
是講兄弟單位的先進事蹟,借他山之石以攻玉?還是總結提煉自己的創業故事,以此作為教育“藍本”?我們團黨委選擇了後者,並找到了一個有力的抓手——實施“一營一品牌”文化工程建設。表面上看,官兵們是在提煉營連精神、總結礪志口號,但潛移默化中傳承了歷史、積澱了文化、凝聚了力量。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單位的“拓荒者”,官兵們可以書寫自己的“創業史”,唱響自己的“奮鬥者之歌”,進而讓自己成為故事裡的人,成為連史的一部分。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