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這本書好不好?肯定是好的。在真正文人的眼裡高階不高階?
看和誰比。和《昭明文選》比肯定是比不上的。
魯迅先生說:“以《古文觀止》和《文選》並稱,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地不可輕視。”
這話說兩者都不可輕視,但注意前面那句並稱初看好像可笑。意味著在內行眼中兩者地位不平等才是初反應。為什麼呢?
因為一個是駢文,一個是散文。從藝術性上說,駢文就是比散文更考功力。
《古文觀止》古文兩個字,不是相對於我們現在白話文的古文,而是散文。
駢文興起於南北朝,唐朝的時候已經很流行了。“駢”字形指雙馬拉車,平行並列之意。引申出來的意思就是對仗。駢文精心雕琢,極具節奏美感。但當時的韓愈和柳宗元看不慣,覺得不接地氣,過於注重形式而失去內容。所以發起“古文運動”。也就是針對駢文的散文運動。
為什麼叫古呢,和李白擅長古體詩杜甫擅長近體詩一樣,都屬於以當時的時間為標尺而不是我們的時代為標尺。
古指的是相對唐朝的先秦諸子百家,那時候都是散文。
高中語文裡很熟悉的“唐宋八大家”,唐朝的兩位就是韓愈和柳宗元。
注意,他們是古文八大家。不是文章八大家。文章分為古文和駢文,他們的駢文水平或者說文章水平能不能在唐朝稱前二?那肯定不是。駢文大家們絕對不服。
不止駢文和散文之分。《古文觀止》和《昭明文選》還有一大區別。
前者是清朝兩位私塾先生選編的古文也就是散文入門書籍。
而後者是一位文化素養極高的皇太子,帶領全國第一流的文人精心選編出來的文學典範。
注意我說的是文學,不是駢文典範。
以文章而言,駢文操縱所需要的功力對散文的那就是降維打擊,沒有可比性。
就好像古文和白話文的功力需求一樣。白話文,只是為了全國掃盲,不要讓絕大多數文盲充斥,要開啟民智,不能讓知識掌握在少數文化精英手裡。
但是單從美學角度說。你要說誰更美,誰的文化底蘊更高,那就是沒有可比性。
精通古文的桐城派寫白話文毫無壓力。但你讓寫白話文的瓊瑤去寫古文純屬趕鴨子上架。
瓊瑤:我惹你了?次次拿我舉例。。
下地鐵。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