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結束的4場12強比賽,從戰術角度來說,最大的爭議就在於球隊始終沒有使用防守型後腰。中國隊的中場大多數時間是吳曦和張稀哲的搭檔,前者最大的特點是全面以及突然後插上的攻門,後者最大的特點則是組織和傳威脅球的能力。這兩個人都不是純粹的防守型球員。
在沒有防守型後腰的情況下,吳曦和張稀哲的防守任務更重了,吳曦往往成了球隊後防線前的保護者,他便不敢輕易地前插,發揮自己後插上的優點。而張稀哲也不敢太靠前去傳導和接應,只能更多地在中後場位置直接向對手身後傳直傳球。即便這樣,在防守的時候,他們倆也經常顧此失彼。
於是,很多人提出了一個疑問,李鐵為何不使用防守型後腰?
有一種說法是,李鐵認為,目前中國隊內的所有後腰,都不如他自己,所以乾脆就不用了。
這種說法雖然聽起來是一種調侃,但想想最起碼前半句也是事實。
目前中國隊的球員裡,在後腰位置的其實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池忠國,一個是徐新。
在同沙特隊的比賽中,池忠國首發踢了多半場比賽,表現得不算很好。平心而論,池忠國這兩年其實已經處在下滑期,2019年他剛剛加盟國安的時候是他的巔峰期,如今32歲的他隨著年齡的增長,靈活性和覆蓋面都有些許下滑。
而即便是在他巔峰的2019年,池忠國也一直有一個無法彌補的問題,就是他的身體對抗和位置感。池忠國的身高只有1米70,實際上可能還不到,他的防守預判很好,是個靠腦子踢球的球員,而且因為身材矮小,他頻率快,下腳快,對手在下三路很難把他徹底過掉。但是,如果對手利用身體強行突擊,池忠國就會顯得很狼狽。而如果對手的高中鋒回撤拿球的話,池忠國更是毫無辦法。
前兩年國安在亞冠賽場就吃了這個虧,對手的中鋒頻頻回撤,利用身體把池忠國罩在下面,頭球擺渡也好,胸部停球也好,都很遊刃有餘。
此外,池忠國的防守位置感其實並不算特別好,儘管他的補位意識出色,但他防守的時候撲得比較兇,只是因為他很靈巧,有時候儘管第一下吃晃了,但第二下還能馬上再跟上。但隨著年齡增長,他的靈活性有所下滑,加上12強賽的對手實力普遍不弱,他的這個缺點也被放大了。
另外,池忠國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有時候腳下粘球。這也是他在中超踢球的習慣。池忠國過去是前腰出身,後來改成中前衛,主要是傳球和接應的角色,他的腳下技術在國內球員中還是很不錯的。在中超賽場他有時候會利用自己的拿球能力把球擇出來,然後再向前推進。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偶爾會有失誤被對方斷掉。到了12強賽上,由於對手的對抗能力更強,池忠國再拿球就很容易發生危險。同沙特的比賽,中國隊的失球就與此有關。
中國隊的另一個後腰徐新,身體素質比池忠國好很多,但他跟池忠國恰好相反,就是他的意識和技術又太差了。而且徐新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他發揮不是很穩定,好一場壞三場,而且就在同一場比賽中,他可能前一秒還是「馬競名宿」,後一秒就突然短路。
另外,徐新是個純「打手」型的球員,他的防守覆蓋面和接應能力不如池忠國。中國隊另外兩個中場張稀哲和吳曦都不是那種接應型的球員,徐新上場的話,確實會提升中國隊中場的抗擊打能力,但是對球在場上的運轉方面沒有什麼幫助。
除了這兩位之外,中國隊中還有一個王上源,他在河南建業是打後腰的。但說實話,王上源打後腰,只是在水平相對較低的中超,而且是實力相對較差的河南。王上源在恆大是打邊後衛的,他如果去國安或者魯能,大機率也打不上後腰,只能去邊後衛發展。說白了,他在中超強隊已經不具備打首發後腰的能力,在中國隊的國際賽場上,就更不用說了。
王上源基本上就是池忠國和徐新的缺點他都有,而個人的優點又沒有比前兩人更強。王上源留洋期間在比利時聯賽裡是打邊鋒的,被恆大挖回來以後,越來越靠後,從邊鋒到邊前衛再到邊後衛。這就說明了一點,王上源打後腰的位置感並不會太好。以池忠國的技術在12強賽都顯得很吃力,更別說王上源了。
除了這三位之外,中超球隊裡還有買提江、蔡慧康這樣的後腰,但他倆其實這兩年一直表現不穩定。
後腰位置最大的遺憾還是李可,儘管李可也不是一個純粹的防守型後腰,他的位置和特點更接近吳曦,但李可是可以打防守型後腰的,畢竟從中前衛到後腰的變化,比從邊路球員到後腰的變化要小很多。
李可雖然個子也不算高,但是身體強壯,對抗能力不是池忠國可比的,他甚至能夠硬扛保利尼奧而不至於太落下風。李可的技術也尚可,至少強於徐新和王上源。防守位置感也比較不錯,接應能力也很好,防守面積也足夠大。綜合來說,是中國隊目前最全面的後腰。
但可惜,李可到現在都沒有恢復訓練,踝關節的神經性問題一直困擾著他。
如果從以上這些球員來看,確實他們的能力都比李鐵當年踢後腰的時候差遠了。畢竟李鐵作為中國隊的主力後腰,在英超效力兩年多,其中絕大部分比賽都是首發出場,這一點就殊為難得。
李鐵的體能充沛,防守範圍極大,被稱為是「跑不死」。而且李鐵的傳球也很好,尤其是去英超踢球后,他的傳球速度很快,精確度相當不錯。可以說,除了射門之外,作為後腰的李鐵沒有太明顯的短板。
甚至可以這麼說,在中國足球的歷史上,李鐵堪稱「史上第一後腰」。
在李鐵之前,80年底的國腳黃向東是唯一可以跟李鐵在這個位置上去競爭一下的球員,黃向東最大的優勢是他的射門功力比李鐵強太多,他的遠射是當時中國隊開啟僵局的一大法寶。
而除了黃向東之外,90年代的高升還是防守屬性更多一些,他更像是一個被頂在後腰位置的後衛。
至於鄭智,他在中國隊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中後衛的位置上。而且,以鄭智全面的特點來看,他更適合擔任中前衛,而非純防守型的後腰。
因此可以說,能夠算得上是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後腰的李鐵,看不上目前中國隊的後腰是有可能的。但這顯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因為有一點無法令人理解,那就是,李鐵看不上池忠國、徐新,但也同樣看不上李可。
前面說了李可是目前最全面且能力最強的後腰,這是跟目前中國隊的球員相比。而就算是跟李鐵自己比,李可也未必就遜色了。李鐵雖然踢過英超,但當時的埃弗頓也只是英超中游偏下,李可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是踢英冠,但卻是英冠強隊主力,兩相比較來說,差不了太多。
40強賽的時候,李鐵就是用吳曦和張稀哲的組合,當時就令人頗為不解。但大家還都認為,這是40強賽對手較弱的原因。確實,面對關島和馬爾地夫,似乎確實沒有必要再使用一個防守型後腰。
那個時候,很多人都覺得,被雪藏的李可在12強賽一定會有用武之地。但沒想到,李可後來從國家隊回來就受傷了。
可是,平心而論,李可就算沒有受傷,李鐵就一定會用他嗎?現在看來也未必。
確實,現代足球已經很少再有一名純防守型的後腰在中場立足了,世界足球的潮流就是中場使用全能型悍將。李鐵使用吳曦和張稀哲,恐怕更看重的是他倆能夠在守轉攻時提供出球點,而增加前場人員則讓出球的線路更豐富。或許在李鐵看來,這一點比留一個拖後的後腰更重要。
但是李鐵不要忘了,他手下的是中國隊,這裡是中國足球,盲目地對接所謂的「現代化」打法,未必行得通。如果有一名防守型後腰存在,吳曦和張稀哲的特點能更好地發揮出來,那麼中國隊在攻守兩方面才能更有進步。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可至今無法復出,那防守型的後腰用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