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都聽過鑿壁偷光的故事,講的就是有個小孩家裡太窮,買不起蠟燭,可是自己非常好學,鑿穿牆壁,藉著鄰居家的燭光來夜讀,最終成為一代大文學家。父母們總說,你看看人家古代的孩子多麼愛學習,你要是有人家鑿壁偷光一半的努力,清華北大早都考上了,這位鑿壁偷光的好孩子名為匡衡,是西漢時期的大文學家,為什麼說父母口中的好孩子在歷史上也多有被人詬病的時候,今天我就為大家講講匡衡的故事,匡衡憑藉著自己的不斷努力入朝為官,受到了當時漢元帝的賞識,最終官至丞相。
不但如此,兄臺還是當時研究詩經的頂級學者,看著新皇登基後,匡衡依然穩坐丞相的寶座,而且一直積極言辭,觀點獨樹一幟,一直是漢人心目中的佼佼者。匡衡和大太監石顯成了一種勢力,漢成帝繼位後,成帝逐漸疏遠了石顯,此時匡衡就與他人聯手彈劾石顯,最終導致他的死亡。
匡衡翻臉不認人的做法,不免讓人感到有些寒心,匡衡可謂是古今歷史上讀書人的楷模,也是一位學者,一位學者,一位書聖,卻沒有聖賢之心。匡衡濫用職權霸佔民田,漢元帝封安樂侯,賜給31萬畝土地,但他利用職權之便和地圖有誤,誤以為多佔了4萬多畝良田,結果卻是一大錯特錯,多佔了四萬畝良田。
那時候,陳湯向匈奴進發,為保衛國家和平而戰。返回途中,陳湯為了獎賞辛勤血戰的將士,一路將匈奴的戰利品分給大家,沒有拿回來上交給朝廷。所以匡衡以為陳湯不做官,就應該教訓他,拉攏一幫儒臣彈劾陳湯,陳湯有苦不能言,一世英名終於付諸東流。
明知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大貪官,卻責備別人不是忠君的好臣子,這樣的賢者的確應該被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