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真正的結局。
2008年,日本,長野縣。春寒料峭。這一年是北京奧運會之年,也是中國遭遇了很多痛苦和災難的一年,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長野發生的事情,只是其中的浪花一朵。奧運會聖火火炬在全世界傳遞,優先穿過那些曾經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曾舉辦冬奧會的長野,自然是其中之一。那一天下著雨夾雪,那一天雪山京巴們在搗亂,那一天,一群又一群中國留學生手拉手來到這座城市,挽起手捍衛五星紅旗。
他們出生的時候,祖國大多告別了貧窮與飢餓,能出國留學的人,大半家底不菲。天氣還是那樣寒冷,有點像幾十年前風雪中的那片高原,他們互相挽著手,抵禦風雪和京巴的衝擊。除了黑頭髮、黃面板和黑眼睛,他們和曾經的前輩差太多了,不,也許,並沒有什麼不同。那隻黃銅小號響了,啊!是國歌的前奏,和它一模一樣的另一隻小號,是不是在新興裡吹響了發起總攻的衝鋒號呢?“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幾十年前的志願軍,幾十年後的留學生,一首歌把兩個似乎毫無交集的群體聯絡起來。為了不妨礙本地居民觀看聖火,留學生們都蹲下身子,在冰雨中哆哆嗦嗦地唱歌,但那歌聲,卻越發堅定-啊!他們就是那些“文明的勇士”的後代啊!長津湖,在那一刻再次出現,再一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前輩們,我們慚愧,太多的不肖子孫一邊享受你們用鮮血換來的和平紅利,一邊喪心病狂地在網路上詆譭你們。但是,不要灰心喪氣,看看這些和你們同齡的青年人吧!你們的理想,我們來實現,你們的精神我們來傳承,當有一天,祖國的利益需要我們來捍衛,我們答應,一定會像你們幾十年前一樣,面帶微笑,走向下一個長津湖。因為,我們是已經站起來的,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篇外篇,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輕武器的應用,及與美軍的比較。
說抗美援朝,志願軍的輕武器是非常有講頭的一個內容。當然,吧裡已經有好幾個貼子把這些輕武器的效能,圖片,引數等寫得很詳細了,所以本鷹試圖從戰術和對比方面談談輕武器。主要是各類槍支的優劣對比,以及具體使用。首批入朝的志願軍,裝備的大多數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繳獲的日械和美械。入朝前對輕武器進行了調配和更換,大多數品質較新。日械最大的優點是可以使用東北的兵工廠製造,子彈也比較充分,但火力差,威力不足,自動武器比例偏低,缺乏進攻作戰中非常好用的衝鋒槍,不過三八大蓋和九九式步槍拼刺刀都不錯,大批日械一直堅持到了五次戰役才退出一線戰鬥部隊,但在後方運輸、防空部隊一直用到了停戰,公正地說,日械不如美械蘇械,但比國械還是強一些的。
接下來是美械,拜運輸大隊長委座常凱申所賜,三年解放戰爭我軍繳獲了大量美械,所謂美械不全是加蘭德湯姆森這種高檔貨,什麼斯普林菲爾德M1904啊之類的也不少,但步槍彈自造能力遠遠不足,反倒是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能給湯姆森和M3造11.43手槍彈,雖然質量不如美國原裝貨,但有比沒有強的多。美械的彈藥主要消耗以前的存貨,消耗完了就陸續撤裝了,不過,我們在對面正牌子美軍和思密達手裡也繳獲了一些,因此美械在志願軍一線部隊裡一直少量存在。
日械的有坂步槍彈威力不足-這個是老生常談了,所以我講一個戰例:二次戰役西線美軍步2師一等兵史密斯跟隨坦克突圍,被公路旁邊高地上的志願軍歪把子輕機槍連續命中四顆子彈,依然衝出了包圍,之後經手術後取出四顆子彈,養傷一年,居然還TMD趕上了上甘嶺,上甘嶺被志願軍的莫辛納甘咬了一口,腹部中彈,這次雖然就一發可程度重的多,搶救輸血退伍回家,此君活到了2007年,真是禍害活千年啊!
美械中,加蘭德算是戰場最佳步槍,一個半自動就秒殺其他步槍了,勃郎寧BAR雖然號稱是自動步槍,但實際上是當輕機槍用的,加蘭德雖然做工不甚精密,但精度還是相當不錯的,加了瞄準鏡以後不少狙擊手都用它,美軍喜歡,南棒喜歡,志願軍繳獲了也喜歡。中遠距離火力密集,近了還能拚刺刀,就是重量較東方人來說略重,總的來說全面壓制三八大蓋,除了威力都比莫辛納甘強,但威力是足夠了。
另一類頗受好評的美軍輕武器是湯姆森和M3,說實話我很不解,為啥美軍有大量剩餘的M3衝鋒槍,還裝備了不少湯姆森?不是說這玩意很貴嗎?11.43的手槍彈停止作用一級棒,衝鋒和反衝鋒都很好用,感謝常凱申元帥的慷慨,志願軍也裝備了不少這兩種衝鋒槍,缺點也有,一是笨重,二是射速略慢,當然,這兩點志願軍根本不在乎,太缺了!所以志願軍中下級軍官還大量使用毛瑟20響駁殼槍作為自動火力,直到五次戰役時期蘇械衝鋒槍大量裝備,才用大黑星54手槍的原型-TT33代替了駁殼槍。不管是美軍還是我軍,衝鋒槍是老兵的專利,美軍衝鋒槍是裝備給班長的,而志願軍裡,衝鋒槍是排長才有的好東西,有句俗話“背上七斤半,就把排長幹”,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武器是死的,戰術是活的,各個軍的偵察營都是一水的衝鋒槍,這是偵查兵的特色。此外,攻擊山頭的突擊隊,也儘可能集中使用衝鋒槍,比如上甘嶺戰役中的反擊部隊,在夜色中衝出坑道,用熾烈的火力消滅陣地上的敵軍,防禦作戰時則使用步槍,遠距離一個一個打倒敵人。我們是全世界最靈活的軍隊。
把這個篇外篇更完吧!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重頭戲——志願軍使用的蘇式輕武器,包括步槍、衝鋒槍、輕機槍、重機槍、反坦克手雷等輕武器。
蘇式輕武器的普遍特點請大家記一下:笨重、單發威力大、操作簡單、火力兇猛。此外,志願軍接收的輕武器相當一部分都是緊急從蘇軍中直接調撥的現役武器和封存武器,因此品相不大好,不是新的,在戰鬥中損壞嚴重。
這裡給蘇聯人洗一下地,志願軍需要的武器數量非常龐大,而同時蘇聯人還得援助數目差不多的同類武器給朝鮮人民軍。這種情況下,保證武器的數量,及時足額把輕武器送到第一線是最重要的,因此,像SKS半自動步槍、AK47,RPD輕機槍、RPG-2火箭筒這樣的新式武器是來不及大量生產並及時送到前線的,不管是蘇方還是中方,大量運輸和裝備二戰時期蘇軍的舊武器,是當時唯一現實的選擇。即使是美軍,當時大量使用的還是二戰時期的輕武器,M14等等新裝備也沒大量使用,只不過美製輕武器生產和封存數量比較大,可以保證一線部隊統統用上新槍,而蘇制輕武器只能說是新舊各半而已。
具體地來講,志願軍使用的蘇制輕武器笨重而火力兇猛,在防禦作戰中的表現優於進攻作戰,尤其是衝鋒槍和重機槍這兩樣。蘇制衝鋒槍——PPSH-41,
PPSH-41是抗美援朝時期最優秀的衝鋒槍,全面壓制諸如湯姆森或者M3之類的美式衝鋒槍,最大的優點在它理論上每分鐘900發的高射速和71發的大彈鼓,這二者的結合帶來了極其熾烈的火力,150-200米內沒人能逃得過它的掃射。而長長的熱護套和槍管使得它的精度相當不錯,比湯姆森和M3還要強一些。志願軍非常喜愛這款衝鋒槍,在陣地戰尤其是上甘嶺時期,志願軍編制了大量只裝備衝鋒槍的突擊連用於夜晚反擊奪回陣地,衝鋒槍手白天在坑道內待機,夜晚利用隱蔽的坑道口鑽出陣地向表面陣地上的美軍突襲,效果非常好,美軍不管白天構築了多麼堅固的陣地,在夜間作戰中都被打的七零八落。
這組圖是PPS-43,是PPSH41的簡化版,使用了大量衝壓件和摺疊槍托,同樣被志願軍大量使用,最後一張放PPSH41方便大家對比。
另一種標誌性的武器是莫辛納幹步槍,下邊的配圖前4張是莫辛納甘步槍,後4張是莫辛納甘卡賓槍,也就是短管型。
這兩種槍都裝備了志願軍,莫辛納甘的精度非常好,因為槍管很長,但是,槍身+刺刀一米四實在不適合中國人使用,因此我們裝備的大多數是短槍管的卡賓型。俗稱步騎槍。
莫辛納甘莫辛-納甘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式供彈的手動步槍,是俄羅斯軍隊採用的第一種無煙發射藥步槍。它採用整體式的彈倉,透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單發或用彈夾裝填。彈倉位於槍托下的扳機護圈前方,彈倉容彈量5發,有鉸鏈式底蓋,可開啟底蓋以便清空彈倉或清潔維護。由於是單排設計而沒有抱彈口,因此彈倉口部有一個隔斷面器,上膛時隔開第二發彈,避免出現上雙彈的故障。在早期的槍型中,這個裝置也兼具拋殼挺的作用,但自M1891/30型開始,以後的槍型都增加了一個獨立的拋殼挺。槍膛內有4條右旋轉膛線。當槍機閉鎖時,迴轉式槍機前面的兩個閉鎖凸筍呈水平狀態。步槍是擊針式擊發,擊針在開啟槍機的過程中進入待發狀態。手動保險裝置是在槍機尾部凸出的一個“小帽”,向後拉時會鎖住擊針,而向前推時會解脫保險狀態,操作時不太方便而且費力。水平伸出的拉機柄力臂較短,因此操作時需要花較大的力氣,而且比起下彎式拉機柄在攜行方面時較不方便,而下彎式拉機柄只有狙擊型才有。從步槍上分解出槍機時不需要專門工具,只要拉開槍機,然後扣下板機就能取出槍機。在沒有工具的條件下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其他幾個主要部件。早期的稜形刺刀的截面為矩形,後改為一字螺絲起子形,並在分解步槍時充當分解工具。早期的刺刀是可拆卸的四稜刺刀透過用管狀插座套在槍口上,後期為不可卸的摺疊式,而且刺刀座兼作準星座。槍托通常用樺木。
兩種步槍使用的都是
1908年式有底緣全威力7.62X54MM尖頭彈, 膛壓高,
初速可以達到855m/s,算是朝鮮戰場上7.62子彈中威力較大的一種,比美軍的M1906斯普林菲爾德0.30-06步槍彈(7.62×63mm步槍彈)也就是加蘭德和勃朗寧輕機槍的子彈威力略小,但相差不大。防禦作戰時非常精準,但射速較美國半自動慢一些,需要配合衝鋒槍和輕重機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