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髮||拂曉哨位(ID:fxsw2021)
作者||傅金保 主編||鄭懷盛 韓水霖
書法||傅軍(傅金保之子)
文韜武略一代名將,高風亮節後世楷模
——緬懷徐春陽老首長
文 / 傅金保
▲徐春陽,1925年1月生,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東溝鎮峪南村人,1938年進入抗大一分校就讀,畢業後志願要求到抗戰第一線參加戰鬥,歷任新四軍六支隊第1總隊青年幹事、蕭縣獨立團、新四軍四師11旅31團、32團青年幹事、政治指導員,新四軍四師騎兵團一大隊總支書記、政治教導員,解放戰爭中任華中野戰軍九縱73團3營教導員、華野二縱五師13團3營教導員、21軍62師184團政治處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189團副團長,團長,在團長任上率部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21軍63師189團團長、63師副師長、21軍作訓處長兼軍副參謀長,196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後任力61師師長、19軍副軍長、21軍政治委員、26軍政治委員、濟南軍區紀委專職書記。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獎、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1990年離休。
徐春陽首長離開我們近一年了,我一直未能走出悲痛,總想寫點什麼寄託哀思,緬懷這位我所敬重的老首長。
徐春陽生前兩次任21軍作訓處長,彌留之際曾提議作訓處撰寫一本書,編委把該書命名為《當年》。老軍長裴懷亮審查《當年》初稿時動情地說:“徐春陽是我們軍裡文武雙全的好領導,又曾兩次任作訓處長,一定要有關於他的文章。”編委考慮到他任61師師長時,我在該師任參謀,於是安排我寫。寫什麼呢?他文韜武略、高風亮節感人的事情舉不勝舉,該從哪裡寫起?又怎麼能說得完道得盡呢?
他1937年1月參加革命,1938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4年辭世,可謂戎馬倥傯,把畢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離職前任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濟南軍區紀委專職書記。擔任過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0年,在宣佈他以紅軍待遇離職休養命令的大會上,他即席發言:“不管什麼人作出了貢獻,都值得驕傲,唯有軍隊指揮員沒有驕傲的理由,那是因為他們的功績是戰友、是同志、是人民的兒女用生命和鮮血鑄成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呀!” 又說:“我一生四次負傷,三次病危,每一次都是戰友和人民群眾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從死亡線上把我拉回來的。如果沒有黨的教育、戰友的幫助、人民的哺育,就沒有我徐春陽。我的本領是黨給的,我在戰鬥中的功績是戰友的鮮血鑄成的,我沒有理由值得驕傲。今天我要退下來了,作為一個老黨員、老戰士我要繼續為黨的事業奮鬥終生!”他曾榮獲二級紅星榮譽獎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功高至偉而不居的博大胸懷;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不已壯心,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話音剛落,會場上便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 曾任21軍政委、蘭州軍區副政委劉建功為181團題字,右一李太忠,右二傅金保。
一、不殺光日本鬼子,誓不為人
1938年3月,徐春陽13歲。日寇由陽城向晉城進犯,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光在徐春陽的家鄉峪南村一次就屠殺了200多村民。當時他機智地撲倒在隱蔽處,把同伴的屍體蓋在身上,好容易捱到天黑才倖免於難。他擦乾身上的血跡,懷著滿腔的悲憤與仇恨發誓:“今生跟定共產黨,不殺光日本鬼子,不報仇雪恨,誓不為人!”同年10月,他參加了八路軍。
1939年2月,經晉豫邊區遊擊支隊介紹,他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學習。同年10月3日,14歲的徐春陽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抗大一分校畢業後,還沒有槍桿子高的徐春陽堅決要求到抗戰第一線參加戰鬥。他隨部隊從晉東南出發,橫穿華北敵後抗日戰場,奔赴豫皖蘇邊區成了一名光榮的紅小鬼。歷任新四軍第六支隊一總隊一團、蕭縣獨立團、二師五旅十三團、四師騎兵團青年幹事、騎兵五大隊支部書記、一大隊政治指導員等職。先後參加過粉碎日軍掃蕩芒碭山的“四一”戰鬥、新興集“六一”戰鬥、襲擊王白樓和薛家湖等幾十次戰鬥。
加入新四軍不久,徐春陽從1940年3月初到10月底,在八個月的時間裡,三次病危,每次都差點要了命。康復後,領導見他十分虛弱,就勸他到後方學醫,或去後方醫院做政治工作,他說什麼都不幹,說:“我參軍就是為了殺鬼子報仇,要我到後方去,我怎麼報仇雪恨?怎麼對得起慘死在鬼子屠刀下的父老鄉親?我就是死,也要死在戰場上!請領導相信,只要加強鍛鍊,我的身體一定能很快強壯起來。”他的真情和決心深深打動了領導,終於批准他留在戰鬥部隊繼續作戰 。
二、五星紅旗上有他的血跡
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擔任華東野戰軍九縱七十三團三營政治教導員、二縱五師十四團一營教導員、二縱新兵團一營營長、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一軍六十二師一八五團政治處主任。參加過朝陽集、保衛兩淮、討郝、萊蕪、孟良崮、南麻、臨朐、膠河、諸城、萊陽、益林、眾興、淮海、渡江、解放杭州、進軍浙東、閩北等戰役戰鬥。在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他曾四次負傷三次病危,每次都是戰友和駐地人民群眾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他說:“我是一個經歷過戰爭的倖存者,今天的我,不屬於我自己。”徐將軍身經百戰,他是槍林彈雨中衝殺出來的勇士。他當營教導員時,親眼目睹三個營級幹部在他眼前犧牲,無數戰士在他面前倒下,這三次他都倖免遇難。
第一次是1947年7月20日,在沂蒙山區南麻的吳家管莊與敵人激戰,時任營教導員的徐春陽被炮彈炸傷,頭右側鮮血直流,他身邊倒下了三名戰士!
第二次是1947年10月,在解放諸城的戰鬥中,他和營長正在察看敵情,不料敵人的一發炸彈在他身邊爆炸。衝擊波將他和營長震昏過去,他渾身上下是血,醒過來後纏上繃帶繼續戰鬥。
第三次是1948年9月3日,他帶領的二縱五師十四團一營擔任前衛任務,在蘇北新沂縣小窯頭,與國民黨整編64師一部遭遇。激戰了一天,打了一場華野二縱戰史上著名的惡戰——小窯頭戰鬥。除少數同志冒險突圍、30餘名危重傷員被敵運往徐州、幾個戰士與敵格鬥中被俘外,其餘260餘名優秀指戰員全部壯烈犧牲。他組織“小鬼班”最後一撥突圍時,不幸被敵人的手榴彈炸傷頭部右側和右手腕,他忍著劇痛,將已骨折的右手腕掛手榴彈袋上,左手緊扣駁殼槍,以超常的毅力帶領9名戰士,冒著敵人呼嘯的子彈和火焰噴射器衝出重圍。惡戰之後,260多個年輕的身軀,永遠地躺了在小窯頭的山崗上。徐將軍回憶錄《血火年華》出版後,他還專程回到小窯頭,祭奠這些為祖國解放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戰友。每當回憶起那場惡仗,他總是心情格外沉重地說:“我這人從來不講迷信,但埋在那裡的是二百多名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啊!舊社會被推翻,新中國成立,現在人們都知道開國元勳、老帥、老將,可是那千千萬萬長眠在地下的普通戰士,知之者又有幾人啊!”
▲ 右1曾任蘭州軍區參謀長、國防大學校長邢世忠。右2原61師參謀長傅金保。右3原61師偵察科長吳生河。
三、 文韜武略的軍政全才
他是從做政治工作開始的,戰爭年代一直是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後來是團政治處主任,建國後改任軍事主官。1963年他從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畢業後,曾任陸軍61師師長、19軍副軍長,1976年底任21軍政委,後調任26軍政委,又成為政治主官。後來他又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專職紀委書記,被授予中將軍銜成為我軍一名高階將領。幾十年來在軍事工作和政治工作這兩個不同的領域,他都頗有建樹,做出了驕人的成績。凡是與徐春陽共過事的,不論是領導還是部下,無不稱讚他是能文能武的軍政全才。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年僅24歲的徐春陽擔任步兵185團政治處主任。後來又任189團副團長、團長。1952年,率189團參加抗美援朝,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1軍中擔任過團長、軍作戰處處長、副師長、軍副參謀長。參加了1953年夏季攻勢等戰役。朝鮮停戰後,在朝鮮中線文登裡方向、東海岸元山方向、西海岸肅川方向,先後擔負防禦任務。參與組織了20兵團西海岸抗登陸戰役演習。1963年他任陸軍61師師長,61師當時是21軍唯一的,也是北京軍區為數不多的甲種師之一。1969年11月,他奉命調往19軍任副軍長。19軍重新組建,是總部在河西走廊戰略部署的一個重要方面。他分工主管19軍的作戰和訓練工作。各部隊長途跋涉,來自四面八方,幾萬人馬突然彙集而來,全新的環境、特殊的使命任務和千頭萬緒忙不完的工作,使徐春陽多方面的才華得到了充分展示。值得自豪的是,從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我有幸在他麾下任職8年,目睹他高超的指揮藝術,感受他高尚的人格魅力,親聆他慈父般的諄諄教誨。他,高風沐孺子,亮節照後人,是我的良師益友與終身楷模。
四、把政治工作貫穿於戰鬥始終
他帶的部隊為什麼能打勝仗?這與他狠抓部隊政治思想建設密不可分。他深知政治工作是軍隊建設的生命線,是戰鬥力生成諸因素中最可寶貴的因素。他常給我們講“不懂軍事不是個好政治幹部,而軍事幹部不懂政治工作,不善於鼓舞士氣,還打什麼仗?”每次作戰,他都做到了兵馬未動,政治先行。其中鳳凰頂阻擊戰,就是他活用政治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範。鳳凰頂是山東萊西縣(即水溝頭)東南4公里處的一個制高點。1947年11月,我二縱五師在鳳凰頂東西地區組織防禦,該師13團三營在鳳凰頂地區構築防禦陣地,阻擊沿即墨至萊西公路的弛援之敵。當時馮福林任營長,徐春陽任教導員。
這次阻擊戰,我以一個營阻擊敵人在航空、炮兵、坦克支援下五個營的進攻。戰前準備,從7日下午進入防禦陣地,到10日早7時,僅有兩天多時間,屬於倉促防禦。他作為教導員,不僅要與營長研究防禦方案,還要認真研究思想工作的落實。為使這次戰鬥達到穩、準、狠地消滅敵人,他密切關注著指戰員的思想動態,未雨綢繆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在前面。戰前,他對部隊進行詳細的反坦克教育;戰中,他洞察部隊思想動態,針對性地做指戰員的思想工作。為避免輕敵思想,他給部隊定下一個口號,即:“把雜牌軍當王牌軍打,用最小的代價 爭取最大勝利!”。10日早近7點,敵人以五個營的兵力,向我鳳凰頂陣地發起攻擊。面對數倍於我的敵人,我軍採取避開強敵、且戰且退的打法,輪換阻擊敵人,相互掩護轉移,以達到迫敵早期展開、遲滯、消耗敵人的目的。部隊打得靈活主動,士氣十分高漲。但到9點,戰鬥正式打響後,他發現指戰員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滋生了輕敵思想,注意力很不集中。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如不及時糾正戰鬥可能會失敗,即使僥倖取勝,也會代價慘重。他分析後判斷,指戰員的輕敵思想根源有三:
一是與“我必勝,蔣必敗”的全國大局勢有關;
二是與來戰場慰問的群眾熱情有關 ;
三是與認為當面之敵是國民黨雜牌軍有關。
於是,他組織宣傳隊宣傳輕敵思想的危害,要求部隊叫響:“把雜牌軍當王牌軍打,用最小的代把價 ,爭取最大勝利!”的口號,使口號深入人心,輕敵思想很快被遏制,為戰鬥勝利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為穩操勝券,他還給各連提出如下要求:
一、防微杜漸把輕敵思想客服在萌芽狀態,各級指揮員要正確實施指揮;
二、認真組織隱蔽、隨時搶修工事、減少傷亡;
三、靈活火力機動,適時組織反擊、勇於拼刺刀、消滅突入之敵。
四、政工人員在戰鬥過程中 ,要協助指揮員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基層政工人員要身先士卒,活躍在戰鬥一線,監督和協助下級指揮員的行動。
由於他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且方法得當、措施有力,當戰鬥持續到16時20分時,我火箭筒、炸藥包擊傷敵人坦克兩輛。敵人發現我有火箭筒,慌忙令坦克隊撤退。“狠狠地打!”只聽他大吼一聲,一躍而起,親自帶領9連迅速穿插到8連陣地右側,在我軍火力的掩護下,從翼側實行陣前出擊,7連也以一個排的兵力,從左翼出擊。敵人對我突如其來的反擊,措手不及,倉慌後撤,連滾帶爬狼狽逃竄。在戰役總結中,上級首長對這次戰鬥的組織、指揮,特別是戰時政治工作的寶貴經驗,給予高度評價。我一個步兵營抗擊敵人五個步兵營的步、炮、坦、空聯合進攻,不但在該營是第一次,在二縱的戰史上也是第一次。21軍把它作為一個典型戰例,編入史冊、寫進教材供部隊軍事教學參考。
▲ 左二原181團政委李太忠;左三為曾任21軍政委、蘭州軍區副政委的劉建功;右一為作者(時任61師參謀長)
五、關心部下,愛兵如子
他在戰場殺敵無數,連眼睛都不眨一下。但對待同志或部下,卻仁愛有加。無論是跟在他身邊的,還是不認識的,只要有難處,他都會伸出援手給予幫助。解放戰爭時期,膠河戰役剛結束,他所在團受命圍攻安丘縣城。該團剛補充了大批俘虜,為嚴明紀律,出發前,團長宣佈了一條紀律:“從現在起,進入新的戰鬥。誰要敢逃跑,就是臨陣脫逃,一經發現,就地處決。”經過一夜行軍,當部隊住下來後,發現有一個解放戰士逃跑,後來被偵察分隊截了回來,戰士們氣憤不已,當即就把逃兵五花大綁捆了起來。時任教導員的他見狀,立即制止。給逃兵作了耐心地思想工作,開導他革命不分先後,只要認真改造,真心跟共產黨幹革命,就是一個好同志。為保護這名解放戰士免遭傷害,徐春陽特安排他在機槍連暫時看管幾天 。沒料到第二天一早,他發現這位戰士被吊在一株大槐樹下,很是生氣。立即把機槍連指導員叫來,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並主動擔責,在全營指戰員的面,就部下虐待解放戰士一事,作了認真檢討。
1968年底,在陝西省革委會“支左”的保密員程九江,是從61師183 團借調的,在他乘機去北京取檔案時,不幸因飛機失事身亡。他知道後問我:“烈士家裡工作做得如何?”我說很通情達理,不接受組織上的200元撫卹金,只希望部隊批准程九江的弟、妹入伍。徐春陽師長馬上表態:“對烈士家屬提出的問題,要盡力幫助解決。男孩馬上讓軍務科去辦理,女孩我師沒權安排,你讓軍務科立即請示軍司令部。”沒幾天,軍司令部同意了烈士的妹妹入伍。三年後,烈士的妹妹來信託我感謝徐春陽師長。信中的一段話至今我仍記憶猶新:“當時萬萬沒想到,一個素不相識的大師長能幫我這麼大的忙。我在東北當兵期間,為報答師長的關心,拼命學習、努力工作,所以組織上保送我上了大學。”
1969年2月,我父親因患癌症住進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當他聽說醫院因我父親病情複雜,不給做手術時,就立即給第一附屬醫院門診部主任打去電話。話畢,他委婉地對我說:“這個主任原來是咱師醫院的醫生,他會認真去辦的,你不要著急。但這種病比較麻煩,通常情況是錢花了,罪受了,人也走了。能否手術要根據病情決定。你作為兒子,想透過手術挽救父親,我完全理解。但醫院比較清楚你父親病情,要相信醫院有他的辦法。”後來,我到徐師長家送電報,師長愛人吳阿姨拿著一疊鈔票給我,她說:“你爸住院了,你拿去用。”那時我月工資53元,哪見過那麼多錢,何況是師長家的錢,我哪裡敢要?在我與吳阿姨推讓之間,師長說話了:“小傅,這錢是送給你爸看病用的。就你那點工資是不夠的。這錢你先拿著,等出院時叫你阿姨幫你去結賬。”不得已,我只好拿去用了。後來,我幾次向戰友們借了錢還他,都被他婉拒了。“身先士卒常施愛,計重生靈不為名”岳飛的這兩句詩他不知給我們講了多少遍。他常說“用兵必先愛兵。只有愛兵如子,戰士才樂於聽你的話,跟著你衝鋒陷陣。”俗語云“官兵一心,其利斷金。”我想,老首長屢克強敵,一次次化險為夷,愛兵如子當是他重要的取勝之道之一。
▲ 左一原181團政委李太忠,左二曾任21軍副軍長鍾岐山,左三為作者
六、以安定團結為重
“文革”初期,61師從山西隨21軍到西安“支左”。在極端複雜的形勢下,徐春陽師長頭腦清醒,立場堅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明察秋毫、處事果斷,顯示了一名高階指揮員應有的政治素養和敢於擔當魄力。
1968年9月2日,發生了 震驚西安的“9.2武鬥”。武鬥前一天,師長徐春陽與我同在師司令部值班。在值班室門口,便能看到和平門外街道南來北往的汽車上,滿載著頭戴鋼盔、手持棍棒鋼叉的敢死隊員,時而由北向南、時而由南向北,似乎在調整部署,準備武鬥。晚9點,駐西北工業大學的一位團領導打來電話:“請師長講話。”我立即將話筒遞給徐師長,並開始記錄。只聽那位團領導壓低嗓門說:“師長,造反派的頭頭要我們給他們提供幾支步槍,壯壯膽,嚇唬嚇唬對方。我說上面有規定不能為地方提供武器。他們都哭了,說我們天天喊支援造反派,現在保皇派拿槍對付他們了,我們卻無動於衷!他們現在就跪在我面前,你看……”還沒等到該團領導把話講完,徐師長嗓門提高八度,嚴厲地說:“哪個組織都說自己是造反派,對方是保皇派。不管是哪派,都是人民群眾。我告訴你,不管是明的、暗的,你要膽敢借出一支搶,我就撤你的職!你馬上檢查武器保管情況,立即向師裡報告。”師長放下電話,要我立刻通知所屬部隊,檢查武器管理情況。明確要求“從現在起,要全力加強對武器庫的警戒,由幹部帶崗。” 那天,若不是他態度明朗、處事果斷、措施得力,放任槍支流落到社會,就會發生槍擊事件,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後來,他語重深長地說:“槍口對準誰,是個立場問題。尤其對人民群眾,絕對不可用槍,以安定團結為重。戰爭年代,我們的勝利植根於人民群眾;現在是和平時期,仍是人民群眾在養育著我們,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記,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親人,作為人民子弟兵,我們有責任保護他們。”
▲左為曾任21軍長、總後勤部長王克,右為作者
七、《解放軍報》稱他是“廉政監督專家”
在他擔任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和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一直以高度的責任感,關注著國家和軍隊的廉政建設,《解放軍報》曾載文稱他是“廉政監督專家”。長期從事部隊政治工作和紀律檢查工作,使他認識到,廉政建設必須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為此他深入到工廠、農村和社會各界,行程上萬公里,作了大量調查研究,積累資料約幾公斤重。1990年他提出《建議儘快對我國鄉鎮以上領導幹部個人財產進行登記申報的法律規定》的提案,1991年他提出《建議對縣團以上幹部的選拔配備實行迴避制度》提案,均獲全國政協優秀提案獎,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1998年2月,他在八屆政協五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加強海洋管理的建議》,也獲全國政協優秀提案獎。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十年間,他單獨或與他人合作,先後提出了15個提案,這些提案都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他一步一個腳印,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入黨誓言和離職演講時的莊嚴承諾,把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
▲ 徐春陽晚年照片
心中有夢不覺累,餘熱生輝氣自華。退下來後,老首長寄情詩詞,潛心書法繪畫,作品多次參展獲獎,為業界同仁稱道不已;耄耋之年,他筆耕不輟,先後出版了《血火年華》《軍人的奉獻》《非常年代》《轉戰大西北》四部回憶錄,為弘揚我軍光榮革命傳統、激勵當代革命軍人獻身軍隊和國防現代化事業,嘔心瀝血做出了寶貴貢獻。
今天,我們緬懷老首長,就要像他那樣,對黨絕對忠誠、為人民無私奉獻,把美麗的我的夢融入偉大的強軍夢,用偉大的強軍夢託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簡介:1942年出生于山西省長子縣。1962年高中畢業後應徵入伍。在21軍歷任班長、排長、參謀、團參謀長、21軍司令部處長、62師與61師參謀長。在酒泉軍分割槽、天水軍分割槽任司令員兼預備役師長。在任師參謀長期間,在軍事學院學習兩年,參加了國慶35週年閱兵式。在1985年參加對越作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