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最新的野生動物保護級別調整中,狼也由過去三有得以提升至國家二級,歷史上狼廣佈我國的南北方,如今因為人的活動和環境的變化,狼的種群數量在東部地區幾乎消失殆盡了。這次調整至國家二級可以說狼也算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重視和保護,為迫在眉睫的保護助力不少。歷史上北京山區狼的記錄並不罕見,今天則徹底消失了,這期就介紹下狼與人類和自然的關係。
伴隨人類文明程序
狼(Canis lupus)是最大的犬科動物,主要分佈在北半球。在人類文明中狼一直伴隨著我們人類的發展和生活,甚至對我們人類歷史的發展和文化形成過程中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可以說狼早就與人類的歷史文化交融在了一起。從遠古到古代我們對狼產生了深刻的認識與瞭解,很多與它們有關的故事和成語組成了人類文明中的一部分。甚至在一萬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接觸到了一些對人類不太害怕的狼個體,嘗試飼養和馴化了它們,它們的後代就是今天伴隨著我們一起生活,甚至參與了農業生產的夥伴——家犬。
世界分佈的狼
犬科與貓科動物是演化最成功的物種類群了,犬科甚至比貓科還要成功。犬科動物中最成功的一種非狼莫屬了。北美洲、歐亞大陸,甚至非洲的個別地區都有它們的身影,從冰天雪地的北極到溫帶森林、草原甚至非洲的熱帶沙漠都有它們的身影。由於生境的多樣,也讓它們能適應不同的獵物,包括體大的駝鹿、馬鹿,到小型齧齒動物,都是它們喜愛的食物。
在中國歷史上狼遍佈除了海南島和臺灣島以外的大陸地區,但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和環境的變化,現在東部和南部地區狼徹底消失了,目前只在東北、西北和高原地區還能看見穩定的狼種群分佈。據《北京獸類志》的記載,狼在歷史上北京周邊郊區和山區均有分佈,並不罕見,但是80年代末以來,城市建設和經濟活動等因素,狼徹底在北京消失了。後來雖有少量疑似的目擊報告但是均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狼在北京還有存在的證據。
家庭式群體生活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狼的群體給很多人的印象是類群軍隊式的群體結構,其實不然,現實中的狼群是家庭式的群體模式。在一個狼群中,首領就是這個群體的家長,其他成員則是它們的未成年子女。這些“狼孩子”中的年齡也不同,分為亞成狼和幼狼,基本上是相差一歲。一歲多的亞成狼體型大小已經和父母相當了,可以跟隨父母一起捕捉獵物了,在參與捕捉獵物的同時,它們也在學習捕獵的各種技巧。
同樣,它們也會跟隨母親學習如何照顧新生的幼狼,這都為今後獨立生活建立自己的家庭打下了必要的基礎。當亞成狼生長到接近兩歲的時候,它們會逐漸離開家庭去闖蕩世界,逐漸結識其他異性同類,建立自己的家庭和領地後開始繁殖。而它們原生家庭中的弟弟和妹妹在它們離開時也開始了從父母那裡學習生活的必須本領。
維持自然平衡
國外的一些保護案例很好地解釋了狼與自然的關係。控制大型食草動物的消費者狼的消失直接影響了森林質量,馬鹿這樣的大型食草動物在沒有天敵的自然控制下種群數量增長明顯。食草動物的增加又直接影響了森林的自然生長,森林質量的下降又對森林中其他動物的種群有所影響。狼的再度引入合理控制了食草動物的數量,讓森林得以恢復,同時依賴森林的其他動物也在健康的森林系統中得到了種群恢復。自然的天平得以平衡。
狼是自然界中較高階的消費者,它們的生存需要一定數量的食草動物作為基礎性的生存保障,在廣大的東部地區這種環境早已不復存在了。儘管狼也可以捕食很多中小型食草動物,如草兔甚至鼠類為食,但是由於棲息地環境的壓力,它們幾乎在東部地區難以生存,近幾年來某些地區發現的單獨的狼個體的記錄很可能是非法飼養的個體。可以說很多地區的保護工作是在系統性保護為基礎的前提下進行的,未來如果保護得當,包括北京在內的東部很多地區的森林得以充分的恢復,很多野生動物包括一些食肉動物還是有可能再次出現在過去它們生活的山地之中的。
閱讀連結
編輯、校對:魏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