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美國原油供應價格彈性下降; WTI 價格每上漲 5 美元/桶帶來的額外產量已經縮水。
- 80 美元的 WTI 遠期曲線將導致 2022 年的增量增長低於 0.2 mb/d,而之前為 0.5 mb/d。
- 私人運營商現在執行的鑽井平臺比獨立/主要運營商的總和還要多,但他們的平均油井產量少了將近 25%。
- 勞動力、鋼鐵和製造裝置的短缺將阻止美國石油生產在短期內大幅恢復。
- 2022 年美國的總產量預計為 12 mb/d,僅比 2021 年的平均水平高出近 1 mb/d。
7 月初,WTI 遠期曲線在 2022 年平均為 71 美元/桶,到現在,2022年遠期曲線已上升至平均 76 美元,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即隨著價格的上漲,可以刺激多少額外的生產。即使價格保持在 80 美元以上,我認為一些不利因素將限制 2022 年的產量增長率。換言之,美國頁岩油的價格彈性發生了變化。
美國頁岩油運營商正面臨增產的限制,並且也對過快增產持謹慎態度(即使他們仍然樂於從價格上漲中獲得額外現金流)。根據當前價格前景預測,美國陸上生產商明年將平均每月增加 12 個以原油鑽井平臺,其中近 60% 的鑽井平臺在Permian。鑽探的穩步增長,加上 DUC 庫存的持續下降(已同比下降近 40% 至 2017 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將使陸上原油產量在 2022 年達到平均 12 mb/d——增加比 2021 年的平均水平高出近 1 mb/d。更高的價格情景(在遠期曲線上增加 5 美元/桶)確實會刺激更高的產量,但估計到 2022 年 12 月將只會額外增加 0.2 mb/d 的產量(遠低於幾年前0.5 mb/d的增量)。事實上,美國在 2018 年本該增加 約1.2 mb/d的產量,但 WTI 平均價格在 18 年第一季度至 2018 年第二季度上漲了 5 美元/桶,這導致生產商在 18 年下半年額外增加了 0.5 mb/d 的產量,即便當時價格已經開始回落。
我認為有幾個因素在短期內降低了供應的彈性:
1) 陸上運營商組合的構成發生了變化——這也改變了每臺鑽機的預計產量。在疫情的前一年,獨立運營商(比如EOG,OXY)和私人運營商(小的礦主)各自控制了約 40% 的陸上鑽井隊,而石油巨頭們(如Chevron和Exxonmobil)則佔據了最後的 20%。隨著鑽井活動的恢復,私營運營商已經重新啟用了他們在 20 年第二季度閒置的所有鑽井平臺,但公共獨立運營商重新啟動鑽井平臺的速度較慢,現在僅控制了超過三分之一的陸上鑽井隊,而石油巨頭們僅運行了路上區域內的 5%的鑽機。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大型獨立運營商曆來是最高效的運營商,甚至比石油巨頭更精簡,而且規模是私人運營商無法比擬的。 2019 年和 2020 年鑽井的生產資料支援了這一點,大型獨立運營商在Permian鑽探的井在其運營的前六個月產量為 0.13 mb,而石油巨頭為 0.11 mb,而普通的私人運營商僅可以產0.09 mb/d。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裡,公共獨立運營商幾乎普遍受到於capital displine 的影響,許多公司已經改變了他們的 CEO 薪酬策略,對財務回報予以獎勵而不是產量的增長。到 2022 年,如果大部分油井是私人運營商鑽探的,頁岩油井的規模會小得多。
2) 目前供應鏈限制也可能限制明年的產量增長。最緊迫的短期限制是勞動力、鋼鐵和製造裝置的不足。在2018年,很多公司開始開採盆地內的砂礦並且提高物流效率,最終解決了壓裂支撐劑供應不足問題。但是這其中很多礦山在 2020 年已經關閉了,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恢復運營
緊縮的勞動力市場正在影響美國的每個行業。美國勞工統計局上週公佈的資料顯示,8 月份有 430 萬人辭職,約佔勞動力的 2.9%。推動這種“偉大辭職”的一些主要因素是希望找到更靈活或離家更近的工作,這很難滿足西德克薩斯和北達科他州對壓裂人員的需求。油田服務公司將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價,以吸引員工重返工作條件苛刻的週期性行業。此外,新工人需要花時間進行培訓,這導致鑽井效率的下降。
鋼鐵採購和服務裝置投資不足也是制約因素。鋼套管已經是今年成本增加最多的油井部件,而中國和歐洲因能源成本高企而導致的工業產量削減只會加劇這一問題。製造裝置的短缺可能是美國頁岩地區最難克服的挑戰。E&P 和 油服公司面對投資者的壓力,減少了增加產量所需的資本支出。目前的大部分壓力抽水機隊是在五年前頁岩熱潮的高峰期建造的,其運營壽命即將結束,但過去幾年的投資不足需要時間來彌補。供應鏈上的限制意味著今天訂購一套完整的壓裂裝置將需要近一年的時間才能建造和交付,而該行業今年將至少需要淘汰 35 套裝置。
所有這一切並不意味著美國頁岩油對全球市場的重要性會降低,只是不要對短期內美國頁岩油產量的暴增抱太大希望。頁岩油產商會欣然接受高油價帶來的額外現金流,但與其立馬加大投入,不如回報投資者把股價提上去,畢竟誰也不知道明年油價到底會不會再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