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紅色故事,見證百年黨史。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定陶區融媒體中心的安晨,今天為您講述的是《潘劉莊地道戰》。
地道是群眾在戰爭實踐中創造的,是堅持腹地鬥爭,儲存自己實力的一種有效鬥爭方式,在對付國民黨軍隊“清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47年6月,定陶縣的地道建設已比較普遍,較好的地道是縣城東部的潘劉莊。潘劉莊,現屬冉堌鎮,地處定陶區、曹縣、成武三縣交界處。包括潘劉莊、大小張店、楊莊、李莊等村。
潘劉莊的地道上寬1.2米,高1.5米,上頂呈拱形,地道上面土層厚0.5米,形成2公里的幹線地下走廊。地道幹線兩旁挖有許多支線、隱蔽洞。地道以潘劉莊村內十字街為中心,以東西主要幹線為基點,使劉莊、楊莊東西連線;並有通向村外的地道,形成了村村相連,家家相通,能進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網。地道的出入口設計十分巧妙,有的修在屋內牆根壁上,有的修在靠牆根的地面,還有的建在炕面、鍋臺、井口等處,偽裝得與原建築一模一樣,使敵人很難發現。為了充分發揮地道的優勢,在村裡各要道口的房頂上修建了高房工事。還根據不同的地形,分別在牆角、牆根等處,修築了觀察口。
1948年春,潘劉莊一帶是定陶縣委、縣政府的機關所在地。這年5月18日凌晨,國民黨新五軍第十一師一部和曹縣保安旅部約1000餘人在叛徒王木林的帶領下,將潘劉莊一帶村莊包圍。但這時天已亮,不便突圍。縣長劉夢欽便立即命令所有幹部戰士鑽進地道,以地道為依託,同敵人展開鬥爭。敵人找不到我們的幹部戰士,便在潘劉莊大街上每隔20米挖一個坑,地道終被敵人發現。敵人不敢下地道,就在挖開的洞口堆上高粱杆、穀子杆、麥秸,摻上辣椒點燃,用煙燻地道,並用機槍封鎖挖開的洞口,企圖用濃煙燻逼出我們的幹部戰士,地道內的我們的幹部戰士用溼土把地道隔開,阻擋了濃煙的蔓延。在群眾的幫助和掩護下,經過一天的戰鬥,斃敵10餘名,但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定陶縣委組織部長張赤平、縣武工隊隊長孔憲軒、冉堌區委書記段守君等多名同志英勇犧牲,縣長劉夢欽等多名同志負傷,來此休整的曹縣縣長王雪靜等10多名幹部被捕(後在曹縣城英勇就義)。
這次事件雖然是由叛徒出賣造成的,但事後,中共定陶縣委縣政府對這次事件發生的原因及其經驗教訓進行了認真總結。
主播簡介:
閃電新聞記者 王懷森 報道