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的九月已經進入下旬,霜降已過,冬季的腳步也就不遠了。老人說:今年的九月二十四很不一般,老祖宗的經驗總結出四大特點,分別指的是啥?下面就來看看今年九月二十四到底有何不同?
干支歷有何高明之處?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黃道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得來的,所以節氣是與陽曆同步的。陰曆為了與節氣同步,就用閏月的方法來補平這種時間差。而干支歷則是以節氣來劃分的,比如戌月,就是從寒露節氣開始到立冬前一天結束。
所以干支歷不僅包含了陽曆的成分,而且與節氣是同步的,還反映著氣的變化規律,以及天象、地理和方位等眾多的概念。比如地支戌,代表著西北偏西方位,代表著秋季的最後一個月,以及晚上的七點到九點,同樣也代表著木星的方位、斗柄的指向以及十二生肖的狗等。所以干支歷才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一、今年九月二十四是重日
在干支歷中,每個月的重日都是很重要的日子,比如午月的三個午日就是三個端午節,以中旬的午日力量最強,所以中旬的午日就是大端午。古人鍛造陽燧,就是在午月午日午時,三午相逢,代表著一年中最強的陽氣。
陽燧是一種凹面鏡,主要是用來點火的,當太陽光照到鏡面上之後,就會被凹面反射成一個焦點,就如同凸透鏡的聚光原理一樣。在焦點上放一些棉絮等,就可以被點燃。這種鏡子就如同現在的打火機,古人稱之為“丙午鏡”,丙為太陽,午為最強的陽光。
同樣戌月的戌日也就代表著當月最強的力量,戌為火庫,也為金庫,是金氣消失的地方,也是火消失的地方,因為火生於寅,旺於午,消失於戌。那麼戌月的戌日也就代表著最牢固的庫,這個庫是用來收納金氣和火氣的。
今年九月共有兩個“重日”,分別為九月十二戊戌日和九月二十四庚戌日,這兩個戌庫把中旬和下旬的金氣、火氣都收起來了。唯獨九月上旬沒有戌日,也就是無庫,導致了上旬寒水肆虐,寒水也就是金氣所生之水。
由於今年九月共有兩個戌日,所以在這兩個戌日中間,就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氣候特徵,因此想要下雨,也要過了九月二十四以後。
二、今年九月二十四為華蓋
魯迅在《自嘲》中寫道:“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意思就是碰到了華蓋,我又能如何呢?想要擺脫,但還未翻身就被碰得頭破血流。就如同戴著破帽走過繁華的鬧市,又如同漏船載酒水中流一樣,最終只能一個人躲進小樓裡,什麼都不管。
華蓋星位於紫薇垣,共有十六顆星組成,就如同一把巨大的傘蓋一樣,因此而得名。紫薇垣對應著皇宮,所以皇帝出行時,頭頂上還有一個華麗的大傘蓋,俗稱為“黃羅傘”。然而傘下之人就自稱為“寡人”。
因此華蓋星代表著科甲成名,文才斐然,但卻是有才華的孤獨之人,容易成為高僧。華蓋也就是五行之氣被自己的庫蓋住了。由於土生萬物,土生木火金水,木火金水又可合為土,所以每個季節的最後一個月都屬土,也就是“辰戌醜未”四個月,被稱為“四季土”,也叫“四土庫”。
那麼華蓋也就是火見火庫,金見金庫,水見水庫,木見木庫。比如水生於申金,旺於子,消失與辰,所以辰為水庫,那麼申、子、辰遇見辰就是華蓋,意思就是水見到水庫,把你收起來了,在水庫之中,想要氾濫也就不容易了。
同樣木生於亥水,旺於卯月,消失於未月,所以這三個見到未就是華蓋,那麼戌月也是一樣,火生於寅木,旺於午月,消失於戌月,所以寅、午、戌見到戌就是華蓋,把火收起來了,也就只能在土做的灶臺裡面燃燒一會兒罷了。
九月二十四是戌月的戌日,那一天的戌時就是“三戌相逢”,相等於火遇到了火庫,又被套在另一個火庫中,別說翻身了,想要動一下都不容易。
三、九月二十四為“建日”
古人以北斗星斗柄的指向來劃分一年四季,北斗星的斗柄一年執行一圈,立春時,斗柄指向寅位,所以從立春到驚蟄前一天就是寅月,叫作“建寅”。也就是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八月建酉、九月建戌等。
九月建戌,那麼九月的戌日也就是建日,九月二十四為戌月的戌日,所以就為建日。建日也就是有天無地的日子,可以理解為建立的日子,有從頭開始的意思。所以過了九月二十四,這種陰不陰,晴不晴的天氣就要結束了,又重新開始了。
四、九月二十四為“復日”
復日就是重複的意思,也就是好事成雙,禍不單行。《天寶曆》中說:“復日者,為魅罡所繫之辰也”。在四庫之中,辰為水庫,屬天罡,戌為火庫屬地魁,那麼辰和戌是相對的,這兩個相見就是天和地的相對。
所以復日共有四個組合,分別為壬辰、庚辰、庚戌、戊戌。九月二十四是庚戌日,也就是“復日”,好事易成雙,禍事不單行。
那麼九月二十四是“三戌相逢”,火見火庫又入庫,未敢翻身已碰頭,戌庫與對面的辰龍是相對的,而火庫之中如果見水就會熄滅,北方屬水,所以辰龍不往北,如果遇到不好的事情,就會成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